韓麗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拓展閱讀和開展語文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小學 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
近來,“核心素養(yǎng)”成了基礎教育領域的熱點詞語。在《語文課程標準》里說:“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自發(fā)展的基礎?!痹谡Z文教學中,把語文素養(yǎng)落到實處,是語文教師共同追求及目標。
1課文閱讀,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1.1課前預習,搜集整合信息
上課前,要預先布置學生學習,包括生字新詞、時代背景和作者創(chuàng)作的情況等。學生在此過程中,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為準確理解、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把兒童心理和字理結合起來,探索提高識字效率的新路子”。識字能力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能力。學生學習生字,教師應采取字理講解的辦法教學。如《火把節(jié)》中生字“駿”指良馬,所以與“馬”相關,而非與“人”相關,非“才俊”的“俊”。再引導學生聯(lián)想形近字,辨別形近字。那么,對駿字掌握就牢固了。學生掌握了聯(lián)想比較的識字方法,就具有了學習生字的能力了。
同時,學生通過查閱書籍,上網搜集資料,就會了解到火把節(jié)的來歷、特點、分布民族和有什么活動等。上課前,學生對搜集到信息進行交流、整理和補充,課堂上再來體會文章的感情,就容易得多了。
1.2質疑問難,發(fā)展學生思維
我們知道,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思維能力。在課堂中,我們要擅長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的心望。同時,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難點,抓住前后矛盾的地方、抓住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詞語句子等,多方位、多層次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尋找答案。如,在教學《金色的魚鉤》時,我引導學生思考:讀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學生聽了之后,提出問題:魚鉤為什么是金色的?“金色”有什么特殊的含義?這魚鉤有什么動人故事?學生對課文產生了疑惑,產生了解決疑惑的意愿,然后讓學生圍繞疑惑去閱讀,去找答案,從而弄懂課文內容。
又如在教《長征》時,在學生讀通讀順詩歌,理解基本內容后,我讓學生質疑:“有哪些地方不理解?”讓學生反映自己的疑惑,之后常著問題去找答案。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明確,學習效果一定更好。之后,再問:“寫法上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你有什么想說的?能寫下來嗎?”在一個個質疑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質的升華。
1.3用心閱讀,感悟課文情感
語文教學中要體現(xiàn):“書聲瑯瑯,感情濃烈?!睕]有用心閱讀,就沒有感悟。用心閱讀是感悟的基礎,深刻的感悟必須有深入閱讀:深入的思考。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品讀次數(shù)越多,思考得越加深刻,感悟就越加豐厚,越加深刻。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美文。教學中,我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來品讀課文內容。我抓住第一段,通過學生默讀、個別朗讀、自由讀、齊讀等,閱讀課文。當學生默讀,劃重點詞句、批注后,內容已基本掌握。再通過朗讀課文,體驗草原的美更深了。接著我讓學生盡情贊美草原。緊接著,出示草原沙漠化,沙塵暴肆虐視頻,學生自然產生失望、難過的強烈情感體驗。再抓住這個時機讓學生通過“讀”,把草原的美麗,對草原的熱愛和贊美表達出來。這樣,很好地促成了學生語感的達成。語言實踐和文章情感水乳交融,讀中感悟、讀后感悟。這又更好地促使學生把文章讀好。在教學中,我們通過范讀、默讀、自由讀、齊讀、配樂朗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不需要教師作過多講解,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思考,自然而然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熱愛草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達到了預期目的。
讀,應是有層次的,而又循序漸進的:默讀——讀通——讀順——讀懂——練讀——有感情地讀,甚至達到文與人融合,文從心生的境界。這樣,對文章的內容、中心,學生就感悟透了。
1.4大膽想象,進入課文內核
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在心中形成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再引導學生進入課文中,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一個人物,設身處地地思考。進入作者心靈,可以更深地體悟課文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為課文而喜,為課文中人物而悲。
如教學《最后一分鐘》,1997年7月1日,現(xiàn)在的學生還沒出世,事情離現(xiàn)代、離學生生活較遠,對詩中一些句子較難理解。特別是對香港被侵略霸占的歷史更加不了解。為此,我在引導學生想象香港被侵占,人民作二等公民悲慘的情景,讓學生體會到香港回歸,是100多年中國人民奮斗不息的結果,是香港人可以重新作人的新起點,是洗雪中華民族恥辱的重要時刻,是全中國人揚眉吐氣的驕傲。之后,再想象1997年7月10日香港市民、全國人民歡慶香港回歸的情景,之后,再看一些香港回歸的歷史鏡頭,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自然得到了宣泄和培養(yǎng)。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使詩中事物活化,再配樂朗讀,就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體會,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與香港同胞、全國人民一道激動喜悅迎接香港回歸。
1.5品味語句,學會鑒賞與傳承
我們語文課本中收取了大量的優(yōu)秀文章,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提供了很好的例子。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充分加以利用。《西門豹》和《女媧補天》、《夸父追日》這些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從古代古代一直傳頌到今天;原因就是其中飽含著動人的美麗。在教學時,我們著重通過抓住重點語句的品讀,理解人物形象,進入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獲得了美的情感體驗,傳承了正義和對美的追求,了解了美的內核,又傳承了文化。
又如《小橋流水人家》。主要寫了家鄉(xiāng)流水美、小橋美、家鄉(xiāng)美、人民生活美,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及懷念深情。通過品讀“清澈見底的小溪潺潺環(huán)繞著村莊,婀娜的垂柳畫著粼粼的波紋,水鳥婉囀的叫聲與嘩嘩的流水聲相唱和著”,“清晨,可以看到太陽從后山上的樹叢里鉆出來……”等重點句,再引出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千百年前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與今天游子對家鄉(xiāng)懷念,這種美感,就會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審美情感得到升華,中華文化的傳統(tǒng)美,對家鄉(xiāng)熱愛的情感都得到傳承。
1.6讀寫結合,學會運用與創(chuàng)造
閱讀是理解、積累的過程,習作是學生內化及創(chuàng)造、運用語文的過程。只有大量閱讀之后,才能有感而發(fā),抒寫心中所感,此所悟,所思所想。讀與寫必須有機地、科學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加高效率地提高學生讀與寫的能力。
如在教《貓》一課后,可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植物的特點,鼓勵學生仿照作者的寫法,把它的特點寫出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又如在學完《我想》后,我讓學生仿寫。同學們會說,我想做什么呢?很多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仿寫起來:“想裝上魚尾巴,到水里去看一看;想縮小身子,鉆到樹里去看一看;長上翅膀,飛到東北去看看雪……”在一次次練筆中,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甚至創(chuàng)造出自己最得意的最精彩的語言。只有平時課堂上落實中讀到寫,讀寫結合,學生作文才能:“下筆如有神”??!
2拓展閱讀,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這正對應古語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币虼?,要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到實處,就必須堅決地、長期地拓展學生的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及閱讀面。
2.1抓課內拓展閱讀
每上完一篇課文,從課堂上,擠出5至10分鐘的時間,拓展閱讀與課文有關的材料?;蛘咭灾黝}閱讀為主增長學生的知識,或者以文體閱讀為主提高學生的能力,或增強學生的文化傳承審美能力。如上完《新型玻璃》這一課后,找來說明文讓學生閱讀;如上完《毛主席在花山》后,找來毛澤東或其他革命家的事跡文章,讓學生了解他們的革命情懷或豐功偉績,學習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感受他們的偉大人格。
又如在教學在《刷子李》后,找來描寫人物的典型文章,讓學生閱讀,鞏固寫人的方法,都是很好的拓展閱讀的途徑。
這樣日積月累,必定增強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
2.2抓課外興趣閱讀
偉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又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yǎng)品?!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于100萬字?!币虼耍Z文教師要充分利用班級圖書柜、學校圖書室和社區(qū)的圖書室等書籍資源,并向學生推薦一些合適書目,讓學生課外閱讀,寒假暑假,布置閱讀名著的作業(yè)。同時,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摘抄精彩的片斷,優(yōu)美的句子詞語,甚至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3開展活動,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要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必須開展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提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展示的平臺,給予鼓勵、表揚和獎勵,提供大力支持。
如學完《有趣的漢字·字謎七則》,可以開展“搜字謎”和“猜字謎”活動;如學完《新型玻璃》后,可以開展想象文章閱讀及作文大賽,又如學完《我愛你漢字·街頭錯別字》后,可以開展“我們作文中的錯別字”辨認活動;如學完《狼牙山五壯山》后,開展“抗日英雄故事會”活動……如此這般,必將有力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培養(yǎng)學生語核心素養(yǎng),需要遵循語文教育規(guī)律,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循序漸進。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基本要點[N].中國教育報,2016-09-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