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水平的提升,高??蒲心芰σ约熬C合實力也有了顯著的進步,從而使高校實驗室建設不斷完善,同時也使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壓力陡然增加,面臨著新的工作局面與挑戰(zhàn)。因此,應從綜合角度分析影響與威脅實驗室安全的因素,并制定全方位、全覆蓋的綜合管理體系,對每項危險因素展開控制,以便為高校創(chuàng)造安全的實驗環(huán)境。基于此,文章從綜合視角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進行了深入探究。
關鍵詞:綜合治理視角;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2-0236-02
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yǎng)與人才輸出的搖籃,而實驗室主要服務于人才能力的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的發(fā)展、科研成果等展開的實驗活動,對于高校的發(fā)展建設以及社會的進步都有著直接的作用。因此,隨著社會發(fā)展水平的提升,高校實驗室的建設水平也不斷提升,實驗室的精密儀器、高端設備也越來越豐富,從而價值也有所增加,這就導致安全管理任務以及管理目標發(fā)生了變化,需要從保障實驗室安全、實現(xiàn)實驗室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多角度落實安全管理工作,以便保障高校教學工作、科研工作的順利落實。但是從當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xiàn)狀來看,其中仍然存在問題,無法為實驗室的安全運營提供有效的保障,為此,從綜合治理視角下構建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現(xiàn)階段,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中客觀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水平的提升,在國家的號召下,以人為本、環(huán)保等理念應與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有了較為深入的融合,但是仍然時有發(fā)生的實驗室安全事故仍然為我國高校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并引起了國家以及社會的廣泛關注,從而直觀的反映出當前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嚴重的問題。
首先,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意識不足。高校實驗室是教學活動、學生實驗、科研活動、對外提供專業(yè)實驗服務的主要場所,其具有資產(chǎn)高度集中以及人流高度集中的特點,但無論是學校領導層還是師生都從實驗室具有較高經(jīng)濟價值等角度被迫落實安全管理工作,并未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發(fā)揮主動性,從思想意識上主觀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1]。這就導致了當前高校實驗室在發(fā)生安全事故后,很多師生仍然抱著與我無關態(tài)度的主要原因,而且并不能使師生自覺督促自身行為,保障實驗室使用的規(guī)范性與標準性。
其次,實驗室安全管理設施落后。因高校的發(fā)展,實驗室得到了完善,但是由于經(jīng)費緊張、安全管理得不到重視,導致安全管理設施落后,嚴重與當前高端儀器設備的安全使用要求不符。直觀的表現(xiàn)在消防設施老化、陳舊,安全疏散結構落后,并不適用大規(guī)模人群的疏散,而且針對實驗室缺少專業(yè)的安全設計,導致實驗室空間布局不合理,缺少置放安全管理設施的空間[2]。其中很多高校實驗室處于老舊的教學樓中,管道滲漏、電線老化、負載超荷問題都十分突出,并不能為安全使用實驗室提供保障。
再次,危險品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通過對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起因的調(diào)查了解到,近八成的安全事故都是因危險化學品導致的。高校實驗室使用過程中,諸多實驗都需要使用到具有一定危險性化學品,而且不同類型化學品之間產(chǎn)生的反應也不可確定,但是由于化學品種類繁多,每種化學品的特性都不同,導致管理流程極為復雜,如果從化學品的采購、運輸、保存以及使用展開全方位的管理,則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為此,當前很多高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成為威脅實驗室安全使用的重要因素[3]。
最后,綜合治理深度不足。對于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應從影響其安全的所有因素出發(fā),展開綜合性的管理,如人為因素、環(huán)境因素、化學品因素、管理因素等,只有多管齊下,才能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但當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建設不完善,各部門職責不明確,管理工作標準也不規(guī)范,并不能綜合全局展開全方位管理。
2 綜合治理視角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
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已引起了社會與國家的廣泛重視,并且由國家聯(lián)合各地政府、教育部門等出臺了針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文件,從而提升了高校對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因此,可以從以下方面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高質(zhì)量落實。
2.1 完善安全管理組織,落實責任制度
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體系,按照責任體系落實管理工作,以便管理人員能夠明確自身的責任范疇、工作目標,從而使管理人員以及管理部門之間能夠針對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展開積極的聯(lián)系;同時,始終堅持學校的統(tǒng)一領導,由學校向?qū)W院部署管理工作任務,由學院向?qū)嶒炇也渴鸸芾砉ぷ魅蝿?,從而形成完整的管理責任體系,以便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其中學校應針對安全管理工作的頂層設計進行完善,做好綜合治理的全方位部署,并為學院以及實驗室落實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jù)與先進的工具;并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針對實驗室安全管理深入到管理工作落實現(xiàn)場,了解工作具體落實情況,并全面記錄信息作為安全管理工作的考評基礎,指導安全管理工作科學落實[4]。學院基于學校的指示與標準制定實驗室安全管理方案,并加強與保衛(wèi)處、教務處、科研部、設備管理部門之間的聯(lián)系,針對管理工作展開溝通,制定科學的管理措施,以便將每項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而實驗室作為落實安全管理工作的行為主體,應根據(jù)實驗室的實際情況科學實踐管理工作,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細則,確定管理工作負責人,根據(jù)管理工作內(nèi)容分配工作任務,從而從學校、學院、實驗室逐級落實管理工作,真正實現(xiàn)全方位綜合管理[5]。
2.2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嚴謹?shù)墓ぷ鳂藴?/p>
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的建設,為每項管理工作的落實提供標準的操作規(guī)程。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導管理工作落實的重要依據(jù),其對調(diào)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以及責任感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保障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以及嚴謹性,對管理人員的行為活動作出嚴格的規(guī)范。其中從當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xiàn)狀來看,因在現(xiàn)有制度基礎上,增加安全檢查制度、責任追求制度、輻射管理制度、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廢棄物處理制度等多項制度的建設,提升安全管理制度的精細化水平;并且從綜合治理視角考慮,應針對安全事故發(fā)生后影響的控制與事故的處理制定應急預案[6]。完善的管理制度需要落實到安全管理實際工作中,實現(xiàn)安全管理常態(tài)化。
另一方面,構建實現(xiàn)安全技術標準。針對實驗室各學科的不同特性應制定專業(yè)的技術標準與規(guī)范,學院應在學校規(guī)章政策的支持下成立項目小組針對實驗室技術管理標準的制定展開深入而全面的探究,從而提升技術管理標準的嚴謹性以及專業(yè)性,基于此,對實驗室安全展開規(guī)范化、連續(xù)化、科學化的控制,以便在展開每項工作時都達到要求標準,提升管理工作的效果與質(zhì)量。
2.3 營造安全氛圍,落實安全教育培訓
現(xiàn)階段,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意識十分匱乏,從人到物到環(huán)境都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因此,通過安全氛圍以及安全教育培訓強化高校整體的安全意識,能夠?qū)μ嵘龑嶒炇野踩芾硇Чl(fā)揮重要價值。一方面,實現(xiàn)安全教育常態(tài)化,將安全教育融入到學生的課程體系中、融入到教師的工作體系中、融入到學校日常工作議程中,以便不同責任主體能夠自覺的接受安全教育與培訓,在教育與培訓過程中及時掌握知識,提升全校師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從而能夠在實驗室使用過程中規(guī)范行為,及時對危險因素進行識別,展開正確的操作抑制危險因素的影響。此外,還應組織全校師生接受安全演練,由專業(yè)人員對師生的實驗室內(nèi)操作行為進行指導,使師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并及時改正[7]。另一方面,實現(xiàn)高校教學改革,滲透綠色安全實驗室文化,安全以及綠色發(fā)展應作為高校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內(nèi)容,提升綠色環(huán)保型實驗在實驗中的比例,減少實驗中高污染、危險性化學品的使用,從而降低實驗中的安全風險,利用安全、環(huán)保的實驗強化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8]。
2.4 提升安全管理設施的先進水平
實驗室安全實施是保障實驗室安全的最后一道放線,必須保障安全實施的全面性與有效性,根據(jù)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實際需要,選擇與實驗室功能相適應的安全設施、器材、設備,以便在發(fā)生安全事故后,及時對事故進行處理,降低影響與損失。例如,實驗室中應用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其使用中涉及到乙炔的燃燒,容易導致火災隱患或爆炸隱患,因此,配合可燃氣體報警器,在煙霧濃度超過預設標準上限后,可以發(fā)出警報并自動啟動消防裝置,在提醒實驗人員注意安全基礎上,也能夠及時采取控制,抓住事故處理的最佳時機,抑制事故影響[9]。此外,安全管理設施需要定期更新與維護,因此,高校應設置安全實施維護與更新專項經(jīng)費,以便保障安全設施穩(wěn)定運行,真正在安全事故中發(fā)揮作用。
3 結語
綜上所述,實驗室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tǒng)性、復雜性的工作,從當前的工作現(xiàn)狀來看,仍然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因此,面對高校實驗室管理的新要求與新挑戰(zhàn),高校應提升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明確各個責任主體的工作任務以及工作目標,以便學校能夠完善頂層設計,構建綜合性的安全管理體系,從而為實驗室的安全使用、運行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賀占魁,黃濤.綜合治理視角下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1):4-7.
[2] 郭曉琪.強化監(jiān)控下高校實驗室安全建設與管理模式探析[J].求知導刊,2016,23(16):89-90.
[3] 樊成紅,樊成麗,邢開宇,等.醫(yī)學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評價體系應用初探[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8,32(12):73-75.
[4] 李帥.實行實驗室安全督查制度推進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9):339-342.
[5] 趙明,宋秀慶,祝永衛(wèi),等.新形勢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11):6-8,23.
[6] 王羽,李兆陽,宋陽,等.“雙一流”建設視野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主動防御模式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2):8-10,17.
[7] 王虹,王軍.基于“智慧校園”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平臺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2):49-52.
[8] 張慶,唐沈,朱宗強,等.高校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實驗室的安全管理現(xiàn)狀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9,41(5):12-13.
[9] 李萌萌,陳為公,岳麗宏,等.基于COWA的高校工程測量實驗室安全管理灰色聚類評價[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18,39(6):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