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初中語文,是中學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科,是學生了解中國文學作品的啟蒙者。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感受文學的魅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開闊眼界,陶冶情操,增強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在教學中,教學目標需要從傳統(tǒng)的“熟背課文、掌握生僻字”轉變成“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教師應承擔起加強學生人文熏陶和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責任,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有意識地滲透人文性教育,開闊學生視野。
關鍵詞:初中語文;人文素養(yǎng);課堂教學;課外知識;情景模擬
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育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想實現好“育人”這個目標,就要做好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活動及平時的生活中,應合理借助教材、課外讀物、生活場景等對學生進行教導,引發(fā)學生思考,使其在思考中提升精神境界。本文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一番敘述,對教師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 重視課堂教學,強化語文基礎
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文學作品的熏陶和長期的學習。課堂教學是學生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第一步,學生切不可好高騖遠,認為課堂教授的內容過于簡單就不屑于學習,基礎永遠是第一位的,在語文學習這個金字塔上,只有把底層基礎打寬打牢,才不會在堆砌上層建筑時捉襟見肘。教材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對學生精神世界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力,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緊跟教師思路,熟記知識點,了解文章脈絡及內涵,強化語文基礎。
例如,在教授《馬說》這篇課文時,我向學生詳細講述了文學常識,寫作背景,生僻字讀音,重點字詞解釋,重點翻譯,文章內容及寫作手法。比如,我向學生講述,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退之,本文寫自他憂心天下卻郁郁不得志的時期;要求學生掌握“祗”“駢”“槽櫪”“食”“石”“見”的讀音;向學生提問“祗辱于”“駢死”“食馬者”“安”“道”“盡其材”的解釋;最后帶學生梳理文章脈絡,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抒發(fā)情感的方式。這些都是學生在感受作者人文情懷時最先要掌握的,但也是最重要的,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熟悉基礎之后,才能更深層次的欣賞文章內涵。
二、 豐富課外知識,開拓學生眼界
課本上的知識總是有限的,只局限在基礎知識中不知積累也不能讓學生全面發(fā)展。當下各色各樣的課外讀物就像噴泉一樣涌現,經常閱讀課外書不僅能多學到很多知識,陶冶學生的心理品性,更能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活躍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眼界。古今文學中不乏很多蘊含著待人處事的道理或是作者價值觀世界觀的大家名篇,學生通過對這些文章的學習,勢必能增長自己的見識,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
例如,在教授《社戲》這篇課文時,在學完了課本上的章節(jié)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額外的作業(yè)——學有余力的學生閱讀《吶喊》。單單靠課本中的描述,學生并不能清楚的了解文章的背景,也不能揣測出作者寫作的意圖,這對學生理解作者、文章有很大的障礙,如果學生課外閱讀全文,真實的了解到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就會對那個時期的社會矛盾有所了解,就會感受到作者對中國舊有制度和部分陳腐傳統(tǒng)觀念的否定態(tài)度,就會感受到作者美好自由生活的熱愛。這樣一來,學生也能對教材中的文章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多讀些課外書,無形之中便會開闊學生的眼界,提升學生的內涵。
三、 設置情景模擬,加強學生實踐
通常,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立某個情景,通過學生實踐輔助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能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通過模擬情景,學生將自己帶入文本,根據自己的常識感受文章中的生活經歷,用自己的感情去感受作者的感情。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模擬生活中運用語言的場景進行實踐,更貼近生活,便于學生得到啟發(fā),獲得靈感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我愛這土地》這篇課文時,我采取了情景模擬式教學,讓學生去感受在戰(zhàn)亂時喉嚨嘶啞卻依舊為了腳下的土地歌唱的小鳥的形象特征。在交代了有關艾青的文學常識和本文的寫作背景之后,我讓學生自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我時時交代學生一定要把握好詩歌的語速、節(jié)奏、停頓和重音,同時還要在朗讀中培養(yǎng)自己的語感,學會想象情境,理解詩歌所描寫的對象和運用的表現手法,更加準確的領悟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出聲朗讀的過程中,學生邊讀邊感受,將自身情感與作者情感相結合,不斷升華自己的思維。
總而言之,語文學科作為影響學生言行舉止的重要學科,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素質教育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在語文學習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已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教師和學生都應重視教學活動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夯實基礎,強化課堂知識;大量閱讀,開拓眼界;加強實踐,強化語言在生活中的運用,在新時代背景下完成新的教學目標,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鮮.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
[2]周紅艷.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學周刊,2018(7).
[3]宣凱祥.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143.
作者簡介:
馬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梧州市,廣西梧州市藤縣天平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