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由于當前社會中普遍存在無視生命價值、忽視生命之美的情況,而生物本身是一門研究生命的學科,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生命教育的滲透,引導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讓學生學會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滿足學生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
關鍵詞: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滲透
一、 前言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這一要求不僅是立足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需求,更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生命。因此,在實踐中,初中生物教師必須思考,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該采取怎樣的教學策略來實現(xiàn)生命教育在課堂上的良好滲透。
二、 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從生命教育的本身內涵看,其與學生發(fā)展有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只有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引導學生了解生命的孕育、發(fā)展過程,才會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才能指引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如尊重他人、愛護自我、自強自立等,促進了學生人格健全及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從生命教育與生物學之間的關聯(lián)看,生物學本身就是對生命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在初中生物中,主要是對植物、動物、人進行觀察及研究,可以說生命教育本身就是生物教學的一部分,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具有很好的便利性。
三、 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 引導學生理性認識生與死
不管是什么樣的生命體,都需要理性的面對生與死這個話題,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或多或少會避諱死亡,但是生命是無法繞過這一終點的。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其生命力旺盛,很少對生、死這樣的問題進行思考,從生命教育的視角看,如果沒有引導學生客觀的認識死亡這一存在,就很難讓學生意識到生命的珍貴。在初中生物教材中,關于生命的研究可以從人類的進化開始,也可以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體的營養(yǎng)》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垃圾食物,并通過真實的案例,讓學生明白垃圾食物對人體的危害,引導學生可以逐漸意識到生命是十分脆弱的,如果隨意踐踏,死亡并不是很遠。當然,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與死的觀念,并不是對學生的美好生活進行威脅,而是讓學生可以客觀的認知生命,讓學生可以更加珍惜生命。
(二) 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偉大
生命是從惡劣的環(huán)境中逐漸進化而來的,最初的單細胞生物質到復雜的多細胞生命體,再到最高層次的人類,經過了億萬年的進化,在此期間,生命經過了無數(shù)次的生死、演變,這一過程只能用偉大來形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偉大,以此培養(yǎng)學生敬畏生命的情感,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結構圖對生命的產生、進化進行梳理,并指引學生可以利用顯微鏡仔細地對單細胞生物進行觀察,以此為基礎,讓學生思考植物、動物是怎樣從小小的單細胞中演變而來。在浩瀚的宇宙星空,目前只發(fā)現(xiàn)地球這一個具有生命體的星球,這無疑突出了生命體的偉大,也就是說只有堅強、偉大的生命才可以在各種威脅中不斷調整自身的適應性,從而更加契合環(huán)境生存。初中生物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正確的面對地球這個獨一無二的生命星球,充分尊重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
(三) 引導學生認識生命起源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幾乎每一個小孩子都問過自己的父母:“我是從哪里來的?”在我國,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父母總是會對性教育、生命教育的問題含糊其詞,編織各種故事來回答孩子的疑問,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就會對父母編織的故事產生疑問,也會對“生命的來源”這一話題產生疑惑。在進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來說,其生理上的變化會促使其對生命有更多的思考,所以初中生物教師要根據學生對生命的好奇心理,采取適宜的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加科學的解釋,讓學生可以理性、客觀的認知生命的起源。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被子植物的一生》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紀錄片,讓學生可以在視頻中年觀看到一顆種子是如何長成一棵植物的;在《人的生殖》講解中,教師可以將精子與卵子相遇,受精卵在母體中變成胎兒,然后母體孕育10個月,分娩出嬰兒的知識以視頻、動畫等方式展現(xiàn)到學生面前,讓學生可以對生命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同時也讓學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來之不易,指引學生在生活中更加尊重生命。
(四) 引導學生認識與自然
工業(yè)革命之前,人類與自然還保持著相互敬畏,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都堅信人的力量是無法與自然抗衡的,如果違逆自然,就會受到災害。但是工業(yè)革命以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對自然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在此過程中,對自然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斷裂的生物鏈、渾濁的空氣、污染的水源、惡劣的環(huán)境等,對人類生命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這才提出了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低碳等理論。初中生物教師在滲透生命教育時,還可以結合《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中的內容,讓學生意識到,人類只是自然生物界的一員,自然界的每一個生命體都有享受自然的權力,人類不可以過分地占取自然,否則最后只能自食惡果。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念,可以尊重自然、愛護自然,堅定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為學生今后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四、 總結
綜上所述,生物學是一門對生命起源、生命意義進行探索的學科,初中生擁有花樣年華,引導其可以從科學、理性的視角對生命進行理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命觀念是生物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實際中,初中生物教師不僅要注重生物知識的講解,更要注重生命教育的滲透,要引導學生正視生命、感恩生命,真正理解生命的含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2):122.
[2]侍亮.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考試周刊,2016(A1):147.
[3]傅棟.芻議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好家長,2017(29):42.
[4]郭朝霞.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143-144.
[5]李和軍.將生命教育滲透到初中生物教學的意義[J].電子制作,2014(13):191.
作者簡介:
馬超瓊,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茂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