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的語文教學中,新課程改革正不斷深入,課堂上要求老師少講、學生多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些觀點及倡導,無非就是呼喚把課堂還給學生。老師在課堂上少講,而其在課外下的功夫卻不少,因為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至關(guān)重要,都得精心疇劃。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師;情境創(chuàng)設(shè);精彩
“課堂導入”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如果希望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一個好的開頭往往會起到“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整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課堂導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綜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及這段時間的聽課所得,略列舉如下:
一、 懸念激趣式
導入時設(shè)置懸念,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思維跨度,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這樣學生的思維從一開始便處于一種躍躍欲試的理想狀態(tài)。如戚澤成老師的一堂公開課《燭之武退秦師》,就用“三十六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然后問“本文用了‘三十六計中的哪一計”來設(shè)置懸念。再如在教學《詩經(jīng)·氓》《孔雀東南飛》等課文時,可說:“女主人公聰明美麗,勤勞賢惠,那么她們究竟因何而被休棄的呢?”學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并結(jié)合《禮記》中的古文化知識“女子七棄”及有關(guān)事例,學生展開討論,從而達到對本文積極而深入地學習。如在教學《祝?!窌r,用“祥林嫂是自殺還是他殺”設(shè)置懸念導入。
二、 對聯(lián)引入式
對聯(lián)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對于它,學生知道不多,但都很想了解,教師如抓住學生的這一求知欲,進行適當?shù)囊龑?,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學《記念劉和珍君》,可用對聯(lián):“死了倒也罷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依閭,親朋盼信。活著又怎么著,無非多經(jīng)幾番的槍聲驚耳,彈雨淋頭?!睂W生讀了對聯(lián),會興趣倍增。對于對聯(lián)中所描繪的悲慘命運深感同情。然后再說:“這副對聯(lián)是周作人先生為紀念在‘三·一八慘案中犧牲的劉和珍和楊德群兩人而作的對聯(lián),周作人對兩人的悲慘遭遇深感同情,對當時的黑暗現(xiàn)實進行了深刻揭露。對于兩人的遭遇,魯迅先生也拿起他那匕首般的筆,寫下了這篇《記念劉和珍君》。”根據(jù)對聯(lián),學生理解文章就方便了很多。
三、 面點過渡式
學生學習知識是由點到面的積累,由特殊到一般的轉(zhuǎn)變。我們在導入課文時則可反其道而行之,由一般情況落實到特殊的一篇課文上來,這樣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如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時這樣導入:“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涌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文豪蘇東坡來到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后人傳唱。”
四、 故事吸引式
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課堂上提到課本外的內(nèi)容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對這些內(nèi)容特別感興趣。教師課堂中如能根據(jù)學生的這一特點,以一些故事來導入課文,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拿來主義》時,可設(shè)計這樣的導語:“天津有位作家叫馮驥才,他訪問法國時,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提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東西,你們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他幽默機智的回答,博得滿堂喝彩。是的,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同樣,繼承文化遺產(chǎn)時,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原則,就一定能成功,這個原則就是‘拿來主義。”這時學生就想知道“什么是拿來主義”“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于是便乘機導入課文的學習。
五、 背景激情式
任何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在文本的殘缺中成就其完美的?!靶蜗蟠笥谒枷搿保俏膶W作品的特征,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以現(xiàn)成的答案來規(guī)范作品的解讀,所以在導入時,恰到好處地為學生提供一些文本中沒有傳達出來的信息,例如文章中涉及的一些內(nèi)容,或是作者的身世背景等等,這樣能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題。而向?qū)W生提供背景等材料,絕不是讓學生“戴著腳鐐跳舞”,而是啟迪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供了一種解讀文章的方式。
六、 情境創(chuàng)設(shè)式
平時的生活和課文中所描繪的情境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創(chuàng)設(shè)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nèi)進入角色,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習《鴻門宴》時,可先讓學生聽歌曲《霸王別姬》,音樂聲響起,學生立即被歌曲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項羽對虞姬的萬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無奈深深吸引,然后再問:“曾經(jīng)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怎么會淪落到這樣一種下場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司馬遷是如何告訴我們的?!边@樣便將學生的思維引入了恰當?shù)能壍?,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
在新課導語設(shè)計上,除上述例示外,還有審題導入、圖示導入、提示問題導入、提煉觀點導入、針對語病導入、點出人物導入等??傊鳛檎n堂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課前偶然聽到的一句話,或者上一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都可以作為課堂的精彩導入,但是無論如何設(shè)計,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wù),與講課的內(nèi)容緊密相聯(lián),自然銜接。導入都應(yīng)該切合學生實際,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和對象,而學生的實際包括知識基礎(chǔ)、生活閱歷、心理特征、思維特點等,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師生間的雙邊活動,從而提高授課效果。
作者簡介:
李海君,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徐水區(qū)鞏固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