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沙西,歐 欣,袁志軍,劉抗寒,付雙雙,晏思源,龔鈺婷,梁玉梅△
(1.湖南師范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湖南省人民醫(yī)院腎內風濕免疫科,長沙 410005;2.湖南省腫瘤醫(y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yī)學院附屬腫瘤醫(yī)院頭頸內科,長沙 410013)
慢性腎臟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易并發(fā)心血管疾病。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終末期腎臟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50%,透析患者死亡人數(shù)的增加使ESRD患者病死率逐漸上升,大約一半的透析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1],且心血管疾病事件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內皮功能障礙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獨立預測因子[3],同時也參與了持續(xù)非臥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心血管病變的進展[4]。CKD患者大多存在維生素D缺乏,低維生素D水平與CKD患者高心血管病死率和內皮功能障礙相關[5]。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溶性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是血管內皮功能紊亂的常用血清指標[6]。ZHAO等[7]研究發(fā)現(xiàn),VEGF可能是尿毒癥患者透析治療期間動脈粥樣硬化發(fā)展的潛在生物標志物。有學者報道,給予8周的維生素D治療后,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VEGF水平下降,且可能與血清三酰甘油的明顯下降有關[8]。sVCAM-1主要表達于血管內皮細胞,是ESRD患者心血管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增加的獨立預測因素[9]。有研究表明,維生素D可以增加一氧化氮的產生,減少內皮細胞中黏附分子的表達,減少巨噬細胞的浸潤[10-11]。因此,本研究檢測腹膜透析患者25羥基維生素D[25(OH)D]水平與VEGF及sVCAM-1的相關性,探討25(OH)D對腹膜透析患者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醫(yī)院規(guī)律行CAPD的77例患者為腹膜透析組,其中男40例,女37例,年齡18~80歲,平均(48.55±11.99)歲,透析齡3個月以上,平均(15.81±6.80)個月。同時選取本院體檢中心年齡、性別與腹膜透析組人群相匹配的健康人34例為對照組,其中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齡(50.24±11.52)歲。排除標準:(1)近3個月內使用活性維生素D或類似物制劑;(2)近6個月內使用免疫抑制劑、他汀類藥物;(3)患有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疾病、嚴重感染、嚴重肝功能不全;(4)曾經進行過腎移植;(5)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嚴重外周血管疾病。根據(jù)K/DOQI指南維生素D缺乏的診斷標準,依據(jù)25(OH)D的水平將腹膜透析組分為A組和B組,定義25(OH)D<20 ng/mL為A組,包括維生素D缺乏和嚴重缺乏;25(OH)D≥20 ng/mL為B組,包括維生素D正常及不足。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生化指標檢測 所有研究對象均次日清晨空腹采集血標本,所有血液及生化指標均由本院檢驗科檢測,包括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血磷、鈣、血肌酐、尿素氮、清蛋白、前清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甲狀旁腺激素。采用MDRD公式計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186×(血肌酐/88.4)-1.154×年齡-0.203(女性×0.742)。采用校正鈣(mmol/L)=血清總鈣(mmol/L)+[40-血清清蛋白(g/L)]×0.025(mmol/L)。
1.2.2血清25(OH)D、VEGF、sVCAM-1水平測定 抽取研究對象清晨空腹靜脈血4 mL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管中抗凝,離心后收集上層血清,分裝后-80 ℃保存。嚴格按照人25(OH)D、VEGF、sVCAM-1試劑盒(上海酶聯(lián)科技公司,96T)使用說明書用ELISA法檢測25(OH)D、VEGF、sVCAM-1的水平。
2.1腹膜透析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腹膜透析組25(OH)D、清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而VEGF、sVCAM-1、收縮壓、舒張壓、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性別、年齡、高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腹膜透析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2.2A組與B組一般資料、生化指標比較 A、B組原發(fā)病、性別、年齡、收縮壓、舒張壓、尿素清除分數(shù)(Kt/V)、白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淋巴細胞計數(shù)、低密度脂蛋白、肌酐、尿素氮、eGFR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間透析齡及BMI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血磷、總膽固醇、三酰甘油、甲狀旁腺激素高于B組,校正鈣、高密度脂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表2 A、B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3 A、B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2.3VEGF、sVCAM-1的相關因素比較 VEGF與BMI(r=0.338,P=0.003)、透析齡(r=0.278,P=0.014)呈正相關(P<0.05),與25(OH)D(r=-0.613,P=0.000)、校正鈣(r=-0.403,P=0.000)、高密度脂蛋白(r=-0.302,P=0.008)呈負相關(P<0.05)。sVCAM-1與BMI(r=0.253,P=0.027)、透析齡(r=0.325,P=0.004)、收縮壓(r=0.306,P=0.007)、舒張壓(r=0.324,P=0.004)、尿素氮(r=0.238,P=0.037)、三酰甘油(r=0.566,P=0.000)呈正相關(P<0.05),與25(OH)D(r=-0.674,P=0.000)、校正鈣(r=-0.392,P=0.000)、高密度脂蛋白(r=-0.564,P=0.000)、前清蛋白(r=-0.279,P=0.014)呈負相關(P<0.05)。
2.4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VEGF與25(OH)D存在線性回歸關系,sVCAM-1與25(OH)D也存在線性回歸關系,見表4、5。
表4 VEGF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無數(shù)據(jù)
表5 sVCAM-1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無數(shù)據(jù)
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是一種早期的病理狀態(tài),主要特點是內皮細胞的性質改變,血管舒張能力降低,是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早期事件[12]。內皮功能障礙是CKD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獨立預測因子[3]。范迎春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冠心病患者25(OH)D水平越低,miR-221水平越高,冠狀動脈病變越重,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越嚴重。補充維生素D治療對CKD患者的內皮功能具有保護作用[14-15]。既往研究顯示,維持性血透患者中VEGF表達上調,增加了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16]。尿毒癥患者血清sVCAM-1水平顯著升高[17],是ESRD患者心血管病死率增加的獨立預測因素[9]。本研究中腹膜透析組患者VEGF及sVCAM-1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既往實驗結果一致[18-19],且在A組患者中VEGF及sVCAM-1均較B組更高,提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血管內皮功能障礙,且維生素D缺乏組中更加嚴重。
本研究提示,腹膜透析患者25(OH)D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腹膜透析患者外出日曬減少,營養(yǎng)不良,尿毒癥毒素蓄積等原因引起。本研究還提示,63.64%腹膜透析患者存在維生素D缺乏,與既往研究結果類似[20]。
研究表明,在CKD患者中,帕立骨化醇治療可減少促炎因子生成,降低VEGF水平,改善內皮功能[21]。一項關于腹膜透析大鼠的動物研究顯示,經7周活性維生素D(帕立骨化醇)治療后,腹膜透析大鼠組的VEGF水平較前減弱[22]。本研究顯示,25(OH)D與VEGF呈負相關,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23]。此外,有學者報道,維生素D通過激動維生素D受體,抑制高糖環(huán)境下脯氨酰異構酶1(Pin1)蛋白表達和活性增加,抑制促氧化斜接蛋白p66Shc的線粒體轉位,減少活性氧(ROS)生成,減少VCAM-1表達,減輕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從而保護血管內皮功能[24-25]。KONO等[26]對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維生素D可降低NADPH氧化酶p22phox和p47phox亞基mRNA表達水平,同時抑制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sVCAM-1、單核細胞趨化因子-1(MCP-1)mRNA的表達,進而改善內皮功能。本研究25(OH)D與sVCAM-1負相關的結果也證實了這點,且與既往結果一致[27]。
綜上所述,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維生素D缺乏,且維生素D缺乏的腹膜透析患者VEGF、sVCAM-1水平升高,這說明25(OH)D缺乏可能導致腹膜透析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異常,以維生素D為靶點的治療可能對腹膜透析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改善有益,同時也為降低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病死率提供了臨床思路和依據(jù)。然而,維生素D缺乏可能只是影響腹膜透析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潛在危險因素之一,還有其他影響內皮功能的因素筆者未進行深入研究,且僅為單中心小樣本量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日后還需大樣本量、多中心研究來證實結果的可靠性,并進一步探索維生素D對腹膜透析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影響的具體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