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智
摘 要:在新時期,學校的德育教學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增強中學德育實效性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任務。因此,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準,積極打造綜合性生活化的德育目標和內容,設計德育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對道德的體驗和認識深化。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素質。
關鍵詞:高中德育;實效性;對策研究
德育能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高中階段是學生進行德育的關鍵時期,當前高中德育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存在很多的問題,到底怎樣才可以增強德育的實效性呢?這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中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在活動中牢記有效德育觀念
有效德育指的是德育的有效性,有著長期且復雜的特性。所以,作為德育的施行者,教師不可以操之過急,應該循序漸進,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每一個教學活動都要精心設計、深入探究,從而提升德育的實效性,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知識學習和個性發(fā)展能力。
比如學校針對德育開展“德行合一”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教師在班級中可以以此為主題組織班級動員會,以榜樣故事的形式進行德育。這是第一步宣傳,學生以微寫作的形式寫一篇課后感,加深教育。而后在課堂上爭取創(chuàng)建微笑課堂,對于學生要多一分笑容、多一分鼓勵、多一份表揚,少一點生氣、少一點埋怨、少一點批評,這是提升階段。而在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在班級以學生榜樣的形式大力表彰做得好的學生,鼓勵學生爭優(yōu)競優(yōu),形成良好的風氣。該主題的德育是一個持續(xù)時間段內展開的多種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滲透了德育,尊重了德育的特點,是符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的系列活動。
所以,始終要將德育的有效性作為德育活動設計、展開的觀念指導。只有將德育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設計出更為有效的德育活動,也能夠幫助學生通過活動提升綜合能力。
二、在日常里充實更新德育形式
對于傳統的德育內容應該吸收精華,并且在現代社會結合學生的實際德育內容進行充實,除保持學生堅定的思想政治素質之外,教師還應該養(yǎng)成學生符合時代發(fā)展的心理素質,此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他們的民主意識。在高中德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將實際生活作為德育的主要陣線,讓學生通過日常生活領悟和感受,從而提升德育的實效性。
比如每年學校都會提倡向雷鋒同志學習,爭做好人好事。傳統的教育方式就是在雷鋒日當天在國旗下講話,倡導學生向雷鋒同志學習,而每個班級則是出一期關于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板報。作為高中生,和中小學生相比能夠做得事情更多。口號宣傳類的教育已經不適合高中生,所以可以帶領學生進社區(qū),配合社區(qū)的社工一起做一日小雷鋒,探訪社區(qū)內的孤寡老人。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wèi)生,陪著老人聊聊天,這樣既能夠滿足社區(qū)內孤寡老人的需求,又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出發(fā)去感受做好事的成就感,從而深化他們對于優(yōu)秀品質的理解,達到德育的目的。
過去德育更多常見于課堂上,學生從小開始接受各種各樣的口號類品德教育,這并不適用于高中生。通過實際生活中的生活體驗,能夠讓學生從實際中獲得感悟,做比說更直接,也更有德育的實效性。
三、在德育上合理運用三方網絡
對于高中生的德育不應該只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還應是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所以應該形成以社會、學校、家庭三方網絡,讓德育不局限于校園,形成大的德育區(qū)域。對于學生的德育,教師可以和社區(qū)的德育聯合在一起,加上家長的配合,涵蓋了高中生生活的范圍,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德育,德育網絡化能夠提升德育的實效性。
比如在高中校園中開展生活小達人的道德實踐活動,將德育工作細化,具體到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是每一日。教師可以做一個積分卡,分為校園、家庭和社會三個部分,每個月學生的生活習慣養(yǎng)成設置具體的目標,比如三月份要求學生在家庭部分,學會做一道菜,而校園部分則是堅持每天半小時的課外閱讀等;制定激勵政策,添設小獎品,每天完成后教師和家長就給一個標記,按月進行獎懲,憑借一定的標記數量兌換獎品,在激勵機制和家校監(jiān)督雙重作用下督促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德育的實效性。
要想實現德育的有效性,光靠教師教育的力量是不足的,一定要聯系家長和社會的監(jiān)督、引導力量,通過打造三方網絡讓學生生活在大的德育環(huán)境下,更好地起到德育作用。
總之,德育的實效性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影響素質教育的推進。所以,各個高中都應該重視德育工作,并且大膽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開展一系列的教學互動滲透德育,提升德育的實效性。讓高中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升人格品質。
參考文獻:
[1]吳云云.德育視域下的中學語文教學[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12):80-82.
[2]杜偉.互聯網+時代中學德育境遇之反思[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85,87.
[3]陸婕萍,沈栩聰.校園文化視角下中學德育工作開展的思考與探索[J].現代教學,2018(23):57-58.
編輯 李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