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國家逐步向強國邁進,對中學生的教育需求則不斷提高,與此同時高中生學習物理的學習壓力也在逐步提高,這就要求學生學習的方法應該相對應地變化發(fā)展.在新課標的實行下,學生的學習方法相對以前有一定的提升,但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仍然處于比較傳統和死板的學習方法之中.所以,探究能夠使得高中學生學習物理具有更新穎的學習方法及更快地解決物理難題的學習方法勢在必行.
1.忽略解題方法,混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高中物理學習內容主要包括對力學、光學、熱學、功與能的轉化、電磁等方面的認識和原理的理解.根據調查顯示,在學習過高中物理這門課后,有很多同學還沒有理解其基本的概念.其中有的學生沒有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及什么是力的三要素等基本概念,分不清什么是牛頓第一定律,什么是牛頓第二定律這些基本定律.在學習電磁學部分時,有學生懶于動手畫電路圖,不想動腦子思考,最終對物理失去學習興趣.
2.不善于歸納、總結.在調查中發(fā)現,有很多同學在學習物理時,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知識點,做題時也是做完題后正確的不再多看一眼,錯誤的只是訂正一下卻不認真思考錯誤到底出在哪里.這些學生主要的表現為不主動去思考,不善于總結歸納自己的錯誤,不能將同類型的題目歸納分類,更不善于總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所以他們在復習的時候沒有目標,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缺陷在哪里,這也影響了他們物理成績的提高.
3.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學模式更偏向于以學生為核心的探究式學習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還是會影響教師教學習慣,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意識.由于社會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要,學校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學生只是等待教師講解的方式是很不可取的,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
1.控制變量法.控制變量法是指針對多因素、多變量的物理問題中,采取控制某種或某幾種變量的方法,將多因素問題轉化為單因素問題.然而改變其中的一個因素的情況下能夠分析和研究這種因素對事物的影響.綜合每個因素的影響,便可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控制變量法在物理學習中有很多應用,例如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理想傾斜實驗、不同因素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以及重力與勢能之間的轉換等諸多問題.在學習位移與速度、時間的變化關系時,就可以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首先假設一輛小汽車能夠在公路上勻速行駛,控制行駛時間為3s固定不變,速度為4m/s時,汽車運行的位移為12m,速度為10m/s時汽車運行的位移為30m,如此規(guī)律變化,可以發(fā)現速度與位移的變化倍數是相同的,從而得出時間一定時,位移與速度成正比.若將速度控制不變,同樣的方法還可以研究時間與位移之間的關系.
2.轉換法.轉換法主要是指在確定效果相同的基礎上,將抽象的、不太直觀的現象轉換成為可見的、易見的現象.將難以用實際測量的物理量轉換成能夠測量的物理量.
轉換法體現的是物理等效的思想內涵,掌握這種方法后可有助于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yǎng),能夠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物理發(fā)現中物理學家通過馬德保半球試驗可以證明大氣壓力的存在,以及利用指南針就可以得到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場等相關結論,就是利用轉換法得到的.
3.畫圖法.畫圖法又被叫作圖法,是通過畫圖解決和分析物理問題,這種方法可以將抽象的、復雜的物理知識點變成具體的,能夠讓學生接受、理解的知識.所以這種方法在處理復雜問題時,通常能使題目簡單明了,大大提高做題效率.
在中學物理的物體受力運動時,我們可以利用畫圖法將物體所受的力在物體的重心處表示出來,然后就能分析物體受力多大,受力的方向是什么.
4.類比法.類比法是經過推理判斷然后對比的方法,主要的運用目標是對兩個在某些關系或某些屬性上具有相似性的相關問題.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有很多新知識不容易被理解,若能夠把這些新知識與以往學過的內容找到一定聯系,然后通過類比法進行對比推敲,找到他們之間的共同之處,從而建立一個新的知識框架結構,這樣有助于對新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綜上所述,在我們學習物理過程中,我們應該善于思考其中的奧妙,善于總結和歸納,運用以上所提到的學習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學習物理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