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營
我國生物學課程中曾指出,希望每個學生可以借助學習對生物課程產生興趣,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學知識,期望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參與同學交流與討論過程,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理性思維習慣.怎樣讓初中生對生物課程產生興趣,是教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科技發(fā)達的地方,微視頻教學有效解決了教師教學的困難,也是信息技術和課程有效融合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優(yōu)勢也逐漸顯現(xiàn)在日常教學中.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得到提升,學生更少的接觸自然事物,導致部分學生更加匱乏生活常識,在學習生物學知識時通常使用強制性背誦的方法,這樣學生不但掌握不到知識,也會失去學習生物的興趣.微視頻的出現(xiàn)恰巧彌補了教學的缺點,錄制學生未接觸到的自然事物,教師和學生進行分享,讓學生恍如身處其中,這樣的微視頻教學法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草和花的結構,學生從書本上僅能觀察到結構圖,但由于季節(jié)的原因,講到相關知識卻沒有能夠觀察到花朵,只能依靠圖片講解,學生沒有辦法理解,通常會選擇死記硬背.但若是使用微視頻,則可以在鮮花盛開的季節(jié)錄制,講課時播放給學生觀看,借助微視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1.微視頻教學可將細節(jié)呈現(xiàn)在屏幕上.例如,怎樣細節(jié)性描述花的結構,真實展現(xiàn)在學生眼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水分順著莖運輸的過程.微視頻可播放這些細微生物動態(tài)過程,并且能放大許多倍,是學生直觀學習生物功能和結構的良好途徑.
2.規(guī)范學生操作的準確性.例如,制作玻片標本蓋玻片的方法,葉片橫切時怎樣切割葉片、怎樣將切片制作為臨時切片、制作番茄果肉細胞怎樣挑取果肉位置,顯微鏡詳細操作流程等實驗,都需要教師使用微視頻操作,讓學生快速掌握學習方法.
3.拍攝課堂上無法開展的實驗流程.有些實驗可能由于受到材料、空間季節(jié)的限制,無法在課堂上順利實施.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動組成興趣小組,在課后進行探索,同時將實驗步驟合成微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實驗過程.
1.使用微視頻將知識系統(tǒng)化.生物教學是系統(tǒng)化課程,例如“細胞如何構成生物體”的章節(jié),包括了單細胞生物、動物體和植物體結構層次等教學內容,使用微視頻能幫助學生穿插起碎片知識,從而滿足知識系統(tǒng)化,從單個到全部的展現(xiàn)出來,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教材,更深度理解生物學知識內容.
2.提高學生遷徙知識能力.微視頻教學時間短,但信息量較大,并且微視頻中畫面豐富多彩,更有利于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方可讓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借助觀看視頻,可結合自身學習的知識,展開想象,從而提升知識運用能力.
1.整合數字資源.生物學知識不但能傳授學生外在的結構知識,也可以揭示微觀的生理功能.怎樣形象地展現(xiàn)出生物學知識,是目前初中教學需要考慮的問題.在課堂上引入數字資源,將微觀知識和抽象知識具體化、直觀化,可以有效解決此類難題.例如,七年級課程的“細胞分裂”講解的染色體變化規(guī)律,僅依靠文字資料,學生無法掌握此項知識,在教學中若是將染色體變化過程制作成微視頻,則可直接動態(tài)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2.整合實驗資源.通過實驗學習生物知識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的主要策略.但是因為課時的原因,一些經典實驗無法完整操作在課堂上,微視頻可以有效解決此處困難.在教學中錄制實驗的前期準備階段,實驗課程中以微視頻模式幫助學生看到未實驗的流程,和演示結果相配合,讓學生熟悉整個實驗流程和原理,進而從整體上學習實驗程序,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探究實驗的意識.
3.結合跨學科資.生物學是自然學科,在展示生物形態(tài)結構、生命發(fā)展規(guī)律及生理功能的知識體系時,需要英語、化學和物理等學科的配合,通過微視頻能夠打破傳統(tǒng)束縛,整合資源,為初中生物學服務.
在目前教育背景下,伴隨著不斷推進的課堂教學進程,微視頻為我們帶來嶄新的教學思路,它憑借靈活多樣、快捷方便等優(yōu)勢貫穿在課堂教學中,尤其在生物教學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微視頻教學打破教學的難點,在有限的時間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