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才
(尉氏縣第二職業(yè)高中,河南 開封 475000)
因杜長大肥育豬具有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等特點,在我國被廣泛飼養(yǎng)。由于肥育豬處在生豬養(yǎng)殖末端,生長速度最快、耗料量約占總成本的40%~50%。因此,肥育豬不同出欄體重最顯著、最直接影響生豬養(yǎng)殖效益。目前,我國肥育豬出欄國家標準為90~110 kg。但隨著杜長大瘦肉型商品豬生產(chǎn)性能和屠體品質(zhì)的改善,提高生豬出欄體重將成為一種趨勢,不但能增加豬肉產(chǎn)量、提高養(yǎng)豬收益,還可降低飼養(yǎng)成本和屠宰成本,改善肉質(zhì)。如今許多中小規(guī)模豬場和專業(yè)肥育豬場已將生豬出欄體重提高至130~140 kg,但是否科學(xué)合理還有待研究論證。本試驗旨在研究杜長大肥育豬最佳出欄時間和相對應(yīng)的體重。
選取杜長大健康肥育豬160頭,平均體重分別為(78.21±0.82)kg、(74.96±0.53)kg,按照周齡和體重大小一致、閹公豬和母豬各半的原則,采用單因素完全隨機試驗設(shè)計分為5組,每組4個重復(fù),每個重復(fù)8頭豬(兩圈閹公豬,兩圈青年母豬)。5組依次在23、24、25、26、27 周齡出欄。
試驗于2018年9月1日至10月30日在河南省某規(guī)?;B(yǎng)豬集團分場進行,預(yù)試期3 d,正試期56 d。試驗期間,各處理組欄舍按照肥育豬飼養(yǎng)管理操作規(guī)程管理,自由采食,自由飲水。日常衛(wèi)生、防疫、驅(qū)蟲、消毒等程序按豬場常規(guī)管理進行。
試驗豬只飼喂本場自配肥育期全價粉狀玉米-豆粕型飼糧,參照NRC(2012)飼養(yǎng)標準并結(jié)合本企業(yè)標準配制(表1)。其中,玉米1 850元/t、豆粕3 500 元/t[1],全價配合飼料單價 2.429 元/kg。
各組在試驗當(dāng)天和每個周末的次日早上8:00空腹稱重、結(jié)料,計算周平均體重、周平均日增重、周平均日采食量、累計料重比和周平均料重比。
表1 試驗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數(shù)據(jù)采用SAS 2018 V4.0版軟件進行t檢驗統(tǒng)計分析,并用Dun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結(jié)果以各處理組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P<0.05 為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顯著。
由表2可知,除22周齡外,其余周齡各處理組中閹公豬的生長速度均高于青年母豬(P>0.05)。21周齡后,隨日齡增加閹公、母豬生長速度均呈遞增趨勢,閹公豬在23周齡達到一個生長峰值,日增重達1 132 g,比青年母豬在24周齡生長峰值即日增重達1 048 g提前1周,閹公豬和母豬日增重分別比上周增加 239 g(P<0.05) 和 46 g(P>0.05),提高26.76%和4.6%。當(dāng)日增重達到峰值之后,閹公豬在24周齡、青年母豬在25周齡生長速度開始下降;與上一周相比,閹公豬下降 8 g(P>0.05);青年母豬下降 220 g(P<0.05),降幅 21%。青年母豬生長速度下降比閹公豬推遲1周,穩(wěn)定2周時間后,在27周齡顯著下降。而閹公豬生長速度下降后,僅維持1周時間,在26周齡再次達到峰值1 179 g,其原因有待研究。至27周齡閹公、母豬平均日增重分別下降至871 g、709 g 的最低水平(P<0.05),與 23、26 周齡相比,閹公豬日增重分別平均遞減261 g和308 g(P<0.05),降幅分別達23%和26%;與24周齡相比,青年母豬下降 339 g(P<0.05),降幅達 32.3%。
表2 杜長大肥育豬生長性能
由表2可知,閹公豬日采食量均高于青年母豬。隨周齡的增加閹公、母豬日采食量逐漸增加。青年母豬25周齡日采食量顯著比24周齡增加241 g(P<0.05),增幅 8.1%;并在 25~27周齡之間穩(wěn)定在3 224~3 261 g,在27周齡時達到峰值3 261 g。閹公豬在24周齡日采食量極顯著增加394 g(P<0.01),比23周齡增幅高達12.4%,并在26周齡時達到最高3 693 g,在25、26周齡時日采食量增速顯著下降,并穩(wěn)定在3 690~3 693 g,至27周齡開始下降(P>0.05)。
閹公、母豬累計料重比隨體重的增加呈線性增加,回歸分析累計料重比與體重的線性關(guān)系:閹公豬F=0.006 6X+1.727 9,青年母豬 F=0.009 3X+1.371 8;X代表體重,F(xiàn)代表料重比。表2顯示,25周齡前閹公豬周料重比高于青年母豬,25周齡以后青年母豬周料重比高于閹公豬(P>0.05)。閹公豬最佳周料重比在23周齡達到2.8,比22周齡的3.27下降0.47(P>0.05),下降14%。青年母豬最佳周料重為20周齡的 2.72,與 21、22、23、24 周齡差異不顯著(P>0.05)。在25周齡時,閹公豬和青年母豬平均周料重比分別為3.43、3.89,與24周齡相比分別升高0.52(P<0.05)和 1.03(P<0.01),分別提高 17.9%、36%;在27周齡時再次升高至4.08和4.60,與26周齡相比分別顯著升高 0.95、0.98(P<0.05),分別升高 30.4%和27%,為試驗期周平均料重比最差周齡。
由表3可知,青年母豬最佳出欄時間為24周齡、平均體重達106.94 kg時效益最高為251.58元/頭,與23、25、26周齡出欄時效益差異不顯著(P>0.05),與27周齡出欄時相比差異顯著(P<0.05)。閹公豬25周齡、體重達121.94 kg時出欄,收益最高為238.02 元/頭,與 23、24、26、27 周齡出欄時效益差異不顯著(P>0.05)。無論是閹公豬(除23周齡外)或是青年母豬在27周齡體重最大時出欄,收益均最低,分別為 234.74元/頭和 237.64 元/頭(P<0.05);本試驗結(jié)果說明杜長大肥育豬在最佳出欄體重以后繼續(xù)飼養(yǎng),隨體重的增加出欄收益下降,并不是出欄體重越大收益越高。除27周齡外青年母豬不同周齡出欄收益均高于閹公豬(P<0.05),青年母豬24周齡出欄收益平均251.58元/頭,比閹公豬出欄收益237.11元/頭平均高14.47元/頭,平均收益高出6.10%。24周齡時閹公豬單周增重8.77 kg/頭最高,周收益同時達到56.41元/頭的高峰;隨著周耗料量的增加周收益下降,27周齡時周收益最低。青年母豬隨著周耗料量的增加,周收益先增加至24周的48.11元/頭,然后迅速下降至26周的-11.06元/頭,至27周又迅速攀升到最高收益52.00元/頭,收益變化極不穩(wěn)定。
表3 不同出欄周齡收益比較
肥育期肉豬重點生長的體組織是肌纖維面積的增加和脂肪組織的沉積。大量的試驗研究證明肌纖維面積生長呈“S”型規(guī)律,35~50 kg時生長速度最大,50~80 kg時下降,80~100 kg又上升[2]。而脂肪組織隨日齡的增長沉積逐步增加,達100 kg體重以后發(fā)育達到高峰期。本試驗25周齡時,閹公、母豬的日采食量小幅增加,而日增重卻下降、料重比升高;表明肌纖維的生長在下降,肌肉內(nèi)脂肪沉積開始加速。而制造500 g肥肉所消耗的飼料約為生產(chǎn)500 g瘦肉的2.4倍,所以表3表明,24周齡以后閹公、母豬料重比升高,日增重和收益雙下降;飼養(yǎng)時間越長、出欄體重越大,收益越少。這一變化趨勢表明:其一隨體重的增加維持需要消耗增加,其二攝入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主要用于脂肪組織的生長,肌纖維生長基本結(jié)束。由此,推測杜長大閹公、母豬的最佳出欄時間在24~25周齡。
表2顯示,各處理組不同周齡閹公豬的食欲均優(yōu)于青年母豬。但由于飼料轉(zhuǎn)化為脂肪的轉(zhuǎn)化率低于肌肉的轉(zhuǎn)化率,因此,閹公豬飼料報酬、瘦肉率低于青年母豬,而胴體脂肪含量高于青年母豬。唐凡等[3]研究證明了小母豬的眼肌面積、后腿比例、瘦肉率分別為 43.65 cm2、30.79%、71.2%,分別比閹公豬高 2.95 cm2、0.28 和 3.78 個百分點。由表 3 可知閹公豬的飼養(yǎng)效益低于青年母豬,要想獲得最佳胴體品質(zhì)和飼料報酬,閹公豬應(yīng)飼喂低營養(yǎng)濃度飼糧,比青年母豬提前7~10 d上市。而青年母豬則可以再生長4~7 kg,充分滿足其瘦肉的生長能力,提高屠宰率,增加肌間脂肪,改善肉質(zhì),提高效益。
正常條件下,肥育期肉豬體重隨日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達到增重高峰后下降,本試驗杜長大肥育豬體重的增重符合這一規(guī)律[4-6]。由表2、表3可知,閹公豬、青年母豬在24周齡日增重、收益達到峰值,出現(xiàn)下降拐點時出欄最適宜。如果繼續(xù)飼養(yǎng),采食量持續(xù)增加、料重比持續(xù)升高、生長速度持續(xù)下降,效益在逐漸下降。
目前,我國規(guī)?;i場肥育豬出欄一般在23周齡體重達90~110 kg時。在本試驗條件下,杜長大肥育豬顯然沒有達到最佳出欄體重、最大經(jīng)濟效益。隨著高瘦肉率、高日增重、低料重比杜長大品種的培育成功,瘦肉率和脂肪沉積的高峰時間滯后。23周齡時雖然已體成熟,但組織成熟度不足,肌間脂肪尚未發(fā)育完全,風(fēng)味前提物質(zhì)沉積不足,肉質(zhì)不佳。如果此時出欄,無論是生產(chǎn)者、屠宰加工者還是消費者都不適宜。如今美國生豬最佳屠宰體重標準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90~100 kg,提高到現(xiàn)在的130 kg以上(史密斯菲爾德公司生豬出欄體重已達140~150 kg)。因此,延遲出欄時間1~2周,屠宰體重增加8~10 kg/頭。不僅肌纖維面積有所增加,同時也延長了肌間脂肪沉積時間,有利于豬肉嫩度、多汁性和風(fēng)味的形成[7]。
在本試驗條件下,根據(jù)盈虧分析法,計算最佳經(jīng)濟效益時的出欄時間和對應(yīng)的體重。盈虧平衡計算公式:XP=C1+C2,其中,C1為產(chǎn)品不變成本部分,C2為單位產(chǎn)品可變成本部分(相當(dāng)于每千克肉豬的飼料費用),P為肉豬產(chǎn)品價格,X表示肉豬體重。
二次遞減函數(shù)的頂點坐標(121.97,238.02)和(105.53,251.58),即分別為閹公豬和青年母豬最佳經(jīng)濟效益的出欄體重。故杜長大閹公豬最適出欄時間為25周齡、體重為121.97 kg時,效益最高為238.02 元;青年母豬在 24 周齡、體重為 105.53 kg 時出欄,效益最高為251.58元。
青年母豬各周齡平均出欄收益(除27周齡外)均顯著高于閹公豬(P<0.05),24 周齡出欄時二者平均相差14.47元/頭,青年母豬高出閹公豬6.10%。試驗結(jié)果表明青年母豬在24周齡、閹公豬在25周齡出欄時收益最高,母豬在27周齡出欄收益均最低。利用盈虧平衡分析法,計算杜長大肥育豬最佳收益出欄時間為:閹公豬為25周齡、體重121.97 kg時出欄,效益最高為238.02元/頭;青年母豬24周齡、體重 105.53 kg 時出欄,最佳效益為 251.58 元/頭。與試驗結(jié)果基本一致,比現(xiàn)行國家標準體重增加8~10 kg/頭、延后出欄1~2周,且出欄收益高于其他周齡。表3的出欄收益中清晰表明,并非出欄體重越大收益越高。鑒于87 kg體重之后閹公豬的蛋白質(zhì)沉積率低于青年母豬,在市場毛豬收購價格降低幅度不超過0.12元/kg[8],可適當(dāng)增加青年母豬出欄體重4~7 kg/頭,充分發(fā)揮青年母豬的生長優(yōu)勢,不僅不會影響?zhàn)B豬經(jīng)濟效益,還可提高豬肉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