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離不開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知識面的廣度來源于學生的課外閱讀,可見課外閱讀對每一個學生都很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發(fā)揮指導作用,先來激發(fā)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使他們樂于讀中,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拓展閱讀。
關鍵詞:語文素養(yǎng);積累;指導;閱讀
課外閱讀是學生汲取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它已成為學生學習中的重要一環(huán),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作為教師應該抓住時機,積極主動地給學生們創(chuàng)設溫馨的讀書環(huán)境,營造沁人心脾的閱讀氛圍,擅于組織學生暢游于浩瀚的閱讀海洋之中,撿拾各自喜歡的“海貝”。小學生課外閱讀活動本身就是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我們教師要注重在組織學生課外閱讀的活動中加強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借此開拓他們的知識視野,進而逐步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
一、 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外閱讀觀,激情啟疑,使之樂讀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相當強烈的。小學生更是如此,只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善于啟發(fā)引導,激情啟疑,觸發(fā)學生們的求知欲神經(jīng),他們就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地自發(fā)尋興而讀,以便滿足心底的那點求知欲望。結(jié)合課文小學六年級下冊中第16課,主要是對《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的一個概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問學生并引導其思考魯濱遜在島上是怎樣種植,怎樣打獵,怎樣救下“星期五”等相關學生容易感興趣的問題,以此引起學生興趣。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介紹魯濱遜的一些事跡,鼓勵學生閱讀原著,并布置任務,你從魯濱遜身上學到了哪些精神?學生們通過閱讀原著中的精彩片段,會想到魯濱遜身上勇敢、充滿智慧、自理能力強等精神,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他們的寫作中,他們的生活中,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達到教育教學目的。同時,有條件的話也可結(jié)合課文播放一些圖片、紀錄片、動畫等。通過視覺、聽覺等多個層面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其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生在看到實物的那一刻,心中激動的心情不用閱讀課文就可以體會到,學生們能更直觀地感受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學習課文。
二、
構(gòu)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閱讀體系,導思育能,使之善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據(jù)學生們的實際有針對性地組織他們開展閱讀方法交流和閱讀訓練大比武競賽活動,培養(yǎng)訓練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實踐驗證,學生們在閱讀課上,往往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fā),選擇自己需要的閱讀內(nèi)容來開始閱讀求知之旅。這時,作為教師應該很好地借機穿插幾段名人讀書小故事,啟發(fā)指導學生“讀書方法”,如:多感官參與讀書、摘抄、讀后感、“放電影”回顧、續(xù)編故事等,以期達到積累知識之功效。布置學生課外閱讀相關資料,引導學生閱讀,鍛煉學生分析人物及品讀經(jīng)典句子的能力,以此掌握文章的特點,擴展學生的思維。閱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研究,教師提出些讓學生一聽就很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渴望去讀課文,想要了解文章說的是什么,自己主動的去學習。
三、 搭建學生展示閱讀平臺,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要想把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全部寄托于每天的語文課,那是遠遠不夠的,功夫在課外。課堂是根本,課外是延伸拓展。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必須引領學生們在學好課內(nèi)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將閱讀延伸到課外去,多來涉獵廣博的“書?!?,汲取知識,豐富自己的積累。為此學校應牽手搭建平臺,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具體可以如下:
(一) 開發(fā)利用學校的圖書資源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老師。學校應充分開發(fā)利用圖書資源,讓學生共享資料。在學校圖書館設置閱覽室,學生可以利用早讀或大課間休息時間,閱讀他們感興趣的課外書籍及相關資料。在有條件的學??梢栽诎嗉夐T口裝設“電子班盤”,點擊鏈接直接可以選擇閱讀學校的電子圖書資源庫,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讀書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 創(chuàng)設開辟班級的讀書園地
每個學生自己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幾本書,不拿出來分享,就是自己看的那幾本書。假如把書拿到班里來,跟其他的同學交換來看,就會看到好多的書。因此,教師應先引領學生認識到這一點,然后組織他們把自己的書拿到班里來存放,由專人負責圖書的管理工作。這樣就會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有些小學采用了開辟班級讀書園地這種辦法,在每個班級設置一個書架。學校提供一部分課外閱讀書籍。如《魯賓遜漂流記》《一千零一夜》《十萬個為什么》等。這樣讓學生便增長了知識。
(三) 開展課外交流活動
為了檢測閱讀教學指導的成果,教師可以以主題班會的形式每周安排一次,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可以將近期創(chuàng)作的習作在班上交流分享,或以演講、朗誦的形式與大家共同分享。也可每節(jié)課開始的5到10分鐘,安排一到三位同學上講臺講述自己在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也可以讓學生表演書本中的人物、動物,讓學生投入到書本的情境中,這樣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書本的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冉秀英.關于小學語文閱讀策略的教學探索[J].學周刊,2017(19):140-141.
[3]劉海霞.小學語文中閱讀教學方法調(diào)適與應用的新思考[J].科技展望,2017(6):232.
[4]鄒翠翠.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2017(4):187.
[5]劉淵源.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方法探究[Q].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2):151.
作者簡介:
周吉存,二級教師,山東省青島市,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qū)泊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