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珠
摘 要: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的靈感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學生的作文只有基于對生活細節(jié)的觀察、思考,才能做到有感而發(fā)、真情流露。作文教學只有誘發(fā)學生的情感,喚起情感的體驗,才能點燃習作激情,使習作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文章論述如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助力習作教學。
關鍵詞:語文教學;習作教學;生活;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8-0095-01
人的思想、情緒、語言等行為大多受情感的支配,人對于任何事物的認知過程也可以說是體驗情感的過程,情感體驗的結果又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情緒,從而促進人的行為活動。因此,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取決于情感體驗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而情感體驗的匱乏又直接影響了學生寫作的質量。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就要增加學生的生活實踐,讓他們入情入境地感受和體驗,使學生在情感的激蕩中架起習作的橋梁。
由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不強,對于寫作的手法還不能靈活掌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加引導,讓學生切身體會如何通過語言表達感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他們產生寫作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場景,讓學生們都參與其中,進行情感體驗。例如,一次看圖說話教學中,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采用課堂表演這一形式,再現(xiàn)畫面的內容,讓學生大膽想象,上場表演。學生興趣濃厚,表演得惟妙惟肖,也在表演中獲取了習作信息。這樣,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觀察思維,激活習作興趣,產生了“我要寫”的積極愿望。
在新課改背景下,寫作教學應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葉圣陶先生表示:“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愿望,便想傾吐,于是文章就誕生了?!睂懽鞯臎_動、靈感皆源于對生活的情感體驗。沒有經歷過足夠的生活實踐,學生對所寫事物的了解就只能停留在書本上、課堂老師的講解上,在作文的寫作中也不可能有豐富的情感表達。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在社會實踐中觀察、體驗和感受,以言其心聲,不為文造情。例如,北師大版第六冊第一單元的“筆下生花”要求學生到父母工作的地方看一看,列出父母每天的作息時間表,記一記自己了解的情況。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社會體驗,了解到父母工作的真實情況,教師要求父母帶領學生到工作單位進行實地參觀,并且讓學生將父母每天的作息時間用表格的形式詳細地記錄下來,感受父母為家庭付出的辛勞,從中體驗那濃濃的親情。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寫想象中的事物。為此,在進行作文講解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進行詳細、重點的引導,讓學生先將自己想要講述的事實、表達的情感理清楚,寫出習作大綱,再根據寫作思路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經歷過的事,發(fā)揮想象力,將所寫的情節(jié)詳細化,再通過一定的修辭手法將情感表達豐富化,從而讓作文完整、流暢。例如,北師大版第六冊“續(xù)編故事”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根據課文《炮手》展開故事的續(xù)編。在進行寫作之前,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進行情境構建,根據課文的主旨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一員或者主角,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自己將會出現(xiàn)在什么樣的場景之中,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想法,最想說的話是什么,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從適合的情節(jié)展開想象,學生才能結合自身的經歷展開故事的續(xù)寫,才能保證寫作的完整性、生動性。
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教師在學生完成寫作之后要進行批改并且給出相關建議,這樣才能掌握學生寫作的弱點,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例如,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勞動作文”的講評課中,教師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將學生各種范例用投影機上呈現(xiàn)出來,和學生一起欣賞、點評、修改。在出示描寫不具體的語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表達不正確的詞、句,并進行替換,這樣一來學生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修改作文時,教師應首先總結出學生寫作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組說明,和學生一起探討、改正,通過修改前后的對比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并且進行自改和互改。在指導修改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贊賞、鼓勵為主,這也是一種成功式的情感體驗。
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贊可夫認為: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詞語。這也說明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只有讓學生經歷不同的情感體驗,才能成功地架起習作的橋梁。
參考文獻:
[1]付國峽.優(yōu)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幾點嘗試[J].甘肅教育,2018(15).
[2]李西恩.論習作教學中指導“小作文”的重要性與教學策略[J].教育觀察,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