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慧蘭
摘 要:以“目標——達成——評價”為單位的程序型課程重在“學會”,而以“主題——探究——表現(xiàn)”為單位的項目型課程則重在“理解”。文章從確保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真正轉(zhuǎn)變、探究主題的設定原則、探究活動中教師的任務、“表現(xiàn)”環(huán)節(jié)應該注意的問題四方面,探討“主題——探究——表現(xiàn)”模式在中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關鍵詞:音樂課堂;主題;探究;表現(xiàn)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8-0033-01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筆者基本上以“目標——達成——評價”為課堂模式進行教學,但還是有一些“灌輸”的味道。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總結(jié)和反思,筆者覺得在音樂課堂中運用“主題——探究——表現(xiàn)”模式比較適合學生,但在應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問題。
在教學改革的征途上,教師的角色經(jīng)歷了由主體到主導的發(fā)展變化。在“目標——達成——評價”的課堂教學模式下,主要強調(diào)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的目標,也就是幫助學生學會教師想要傳授的知識?;蛟S這種模式更關注學生做題方法的傳授和做題思維的培養(yǎng),并最終在高考中以分數(shù)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所以學生的分數(shù)成了教學評價的唯一標準。這樣,往往會掩蓋一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隱性問題。
筆者之所以在課堂上嘗試“主題——探究——表現(xiàn)”模式,是因為筆者想讓學生多參與和體驗,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找到欣賞的角度和方法,尋到自己的最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凈化自己的靈魂。正是基于這樣一個出發(fā)點,筆者把教師的角色定位為一個學習活動的總設計師。
課堂探究主題的設定是課堂探究效果好壞的先決因素,它不僅是教師綜合水平的反映,更是教師對學情把握準確度的體現(xiàn)。現(xiàn)在的課堂,應該完全是一種基于學生的課堂,沒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實質(zhì)上就是失敗的課堂。為了確保課堂的探究活動取得實質(zhì)性效果,教師在設定探究主題的時候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課前設定。課堂上的探究主題應該事先設定好并告知學生,以便學生做好充分的探究準備。這是因為在“主題——探究——表現(xiàn)”模式下,課堂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要讓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
二是前瞻性。所謂具有前瞻性是指教師設定探究主題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發(fā)展的終極目標,也就是教師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的問題。音樂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nèi)涵,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音樂教育則可以幫助人們提升精神文化的層次。
三是發(fā)散性。這里所說的發(fā)散是指教師設定的探究問題不能追求答案的唯一。這是在強調(diào)教師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也就是說教師的觀點只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參考。
四是多樣性。中學音樂教育有著很多自身的特點,具有多樣性。同時,音樂教育帶給學生的影響更多是精神層面的。
在以往的課堂探究的環(huán)節(jié),有的教師常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提醒”學生,打斷了學生的思維和活動。甚至有些教師喜歡參與到學生討論中,以掩飾自己看似局外人的“尷尬”。而在新的課堂探究活動中,在給足了學生時間和空間以后,教師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觀察和記錄學生的活動情況,這有利于教師課后進行反思和總結(jié),積累成功的經(jīng)驗,找出存在的問題。
只要教師的探究主題設定合理,探究活動組織科學,讓學生獲得“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表現(xiàn)”環(huán)節(jié)實質(zhì)上就是學生學習和探究成果的展示,也是學習和探究成果共享的一個平臺,是讓每一個人出彩的重要舞臺。那么,在“表現(xiàn)”環(huán)節(jié),教師又該注意些什么呢?
1.“表現(xiàn)”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的舞臺,教師不可喧賓奪主
在學生學習和探究過后,學習知識的體驗、獲取知識的方法、情感的升華、創(chuàng)作的小作品等都是他們收獲的成果。不管學生從哪個角度、以何種形式來表現(xiàn),教師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并讓他們切實擁有展示的舞臺。
2.在學生“表現(xiàn)”的時候,教師要做一個引導者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想要的結(jié)果就是讓學生快樂地享受音樂,忘卻學習的煩惱。在學生“表現(xiàn)”的時候,教師看似一個旁觀者、一個觀眾,但其實教師是有重要任務的,那就是要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前進。而這也是“主題——探究——表現(xiàn)”這種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主要區(qū)別。學生“表現(xiàn)”的成果形式有差異,層次上也會有差別。因此,要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學生“表現(xiàn)”的舞臺,需要教師做很多的工作,而且還是一個長期的工作。
總的來說,在對“主題——探究——表現(xiàn)”課堂模式的嘗試和探索中,筆者體會到“理解”比“學會”更重要,見證了學生的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明白了“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表演的舞臺”這個樸實的道理。筆者覺得,在“主題——探究——表現(xiàn)”這樣一種課堂模式下,學生收獲的東西比傳統(tǒng)教學中“學到的知識”有用得多,因為他們獲得的不僅是一種體驗、一種方法,更是一種自信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倪子旭.淺析中學音樂教學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J].北方音樂,2018(18).
[2]崔玲.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J].教育藝術,2017(02).
[3]郭文龍.欣賞教學在中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探討[J].北方音樂,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