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_高洪云 供圖_曉院附小
南京曉莊學院附屬小學,從陶行知首任校長,到魯照斌已是第13任了。
不論時代如何變化,教育科技如何發(fā)達,而學校依然傳承著“生活教育”的樸素底色。
有人問,“生活教育”到底是什么。
而魯照斌更想說,我們還必須問教育的本質(zhì)是什么。時代會變,生活的樣式會變,但教育的本質(zhì)永遠不會變。
“學生今日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就是在受著什么樣的教育;學生今日受著什么樣的教育,將來就會過什么樣的生活?!?/p>
魯照斌校長
曉院附小校訓,也即是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傳承
手機在辦公桌上放著,半小時內(nèi)響了多次,此時,手機主人——南京曉莊學院附屬小學(下文簡稱曉院附?。┬iL魯照斌,正在給學生們上課?!皩W校平時事情比較多,在上課或聽課時,為了能夠?qū)P呐c師生們討論與分享,也是尊重老師和學生的表現(xiàn),因此,一般只要進入課堂,我就不帶手機?!濒斦毡笮iL說。
1968年出生的他,頭發(fā)已灰白。辦公室沙發(fā)旁的玻璃桌,上下兩層擺滿了雨花石。課后,魯照斌回到辦公室,見記者好奇,笑笑說:“雨花石如同孩子,精心打理,方顯美麗?!?/p>
談及學校歷史、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及行知教育思想的當下創(chuàng)新實踐,魯校長如數(shù)家珍,侃侃而談。
南京曉莊學院附屬小學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創(chuàng)辦的,前身是南京曉莊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小學部,陶行知任第一任校長,魯照斌是第13任校長。1927年,陶行知先生就給曉莊小學親擬了辦學宗旨:順應兒童個性,鄉(xiāng)村社會需要,施行適當?shù)慕逃?,并慎重試驗小學教學做,使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生得到正確的結果,為鄉(xiāng)村教育盡實施提倡之力。
“我們一直在遵循著陶行知先生的辦學宗旨,我們希望通過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與創(chuàng)新實踐,對素質(zhì)教育給出我們自己的詮釋。”魯照斌說道。
當問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時,魯照斌校長告訴記者:“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就是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其立足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根本目標,拿全部的生活作為教育對象,將一切非正式的東西均納入教育范圍之內(nèi),整體的生活實踐與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與人性發(fā)展。
當問及“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樣態(tài)與方式時,魯照斌校長說了八個字:愛滿天下、知行合一。
曉院附小的主教學樓曉莊樓建在山坡上,俯視著操場,右下角墻壁上,一米高的位置鑲嵌了兩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旁邊是一個大大的問號,以及“問源”兩字。
墻壁緊挨著一個八級階梯狀的水池,汩汩流水不斷,階梯上是“每日四省”:“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凡事想明白根源很重要,這是魯照斌的一貫主張。而這樣的“源頭”就藏在一個個真實的生活場景中。
“學生今日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就是在受著什么樣的教育;學生今日受著什么樣的教育,將來就會過什么樣的生活?!濒斦毡蟪蠋焸兗皝碓L者講這兩句話。
十年前,有個班級做了一次“誠信報”試驗,報紙售價一元,無人監(jiān)督,學生靠自覺將費用放進儲蓄罐里。現(xiàn)在已升級為“誠信超市”,包括“誠信售水”“誠信書吧”“誠信傘”等。
誠信售水:投一元錢拿一瓶水。學校會定期統(tǒng)計,例如,100瓶水售完后,儲蓄罐里只有97分,那這段時間全校的誠信分就是97。若有學生沒帶錢,可寫一張欠條投進去,隨后補上?!澳靡黄克乓辉X,這就叫生活。每一次的誠信得分,這就是教育。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教育沒有那么高深。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成為教育源,來促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魯照斌解釋道。
立德是樹人之本,曉院附小要讓學生過有道德的校園生活,但這種養(yǎng)成,是緩慢熏染的過程。一次,投幣箱里出現(xiàn)了一枚游戲幣,魯照斌在全校開會時與學生討論:第一,游戲幣是從哪兒來的;第二,是故意還是無意放進來的;第三,誠信超市出現(xiàn)游戲幣,你覺得該怎樣提醒和監(jiān)督?
圍繞售水,也有趣事發(fā)生。曉院附小的學生們很活潑,有學生跟魯照斌“叫板”:“魯校,你是咱們學校最大的老板!”
魯照斌起初以為是表揚,沒想到學生說的是商業(yè)性質(zhì)的老板?!拔野职珠_批發(fā)部的,礦泉水六毛八一瓶,你賣給我們一塊錢,一瓶賺我們?nèi)濒斦毡笮χ窇洝?/p>
春游,學生已習慣隨身攜帶塑料袋,帶走廢品和垃圾
南京曉莊學院附屬小學是南京市棲霞區(qū)紅十字學會基地學校,還在南京市高淳區(qū)兒童福利院建立了“曉院附小友善教育基地”。而每年誠信售水的贏利,均捐助給了需要幫助的人。
“孩子年齡小,上廁所經(jīng)常忘記帶紙,上完廁所也常不洗手”,魯照斌校長說 ,“我跟學生討論過,廁所文明,其實是一種有質(zhì)量生活方式的體現(xiàn)。政府劃撥給學校的經(jīng)費中,不包括采購廁紙、洗手液一項,要想在學校過上如廁不帶紙的高品質(zhì)生活,該怎么辦?”
學生得出的結論是自己掙錢:賣廢品——礦泉水瓶和媽媽丟棄的快遞包裝紙盒。于是,每周五的學?!碍h(huán)保日”應運而生,一種奇特的場景成為曉院附小獨特的風景線:每周五早晨上學,所有的孩子不僅背著一個書包,手中還拎著裝滿礦泉水瓶和廢紙盒的塑料袋。
魯照斌主張做“生長的教育”。每年來校參觀學習的老師、校長,不下兩千人,他愛強調(diào)這句話——“千萬不要說在學??吹搅耸裁?,重要的是背后的思維方式是什么。不要講‘是什么’,而是‘為什么這么做’?!?/p>
圍繞廁所用紙,就“生長”出來了兩條教育路線,一條是廁紙—愛惜用紙—廁所文化,另一條是廁紙—垃圾分類,分別延伸為理財(賣廢品)和環(huán)保意識。
這種思維,也滲透進春游和外出社會實踐中。“對于學生來講,春游通常都是玩和吃,但學校層面不能這樣定位。春游不是玩的,而是拿來對孩子道德行為進行訓練和檢測的?!?/p>
曉院附小的學生春游時,每到一個地方,不管是公園還是室內(nèi),臨走時都有老師來檢查,衛(wèi)生沒搞干凈的班級,會在全校通報批評。學生習慣了隨身帶著塑料袋,主動地撿一些塑料瓶帶回學校。變廢為寶籌集的錢,除了用于購買廁紙、洗手液,余下的每年都會由學生送給福利院。
“回頭看,上廁所不帶紙,其實是個教育源,誠信超市也罷,垃圾回收也好,背后是很多細小的生活教育,誠信、責任、友善等品質(zhì),就自然而然滲透進去了?!?/p>
曉院附小的孩子,被稱為“陶娃”。學校用了一年時間,才把這個商標注冊下來。
孩子們在學校是有發(fā)言權的。圍繞商標名稱,起初全校孩子們形成兩派意見,高年級主張叫“陶子”,低年級則喜歡“陶娃”。最終,考慮孩子的年齡因素與小學教育的特點,將學生的愛稱統(tǒng)一為“陶娃”——陶行知教育思想孕育下的孩子們。
“學生很有趣的,高年級的看到低年級的,會笑話他們行為幼稚。有一天,一個六年級學生問我怎樣才能切身體會時間概念,我笑著說,我陪你去一年級班級門口看看,你就是從當初他們這個樣子成長到現(xiàn)在的,這就是時間的功勞。”
魯照斌校長觀摩課堂教學時,他不在意老師們的教學設計有多精彩,總是坐在學生身邊,觀察與分析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表現(xiàn)與學習過程。“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結果是不一樣的,課堂教學不要過多關心教學內(nèi)容是否完成,更要關心每個孩子是否真正學會。如果孩子帶著問題離開課堂,這個問題會在很長時間困擾著孩子?!?/p>
曉院附小的孩子們,可謂生機勃勃。課間有在地上打滾的,有扔紙飛機的,有玩游戲的,有練習長跑的。記者注意到很多男生在練習投籃,籃筐很特別,一個欄桿上并排放置有4個籃筐,一共有12個籃筐?!拔倚sw育課的校本特色是籃球教學,而投籃又是籃球課的重點。如果一個孩子30秒投一個籃,四十多個孩子練習完,一堂課的一半就過去了。如果分成幾撥各自練習,老師照看不到,又易發(fā)生安全事故?!濒斦毡蠼忉尩?。
曉院附小還有一個獨特的學生參政議政的平臺——行知大講堂,每年孩子們會針對學校的管理與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三年前,有個孩子再次跟校長“叫板”,要求增加洗手池。
該生做了一份《關于曉院附小“體育與健康”調(diào)查報告》,指出學校體育重點發(fā)展籃球固然很好,但洗手成問題。他調(diào)查得出學校共有34個水龍頭,分布于廁所和教師辦公室門口,又指出教師辦公室門口的不敢去,唯一能去的是廁所,但課間短,人多要排隊。以往都是用濕紙巾。
魯照斌覺得有道理,但校園設計基本結束,改動麻煩,考慮到一個洗手池需進水和出水,遂做成一個景觀兼帶洗手的噴水池。目前這個洗手池不僅解決了學生的洗手問題,還成了校園內(nèi)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課堂上思維活躍的孩子們
就在記者采訪的當天,曉院附小校門口發(fā)生了一件事,讓我們看到了曉院附小孩子確實是很棒的。4月18日,六年級放學時間段,六二班穆駿曦同學的奶奶在門口等候時,因天熱,加上低血糖,出現(xiàn)昏厥,其他老人們趕緊施救,穆駿曦的同學唐瀾靜臨危不亂,借來隔壁班一位同學奶奶的電話,立刻撥打了120和110,老人被及時救治。
家長于次日寫了一封千余字的感謝信,其中一段寫道:
唐瀾靜同學小小年紀,在遇到突發(fā)事情時,沉著冷靜、方法得當,第一時間撥打120和110求助,并且善解人意地在電話里安慰我們大人,著實體貼,暖人心;與此同時,還不忘關心同學,擔心穆駿曦嚇著,又急中生智地找到同學家長陳媽媽來到現(xiàn)場。
曉院附小長期以來落實踐行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才培養(yǎng)了像唐瀾靜這樣許許多多的優(yōu)秀陶娃……
教學樓樓頂,被改造為學生英語角
曉院附小對籃筐的特殊設計,以提高體育課效率
曉院附小值得書寫的實在太多。
比如學校的校園文化,魯照斌全部下放到教研組,體育組負責學校院墻內(nèi)側的一面墻壁,做了籃球文化墻;數(shù)學組管理數(shù)學玩吧和行知講壇;科學老師負責植物研究所、奇石園、智慧教室,以及樹木的掛牌等;藝術老師有一個墨香苑打理……
關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知行合一問題,魯照斌思考了很久。在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自然這三種關系中,他認為最難的還是人與自我,即良知和欲望之間的選擇。如何激發(fā)一個人的良知,是立德樹人的落腳點,也是“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真諦所在,“讓學生過一種有道德的生活”,如此,方能改善、改造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我有一個強烈的預感,未來生活教育理論的新高地,是家庭教育和網(wǎng)絡教育。人有雙重性,學校正規(guī)教育講得再多,頂不上學生上網(wǎng)跟一個陌生人講幾句話,瞬間就能顛覆學生的價值觀。如何文明上網(wǎng),用好網(wǎng)絡,增進媒介素養(yǎng),促進孩子發(fā)展,這個可能是將來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濒斦毡舐詭n慮地說道。
今年四月中旬,魯照斌的一份《致全校家長的一封公開信》讓他瞬間“火”了一把,文章被刊登在12日的《南京晨報》上,并引發(fā)了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熱議。起因是一位家長給魯校長寫了一封咨詢信:孩子進入三年級后,幾乎每月都會收到同學慶生的邀約,這已成為小學生中的風潮。最初是小館子吃一頓,逐漸發(fā)展到星級酒店擺宴。甚至有的宴席,連帶場地、司儀、伴手禮,一次花費很多。這讓忙碌而經(jīng)濟壓力大的家長們感到很頭大——到底去不去?去了之后自家孩子過生日時如何回請?
在魯照斌看來,這背后還是生活教育的缺失。家長究竟想帶給孩子什么?又該怎樣教育孩子?生日紀念究竟是教育孩子感恩父母,還是通過吃喝來滿足家長的從眾之心和補償之心?“這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想明白的事情。”
回信中,魯照斌提到了三個關鍵詞:陪伴、榜樣和引領。他希望家長“引領孩子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把孩子教育成可以自食其力的人”。教會孩子“誠信立人、責任立事、節(jié)儉立家、友善待人”。
1986年從南京曉莊師范畢業(yè)留校至附小擔任教師的魯照斌,轉(zhuǎn)眼在這塊熱土上工作了33年。1988年擔任大隊輔導員期間,寫下“走行知路,做行知人”,激勵自己,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學校。每天早晨七點,他準時進校門,晚上十一點半離開辦公室。他認為這樣的生活,忙碌但充實,辛苦但幸福。
“你既要有成人思維,又要貼近兒童;既要站著看未來,又要蹲下身子平視兒童;既要探求兒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又要描繪兒童美好的未來。兒童是真實的,兒童是多彩的,兒童是可愛的,兒童的言行與成長能帶給我們很多開心的時刻,我們每位教師和家長其實一直在與兒童共同成長?!边@就是魯照斌校長樸素而實在的生活教育觀。E
于生活教育中成長起來的“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