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劉小紅
【摘要】目的:探討咳嗽分型情況及其中成藥辨證施治方法。方法:咳嗽作為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醫(yī)學認為其病因病機較為復雜,對其進行辨證分型,采取相應的中成藥治療。結果:咳嗽可分為外感咳嗽和內(nèi)傷咳嗽,通過辨證施治治療安全性更高。結論:通過對咳嗽進行分型后給予辨證施治,通過處方用藥,可達最佳療效。
【關鍵詞】咳嗽分型;中成藥;辨證施治
【中圖分類號】R84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6-087-01
西醫(yī)認為咳嗽是一種借助呼氣性沖擊動作把呼吸道異物或分泌物向體外排出的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在西醫(yī)治療中習慣于使用大量的抗生素進行治療,但其對細菌感染和病毒所引發(fā)的咳嗽并無細致區(qū)分,所以常造成機體的防御屏障正常菌群遭到破壞,且大量抗生素使用還會引發(fā)肝腎功能損傷和骨髓抑制等,因此西醫(yī)治療具有局限性[1]。中醫(yī)學把咳嗽歸納到外邪侵襲或其他臟腑功能失調導致肺氣失宣引發(fā)的病癥反應,因其病因復雜,中醫(yī)倡導辨證分型施治,并把咳嗽分成外感咳嗽與內(nèi)傷咳嗽兩大類,當前臨床用于治療咳嗽的中成藥多達幾十種,因此辨證論治十分重要。
1 咳嗽的辨證分型
1.1 外感咳嗽
多因風寒燥熱等邪氣入侵肺部導致,若患者表現(xiàn)為痰多稀薄、流清涕、鼻塞以及舌苔薄白時,為風寒所致,應以疏風散寒及宣肺止咳治療為主;表現(xiàn)為干咳無痰、咽干、鼻燥、舌苔薄黃時,為燥邪所致,應以疏風潤燥治療為主;表現(xiàn)為痰黃稠、流黃涕、咽痛為風熱所致;外感咳嗽具有起病急和病程短的特點。
1.2 內(nèi)傷咳嗽
內(nèi)傷咳嗽多因痰濕、肺虛及肝火旺導致,其中,痰濕主要表現(xiàn)為痰多而白粘,患者有胸悶、脈滑、苔膩等表現(xiàn),治療應以化痰燥濕為主;肝火旺表現(xiàn)為氣逆咳嗽、面紅、脈弦數(shù)等,治療應以清肺降火為主;肺虛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少痰或痰粘難咳出,內(nèi)熱、無力及神倦等,治療應以滋陰潤肺、益氣清火為主。內(nèi)傷所致咳嗽多起病緩,病程長,易反復常伴發(fā)臟腑功能失調等。
2 咳嗽的中成藥辨證施治
2.1 外感咳嗽
2.1.1 風寒咳嗽
風寒咳嗽表現(xiàn)為咳痰白稀、鼻塞、發(fā)熱、流清涕及頭疼無汗等,可選擇疏風散寒及宣肺止咳中成藥進行治療。主要有通宣理肺口服液,通宣理肺口服液包含麻黃、杏仁、前胡、陳皮、半夏、桔梗及紫蘇葉等成分,主治發(fā)熱惡寒及頭痛無汗表現(xiàn)的咳嗽;半夏止咳糖漿,杏蘇止咳顆粒亦可選用。
2.1.2 風熱咳嗽
風熱咳嗽表現(xiàn)為咳痰黃稠,不易咳出,伴有咽干、口渴、頭暈頭痛及發(fā)熱等,可選擇疏風清熱和宣肺止咳中成藥進行治療。主要有急支糖漿、金蓮花清熱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雙黃連口服液等,其中急支糖漿由魚腥草、四季青、金蕎麥、前胡、麻黃、枳殼等組成,主治急性支氣管炎或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引發(fā)的咳嗽;金蓮花清熱顆粒由金蓮花、板藍根、大青葉、苦杏仁、石膏、連翹、玄參及知母等組成,主治高熱和咽干疼痛及流行性感冒引發(fā)的咳嗽;連花清瘟膠囊由金銀花、板藍根、魚腥草、炙麻黃、苦杏仁、連翹等組成,主治流行感冒引發(fā)的咳嗽;雙黃連口服液由金銀花、連翹及黃芩組成,主治發(fā)熱、咽痛、急性支氣管炎或扁桃體炎引發(fā)的咳嗽,桑菊感冒顆粒,麻杏止咳糖漿可擇用。
2.1.3 風燥咳嗽
風燥咳嗽多表現(xiàn)為少痰或無痰、口鼻咽干、咳嗽時伴有胸痛等,可選擇宣肺止咳、潤燥化痰中成藥。主要有川貝清肺糖漿及養(yǎng)陰清肺膏等,其中,川貝清肺糖漿主要由枇杷葉、苦杏仁、桔梗及麥冬組成,主治咽干咽痛或急性支氣管炎引發(fā)的咳嗽;養(yǎng)陰清肺膏由川貝母、玄參、甘草、麥冬、白芍及地黃組成,主治咽干少痰和肺燥干咳;川貝雪梨膏可用。
2.2 內(nèi)傷咳嗽
2.2.1 痰濕咳嗽
痰濕咳嗽以痰多色白黏稠為主要表現(xiàn),患者常胸悶及食欲不振,可選理氣化痰及宣肺利濕中成藥。如橘紅痰咳液、半夏天麻丸等,橘紅痰咳液由化橘紅、茯苓、半夏、白前及百部等組成,主治痰多、支氣管炎、氣喘痰濁阻肺所致咳嗽半夏天麻丸由法半夏、天麻、蒼術、人參、黃芪、陳皮、茯苓、澤瀉組成,主治脾虛聚濕、胸脘滿悶;半夏糖漿亦可用。
2.2.2 痰熱咳嗽
痰熱咳嗽以痰多粘稠、咽干口苦、聲音嘶啞、胸悶胸痛及便秘為主要表現(xiàn),可選擇止咳化痰、清肺瀉火中成藥。如強力枇杷露、二母寧嗽丸等,強力枇杷露由枇杷葉、薄荷腦、罌粟殼、桑白皮、百部及桔梗等組成,用于痰少黃及久治不愈的咳嗽;二母寧嗽丸由川貝母、枳實、知母、茯苓、陳皮、梔子、甘草、石膏等組成,主治痰黃咽痛、胸悶氣促及久咳不止;清肺抑火丸,肺力咳合劑可用。
2.2.3 肺虛咳嗽
以老年人和體弱多病者多發(fā),表現(xiàn)為氣短、怕冷、畏風、自汗等,可選擇補肺益氣及止咳定喘中成藥。如玉屏風顆粒、人參保肺丸等,其中,玉屏風顆粒由川貝母、五味子、罌粟殼、苦杏仁、人參、陳皮、枳實、砂仁、玄參、麻黃、甘草、石膏等,主治痰多黏稠及腰膝酸軟咳嗽。
2.2.4 肺陰虛咳嗽
肺陰虛咳嗽主要表現(xiàn)為久治不愈,患者多消瘦倦怠,咳嗽短促且夜間加劇,痰白粘難咳出,可選擇止咳化痰及養(yǎng)陰潤肺中成藥。如蟲草清肺膠囊和百合固金口服液等,其中,蟲草清肺膠囊由藏藥沙棘膏、蛤蚧、牡蠣、百部、百合、白芨、五味子、枇杷葉及冬蟲夏草等組成,主治氣陰兩虛、胸悶氣喘及痰熱組肺導致的咳嗽。
3 討論
綜上所述,不管是外感咳嗽或內(nèi)傷咳嗽,其病變的部位都以肺部為主,外感多因風寒濕燥暑火六邪犯肺導致,內(nèi)傷則因臟腑功能失調和內(nèi)邪傷肺導致,兩者若互相影響??墒共∏榧又鼗蜃兊酶訌碗s[3]。使用中成藥治療咳嗽時,應遵循中醫(yī)辨證施治原則,根據(jù)咳嗽的具體病因選擇適當?shù)乃幬铮骖櫂吮静⒎智寮膊〉奶搶嵵鞔?,對癥進行合理用藥,才可取得顯著療效[4]。
中成藥療效可靠,且具有標本兼治之效,服用及攜帶方便,可以顯著減少不良反應,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治療中還需嚴格遵循配伍禁忌及用法用量,以使療效得到更好的發(fā)揮。
參考文獻:
[1]趙媛,閆黎.咳嗽分型及中成藥的辯證施治[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6,25(01):82-84.
[2]朱海英.中成藥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15):122-124.
[3]廖秦平.西醫(yī)師使用中成藥應重視的問題[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15,31(08):73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