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偉,錢衛(wèi)東,錢軼華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中醫(yī)醫(yī)院心血管科,江蘇常州 213001
目前,全球的房顫患者正在逐年增加,根據(jù)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房顫的患病率居高不下[1]。房顫是發(fā)生心衰的重要危險因素[2],而心衰正在成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癥,并已經(jīng)上升為我國主要致死疾病因素之一[3]。益氣通脈、活血止痛是芪參益氣滴丸的主要功效,對于改善心肌供血、增加心輸出量有良好作用[4]。該研究主要探討芪參益氣滴丸對非瓣膜性房顫致氣虛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臨床癥狀及心功能的改善情況,并觀察NT-proBNP、hs-CRP等參數(shù)的改變,從而對臨床應用提供指導,將選擇2016年5月—2017年10月該院心血管科住院或門診的非瓣膜性房顫致氣虛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53例,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心血管科住院或門診的非瓣膜性房顫致氣虛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53例,該研究所選病例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26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65.00±5.41)歲。試驗組27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66.24±5.5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 、《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6]有關內(nèi)容制定氣虛血瘀證的臨床表現(xiàn)特點:氣虛血瘀證:氣短懶言,神疲乏力,痛有定處,皮下瘀斑,肌膚甲錯,舌暗淡有瘀斑,脈弱或沉弦或結代。癥狀重,計量值 *1.5;癥狀中等,計量值*1;癥狀輕,計量值*0.7。以此歸納房顫所致氣虛血瘀型心衰的證候積分標準,見表 1。
表1 證候積分
合并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嚴重造血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粐乐馗文I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嚴重感染性疾病。
入選患者均按照標準心衰治療 (ACEI、-受體阻滯劑、醛固酮拮抗劑等),試驗組加用芪參益氣滴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Z20030139)0.5 g(1 袋),3 次/d,療程 8 周。
臨床癥狀療效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采用尼莫地平方法分為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無效。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s)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t檢驗;頻數(shù)或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有效率96.23%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672,P<0.05),見表 2。
表2 臨床癥狀改善率比較[n(%)]
治療前,兩組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均得到改善,且試驗組更加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治療前后 LVEF、NT-proBNP、hs-CRP 比較(±s)
表3 治療前后 LVEF、NT-proBNP、hs-CRP 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P<0.05;& 兩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別 L V E F(%)h s-C R P(p g/m L)試驗組N T-p r o B N P(p g/m L)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3 8.4 4±4.8 4(4 9.0 7±4.8 6)##3 7.7 8±4.0 1(4 3.3 1±4.2 0)#5 6 1 2±6 2 5(9 6 5±4 7 5)#&5 3 5 1±7 0 6(1 4 4 2±5 3 2)#4.8 6±1.2 5(1.7 6±0.9 8)#&5.0 5±0.7 7(2.1 8±0.5 5)#
房顫發(fā)病率高、危害性大,房室同步性喪失使舒張期充盈不足、心輸出量降低,從而影響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導致心功能的異常。房顫引起心衰的機制中主要是由于快速心室率產(chǎn)生的心功能減退[7]。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數(shù)心血管疾病發(fā)展到終末階段的臨床綜合征,雖然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及規(guī)范的心衰治療等手段使心衰患者的預后明顯改善,但并沒有使心衰的發(fā)病率、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
心衰在祖國醫(yī)學中被歸為“心悸”“胸痹”“水腫”等范疇,該病病理變化與心、腎、脾等臟器有關,其發(fā)病原因主要為心力不足、肺失輸布、腎陽虛衰等。其中醫(yī)病機特點為心氣、心陽虛衰,無力行血而致血脈瘀滯,水飲內(nèi)停。芪參益氣滴丸是由黃芪、丹參、三七、降香等組成的現(xiàn)代中藥滴丸劑型?,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有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丹參酮ⅡA具有修復血管內(nèi)皮、改善冠脈循環(huán)、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三七總皂具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還能夠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功能。降香能夠抑制細胞壞死及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huán)。中醫(yī)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具有多途徑、多環(huán)節(jié)、多靶點等優(yōu)勢 ,其以辯證論治為原則,使人體臟腑協(xié)調(diào)、陰陽平和。而臨床癥狀的改善,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對于中藥的療效評價是最直觀的。該研究結果顯示芪參益氣滴丸可改善氣虛血瘀型心衰患者的臨床癥狀,體現(xiàn)了中成藥在調(diào)節(jié)臨床證候、改善生活質(zhì)量等方面的優(yōu)勢。
高腦鈉肽(BNP)水平反映了心房容量和壓力水平的升高,心房纖維化程度高,NT—proBNP是鈉尿肽前體的裂解物,具有半衰期更長、體外穩(wěn)定性更高等優(yōu)點。該研究結果顯示,芪參益氣滴丸可明顯降低非瓣膜性房顫致氣虛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漿NT-proBNP水平?;颊哐獫{hs-CRP亦明顯降低,考慮到超敏C反應蛋白 (hs-CRP)已被證實是由慢性炎癥引發(fā)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芪參益氣滴丸可能通過抑制炎癥反應等途徑達到治療作用。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LVEF(49.07±4.86)%、NT-proBNP(965±475)pg/mL、hs-CRP(1.76±0.98)pg/mL改善更為明顯;試驗組臨床癥狀的改善率96.23%高于對照組,這與李淑娟的研究結果中,治療組LVEF(49.23±4.53)%、NT-proBNP(967±470)pg/mL、hs-CRP(1.78±0.67)pg/mL優(yōu)于對照組,臨床癥狀的改善率96.11%高于對照組的結果一致[8]。
綜上所述,芪參益氣滴丸可進一步提高對于非瓣膜性房顫致氣虛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