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為例"/>
安徽
“三體”是指二倍體生物某一對染色體多一條,其他都是二倍體(2n),其染色體數(shù)量為2n+1,屬于個別染色體增加的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三體”的具體表述沒有出現(xiàn)在現(xiàn)行的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的正文中,但是在第二章“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課后題中闡述了“三體”出現(xiàn)的原因、過程及影響、類型和應用,整合了減數(shù)分裂、受精作用、人類遺傳病以及基因在染色體上等核心考點,可構建相關知識的思維導圖(如圖1)。
圖1 “三體”生物整合的核心知識內容
經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精子或卵細胞,其染色體數(shù)目一定是體細胞的一半嗎?有沒有例外?出現(xiàn)例外時會造成什么后果?筆者借助課后拓展題引導學生明確減數(shù)分裂過程會發(fā)生的異?,F(xiàn)象: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某對同源染色體未分離;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離。這兩種現(xiàn)象均會導致二倍體生物出現(xiàn)染色體組成為n+1的配子。
布里吉斯(Bridges)借助異常配子形成解釋現(xiàn)象:白眼雌果蠅(XwXw)和紅眼雄果蠅(XWY)交配后代中有2000~3000 只紅眼雌果蠅中會出現(xiàn)一只白眼雌果蠅,同樣在2000~3000只白眼雄果蠅中會出現(xiàn)一只紅眼雄果蠅。親本產生了異常的XwXw型的卵細胞(n+1),該卵細胞和含Y的精子受精而產生“三體”,這是解釋出現(xiàn)白眼雌果蠅的關鍵(如圖2,“0”代表不含性染色體的配子),以上解釋可通過顯微鏡檢查細胞中是否有Y染色體來證明。
圖2 異常的伴性遺傳圖
對異常配子的產生從細胞分裂的角度分析,如圖3所示,例如:紅綠色盲女性(XbXb)和表現(xiàn)正常男性(XBY)生出的兒子一般是紅綠色盲(XbY),如果兒子表現(xiàn)正常,則是因為男子精原細胞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XB和Y同源染色體未分離產生了XBY的精子,和正常卵細胞(Xb)結合,得到XBXbY的“三體”——非紅綠色盲男性(此時須提醒學生注意雖然果蠅和人都是XY型性別決定的遺傳方式,但其機制略有不同,XXY的果蠅為雌蠅,但在人群中表現(xiàn)為男性)。
圖3 二倍體生物產生異常配子的形成過程
許多異常遺傳現(xiàn)象的解釋都需要對減數(shù)分裂過程進行重新溫習,尤其是掌握兩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規(guī)律。
“三體”個體是由異常減數(shù)分裂產生染色體組成為(n+1)的異常配子和正常配子(n)受精形成(2n+1)的受精卵發(fā)育而來,可分為常染色體變異和性染色體變異。以人為例,常染色體的“三體”主要有13、18和21三體綜合征;性染色體的“三體”主要有XXY和XYY。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逆向思維將“三體”的染色體拆分為未受精時精子和卵細胞的染色體組成,從而確定哪個親本在哪次減數(shù)分裂時產生了異常配子,進一步明確產生該“三體”的原因。下面筆者以人的性染色體的“三體”為例進行拆分,如表1(假設親本的染色體組成是正常的)。
表1 拆分法分析“三體”XXY和XYY產生的原因
【例1】某家族中有白化病和色盲的致病基因,如圖4為基因型為AaXBXb個體產生的一個卵細胞。下列相關判斷正確的是 ( )
圖4
A.由于次級卵母細胞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中出現(xiàn)了異常而產生該細胞
B.若該卵細胞與一表現(xiàn)型正常男子產生的精子受精,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為0
C.若該卵細胞與一表現(xiàn)型正常男子產生的含Y的精子受精,后代患21三體綜合征的概率為1
D.若該卵細胞與一表現(xiàn)型正常男子產生的含Y的精子受精,后代患睪丸發(fā)育不全征的概率為1
【答案】D
【解析】由圖4可知,該卵細胞異常的原因是多了一條X染色體,XB和Xb是同源染色體,故異常細胞是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未分開導致的,A項錯誤;該卵細胞含有白化病基因,如果婚配的男性是白化病基因的攜帶者,那么后代會患白化病,B項錯誤;該n+1的卵細胞含有兩條X染色體,不是21號染色體,所以后代未患21三體綜合征,C項錯誤,D項正確。
人類遺傳病包括染色體異常遺傳病。教材中提及了人類出現(xiàn)第13號,第18號或第21號多一條的嬰兒都表現(xiàn)出嚴重的病癥。21三體綜合征是常見的遺傳病,也稱作先天愚型、Down綜合征。21三體綜合征的形成可能是由女性的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21號染色體不能正常分離導致的。在受精前的漫長時間里,細胞停滯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時間越長,染色體不配對和接下來不分離的可能性就越大。
無眼果蠅和野生型4號染色體“三體”的果蠅雜交,然后對F1中三體進行測交,其后代性狀及比例是野生型∶無眼=5∶1,而不是1∶1,說明控制有眼/無眼基因在4號染色體上,且F1“三體”在產生配子過程中,三條4號染色體(兩條含有正?;?,一條含有無眼基因),任意兩條配對,另外一條隨機移向細胞一極,共產生4種配子。
如果某雜合子的三體可能的基因型是Aa、AAa或Aaa,且基因A對a為完全顯性,則其測交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幾種雜合“三體”測交的結果
【例2】某二倍體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三對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研究發(fā)現(xiàn)體細胞中的d基因數(shù)多于D基因時,D基因不能表達,且A基因對B基因表達有抑制作用(如圖5),某突變體細胞基因型與其可能的染色體組成如圖6所示(其他染色體與基因均正常,產生的各種配子正常存活)。
圖6
(1)根據圖5,沒有突變的情況下,橙花性狀的基因型有_____種,基因型為 aaBbDdd 的突變體花色為________。
(2)為了確定aaBbDdd植株屬于圖6中的哪一種突變體,設計以下實驗。
實驗步驟:讓該突變體與基因型為aaBBDD的植株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xiàn)型與比例(不考慮交叉互換)。結果預測:
Ⅰ.若子代中黃色∶橙色=1∶3,則其為突變體①;
Ⅱ.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其為突變體②;
Ⅲ.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其為突變體③。
【答案】(1)4 黃色 (2)黃色∶橙色=1∶5
黃色∶橙色=1∶1
【解析】(1)由題意可知橙花的基因型是aaB_D_,故其基因型種類是1×2×2=4種,當d基因數(shù)多于D基因時,D基因不能表達,故aaBbDdd的花色是黃色。(2)突變體和aaBBDD進行雜交,后代是aaB_D_,表現(xiàn)型由d基因的數(shù)目決定,有0~1個d表現(xiàn)為橙色,2個d則是黃色,而d的數(shù)目是由待測突變體產生的配子決定的,突變體①產生的配子是D∶Dd∶d∶dd=1∶1∶1∶1,故后代黃色∶橙色=1∶3;突變體②是“三體”,其產生的配子是D∶Dd∶d∶dd=1∶2∶2∶1,故后代黃色∶橙色=1∶5;突變體③是染色體結構的重復,產生的配子是D∶dd=1∶1,故后代黃色∶橙色=1∶1。
挖掘“三體”概念,構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專題和前后內容的有機聯(lián)系:“三體”個體的形成原因本身就需要師生換個角度對減數(shù)分裂概念深刻領悟;異常配子的形成又直接參與了遺傳雜交過程。整個過程實際上是對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和伴性遺傳應用的升華,教師既需要在一輪復習中引領學生夯實基礎,又需要對基礎知識進行拓展應用,從而滿足高考對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為了提高復習效率,回歸課本挖掘素材并將各知識內容直接或間接地串聯(lián)起來形成知識體系,未嘗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