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芳
摘要:在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新時期,初中生物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知識素養(yǎng)、情感素養(yǎng)為主。通過進行初中生物課程,讓學生懂得生命的寶貴與生命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要讓學生真正理解生命、尊重生命。因此,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學
一、引言
隨著人文社會的發(fā)展,個體地位的不斷凸顯,生命教育開始發(fā)展成為了學校生物教育中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一些教育專家及教育學者也對如何滲透生命教育的課題展開了進一步的探討。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思想以及價值觀念等在內的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為了使學生理解生命的成長過程,使學生對生命的重要價值形成科學、系統(tǒng)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初中生物課程的開展,使初中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二、擴展生命教育內容,豐富課本內容
在現行的初中生物課本中,生命教育的直觀內容較少,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挖掘拓展,有意識的將生命教育與課本中的知識點相結合,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幫助學生發(fā)現生命之美。例如:在濟南版的八年級初中生物課本中在學習“花的結構與類型”一課中,要求學生認識花的類型、辨別花的雄蕊與雌蕊。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花朵成長的記錄片段,引起學生對于花朵的喜愛之感,然后把準備好的實驗花朵拿出來帶著學生一起解剖,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一步步地認識花的結構。在講解完內容后,要讓那學生觀看花朵從土里長出來的視頻,要讓學生知道從播種花種之后,突破土壤的阻礙才能成長。在看完視頻后,給學生分組,給每組同學不同的花種,讓學生自己去種植,并且記錄下花朵從播種開始,到真正開花之后所需要的時間、澆水量、施肥量等,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感受生命成長的不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直觀感受生命的力量,生命的真實存在。例如:在濟南版八年級上冊的課本中講到“昆蟲的生殖與發(fā)育”,教師可以將實驗室中的一些昆蟲幼崽與成年的昆蟲拿到教室,讓學生們比較學生,真正感受到除了人類之外,自然界中的生命都在頑強生存。在學生觀看昆蟲時,要時刻提醒學生保持昆蟲的生命,讓學生不隨意剝奪生命的權力。在無形之中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
三、設計課后作業(yè),滲透生命教育
在初中全部的課程設置中,生物學科并不是非常重點的科目,加上受升學、應試課程的制約,部分學校對生物課程缺乏正確的認識和重視,與此同時,其他的任課教師甚至家長也都有這樣一個認識,即生物課程與高中升學考試關系不大,因此對于初中生物課程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但是,生命教育不是非要占據學生大量的時間、經歷去進行,還可以通過精心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在放學后、課余時間輕松的接受生命教育。例如:在濟南版七年級上冊有這樣一課,要求學生感受“人的生活需要空氣”。在老師講授完新課后,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份作業(yè),要求學生在放學后選擇一片清凈的地方,或者遠離汽車喧囂的空地,進行呼吸的練習。帶領同學一起完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業(yè)的完成,在呼吸時要注意慢節(jié)奏,讓學生真切感受氧氣進入鼻腔,經過咽、喉、氣管、支氣管,最后進入自己的肺中。在學生感受完呼吸空氣的過程后,分別計時三十秒、四十秒、五十秒以及一分鐘不呼吸空氣,在結束后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通過這幾分鐘的“空氣感受”作業(yè),讓學生意識到空氣的重要性,新鮮空氣的重要性,形成保護愛護環(huán)境,保護新鮮空氣的意識,加強學生對大自然的敬畏,讓學生再次感受到被忽略的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事物?,F如今,人們對大自然的水資源、空氣資源等等能源的索取已經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忘記了這一切都是大自然所無私奉獻。因此,在日常的生物教學中,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
四、結合校園環(huán)境,滲透生命教育
生命無處不在,寒冷的南北極有企鵝、北極熊的存在,炎熱荒蕪的戈壁灘有仙人掌、蜥蜴的存在。進行初中生物教育時,不需要特定的實驗環(huán)境,公園、動物園包括校園都可以成為生命教育的“教室”。例如:在濟南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認識豐富的生物世界”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學習校園內的綠色植物,如甬道兩旁種植的矮松、月季花等等。不僅如此,還可以帶領學生尋找綠色植物中的小蟲子、小蜜蜂,觀察它們在大自然中進行著怎樣得到活動。地上的小螞蟻、天上的小麻雀以及池塘里的金魚都可以成為學生觀察學習的生命對象。不僅如此,還可以讓學生在校園的空地中種植自己的植物,讓學生感受生命的賜予、生命的愛護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園中的實驗室,幫助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初中生物的知識。每所學校都會設置實驗教室,但是很多時候教師為了安全著想或者其他的原因,并不讓學生進入實驗室。而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生物知識需要實驗來親身感受,通過學生自身做實驗,收集相關的實驗數據,得出最終的結果。不僅如此,在實驗的過程中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個體生命是如何構成的,能讓學生對初中生物、對個體生命有更加直觀、深入地了解。所以,在校園中進行生物實驗,也是對初中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滲透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動物的運動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從校園中找一些生物拿到實驗室進行觀察、實驗。如研究螞蟻的覓食、搬運食物是怎樣運動的,在運動過程中是通過怎樣的暗語或者肢體動作進行的。在進行完實驗之后不要把螞蟻弄死,螞蟻雖小,但也是一條生命。要讓學生知道利用螞蟻進行生物試驗其實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認識大自然中的生命、更深入地探索生命,要讓學生在實驗中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還包括“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去尊重”的生命價值觀念,從而完善學生的珍愛生命、尊重自然的思想道德理念。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呈現多彩生命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學習資源異常豐富,在某些方面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初中生物課本介紹的內容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之前傳統(tǒng)的初中生物教學主要是教師口頭講授,結合板書進行生物教學。這一教學媒介常常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生物涉及到神經、細胞等等抽象的物質,傳統(tǒng)的板書并不能夠表現出來,長此以往,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學習完全不感興趣。因此,要想加強學生對于初中生物的學習,就要提高學生對于初中生物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利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技術進行初中生物知識的教學。例如:在學習濟南版七年級上冊初中生物細胞的生命過程中,所講述的知識比較抽象不易理解,如果教師單純的用板書展示,很難與生命教育相結合,這時候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們放映視頻,讓學生們通過視頻直觀感受到細胞的分化過程,在細胞分化之后,讓學生充分感受生命是怎樣通過一個細胞的不斷分化孕育出來的。讓學生通過視頻感受到母親孕育胎兒的艱辛,進而讓學生明白母親的不容易以及生命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要想進行生命教育,教師就要學會才做各種多媒體技術,讓初中生物內容多姿多彩起來,讓課堂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更生動起來,在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下,更易于生命教育的滲透。
總結:
初中生物課程中涉及到了動物、植物以及人類的生命,因此,在教學課堂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意義對學生來說就是非常重要的。生物老師應該按照初中生的特點,完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將生命教育高效地滲透到生物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安文萍.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學周刊,2014(14):89.
[2]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7(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