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海霞
[摘要] 目的 分析在糖尿病護理干預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12月在該院接受診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運用隨機數字分配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研討組,每組43例。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進行干預,研討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全程健康教育模式進行干預,觀察兩組患者干預效果。結果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健康知識認知水平發(fā)現,干預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討組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的健康行為發(fā)現,干預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討組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干預中的效果顯著,可對患者的健康知識認知水平有效提高,改善其的健康行為,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糖尿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5(a)-0140-02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以高血糖為主,臨床診治以主要以控制其血糖水平和減少并發(fā)癥為主[1]。除此之外,臨床還常配合常規(guī)護理進行干預,其中健康教育是常規(guī)護理中最主要的干預方式,其可通過提升患者糖尿病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其健康意識進行培養(yǎng),可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的發(fā)展。但常規(guī)護理中的健康教育局限性較大,主要干預場所為醫(yī)院,且干預時間主要在住院前期,而糖尿病患者主要以家庭治療和護理為主,這就使得健康教育的干預不夠全面和持續(xù),干預力度較低,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改善效果不是很顯著。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種自患者住院起就對其實施干預的護理模式,即便患者出院后也會通過其他途徑對其持續(xù)性的干預,可為患者提供持續(xù)性的健康教育[2]?;诖?,該文以2017年1—12月收治的8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應用于糖尿病護理干預中,對其應用效果進行探究,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納入在該院接受診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分配法分配原則將其分為兩組,參照組和研討組,每組43例。參照組中23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最小48歲,最大73歲,平均(59.61±5.80)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21年,平均(14.27±1.34)年。研討組中24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最小48歲,最大74歲,平均(59.74±5.82)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22年,平均(14.31±1.37)年。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發(fā)現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觀察比較。
1.2? 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進行干預,給予其健康教育、用藥護理、生活指導、并發(fā)癥護理等措施進行干預,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后停止干預。研討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全程健康護理模式干預,具體干預方式如下闡述:①建立干預小組:小組由科室醫(y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及隨訪護士組成,小組成員均接受全程健康護理模式相關培訓,培訓內容包含護理流程、規(guī)范、注意事事項等,醫(yī)生與護士長主要負責方案制定,責任護士及隨訪護士負責對患者實施干預。②建立健康檔案: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時需要收集患者相關知識為其建立健康檔案,對其基本信息、病情、日常生活習慣等進行記錄,便于制定干預計劃和隨訪干預。③入院時健康教育:責任護士在安置好患者后,需對患者的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進行調查,同時分發(fā)本院自制的糖尿病健康宣教手冊讓患者和家屬進行查閱,并講解一些簡單的健康知識和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若患者無溝通能力則在患者身旁與家屬進行講解。④住院期間健康教育:責任護士在每次用藥前,若有新的藥物需得與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藥物的療效、用法用量、不良反應及處理措施進行講解;對于需要注射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責任護士可采用示教法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在院外如何使用胰島素筆進行注射,同時講解如何使用血糖檢測儀進行血糖自測的方式,便于其出院后自我護理;飲食方面責任護士可與營養(yǎng)師共同對患者營養(yǎng)狀況和身體狀況進行評估,為其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然后責任護士負責講解控制調整飲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督促患者對其飲食習慣進行調整;運動方面責任護士需講解適量運動對控制血糖的益處,并講解在運動時的注意事項,為避免其出現低血糖情況必須隨身攜帶餅干等緩解癥狀的輕便食物。⑤出院后健康教育:這一時期健康教育由隨訪護士負責干預,隨訪時需調出患者健康檔案,將隨訪到患者的用藥、飲食、運動及日常生活習慣等記錄檔案中,然后再針對患者講解的不健康行為進行相應的指導;隨訪護士需在患者出院后的前3個月,每半個月進行一次電話隨訪,必要可提供上門護理服務,之后每個月進行一次隨訪,直至患者健康水平達到平穩(wěn)狀態(tài)停止干預。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健康認知水平運用我院自制的糖尿病健康知識問卷進行評估,主要對患者的糖尿病病因掌握程度、糖尿病治療方法、糖尿病用藥事項及糖尿病日常注意事項等進行評估,問卷最高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知識認知水平越高;健康行為用我院自制的糖尿病健康行為調查表進行評價,主要對患者的遵醫(yī)行為、自我健康行為和健康意識進行評估,調查表最高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行為越優(yōu)。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健康知識認知水平
通過對兩組干預前后健康知識認知水平觀察發(fā)現,干預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討組較高,且與參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干預前后的健康行為
通過對兩組干預前后健康行為觀察發(fā)現,干預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討組較優(yōu),且與參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在糖尿病護理干預中健康教育的意義重大,其對糖尿病的治療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也是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管理的基礎措施,可通過培養(yǎng)患者健康意識,提升健康知識水平達到對其病情進行控制的目的,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質量[3]。但在常規(guī)護理中的健康教育主要以院內教育為主,教育地點和時間局限性使得干預的力度較差,改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從本次研究結果中可看出,與研討組相比,應用常規(guī)護理的參照組干預后的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均較差,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造成這一差異主要是研討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全程健康教育模式進行干預,這一護理模式是一種現代化護理理念下衍生的新型護理模式,其主要通過醫(yī)護人員聯(lián)合組織對患者實施針對性和、全面性、持續(xù)性和系統(tǒng)化的健康教育,從而不斷的對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進行提升,糾正其健康行為,使得其健康水平提高,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質量得到提升[4]。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與常規(guī)護理中的健康教育最大區(qū)別就是不受教育地點和時間的局限,即便患者出院后認可為其提供持續(xù)性的健康教育護理服務,更好的為患者提供專業(yè)的指導和服務[5]。
綜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干預中的效果顯著,可對患者的健康知識認知水平有效提高,改善其的健康行為,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梁曉霞,謝月霞,凌小容.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干預中的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20):2821-2824.
[2]? 楊麗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干預中的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4):152-153.
[3]? 劉莉.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干預中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9):190,197.
[4]? 邢蕊.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干預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102-103.
[5]? 白春敏.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5):111.
(收稿日期:201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