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如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需要不同專長的人才,這就需要教育變得更精細化、人性化、個性化。而美術特長生正是教育多元化形勢下,值得研究和實踐的重大課題,美術特長生往往是任何一個學校里都不容忽視的群體,他們有著獨特的思想、細膩的情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美術特長生;教育多元化;課程設置
1 教育多元化背景下的特長生教育
教育追求多元化,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個性、特長,能力也各有高低,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個性差異,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這既是人性化的體現(xiàn),也是時代的需求。任何一種單一的教育模式,都不可能適應所有的學生,也不可能為高一級學校和社會輸送多樣性人才。教育多元化已是不可阻擋的新趨勢,只有盡早開始多元化的探索,才能讓教育更加高效和優(yōu)質。
所謂多元化,就是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模式,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讓學生樂學、善學,學習能力和興趣特長同時得到最好的培養(yǎng),既讓他們體驗到學習和探究的樂趣,也在學習中獲取一定的成就感。
我校從2016年開始,共招收了47名美術特長生,經(jīng)過兩年的教育實踐,已經(jīng)摸索出一些比較成熟的做法,下面是筆者在特長生教學和管理中獲得的一些經(jīng)驗和感悟。
2 文化與專業(yè)的平衡
我校為藝術生配備了兩名班主任,一名文化課班主任,一名專業(yè)課班主任。兩名班主任各有分工又密切配合。文化班主任主要對學生進行德育管理、協(xié)調各科老師之間的關系并指導學生的文化學習,專業(yè)班主任負責學生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包括專業(yè)課程的設置、活動的開展、記錄學生的專業(yè)學習檔案、與家長進行專業(yè)學習情況的溝通等等。
3 藝術課程的設置
特長生的藝術課程應如何設置?這不僅要考慮到藝術高考的需要,而且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學?,F(xiàn)有的條件等諸多因素。
目前我國的藝術高考以素描、色彩、速寫為主,在初中階段完全可以開齊這三門課程。如果僅上素描和色彩,學生缺乏理論修養(yǎng),這會將學生培養(yǎng)成只會動手不會審美的小畫匠,因此,美術史的課程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學習美術史,在幾千年的藝術海洋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才可以建立學生獨立、完善的審美體系,提高審美品位。
初中的孩子離高考還比較遙遠,大可不必像高中的藝考生一樣將專業(yè)學習局限在高考科目之中。這個年齡的孩子,好奇心比較重,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如果學校條件允許,可開設一些動手類、設計類課程。兩年來,我校針對藝術班學生開設了書籍封面設計、陶藝制作、服裝設計、漆藝制作等特色課程。學生不僅有機會學習各種有趣的知識,而且能學以致用,讓各種知識技能融會貫通,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
對于普通的初中來說,專業(yè)老師的配備有限,有些課程雖然有開設的必要但可能缺乏師資,這種情況下,引入社會資源就顯得尤為必要。比如定期從其他兄弟學?;虼髮W聘請老師過來講學,既延伸了課程的范圍,又極具靈活性。外聘老師,很好地解決了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
學校教育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穩(wěn)定而系統(tǒng)的學習空間,但學校教育的封閉性、課程的單一性又很容易讓學生的視線受阻,使學生與外部社會脫節(jié)。因此,每個學期,老師都會帶著學生去進行藝術類社會實踐,比如觀看國際藝術博覽會、考察有特色的民居、參與藝術類游學、外出寫生、少數(shù)民族采風等活動。通過活動,學生不僅能與藝術家面對面交流、近距離欣賞大師巨匠的作品,而且對美術的范疇能夠有進一步的理解,拓寬自己的視野。
4 全面發(fā)展與個性化培養(yǎng)
教育,不是讓所有的學生變成流水線上的商品,而是要保留和開發(fā)學生獨有的個性。因此,需要構建有利于學生發(fā)展與成長的個性化教育策略,讓美術特長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自由、更全面的發(fā)展。
4.1 個性化培養(yǎng)
課程內容要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來設置,也就是分層教學或分組教學。這需要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能力水平,把學生分成幾個水平相近的小組并實施不同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教師恰當?shù)姆謱硬呗院拖嗷プ饔弥械玫阶詈玫陌l(fā)展和提高。
4.2 加強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美術學習,重在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而不是單純地傳授給學生某種繪畫技法,更不應讓他們成為只會模仿、不會創(chuàng)新的繪畫機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創(chuàng)造力、敏銳的洞察力,保護他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獨特個性,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些都是應該極力去推行的。因此,我們每個學期都會開設30%的拓展性課程,這些課程以手工制作和設計類課程為主,重在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作業(yè)的設計也是開放式的。經(jīng)過兩年的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課程對于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卓有成效。
關于初中美術特長生的培養(yǎng),我們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膽實踐,本著為學生的前途著想、為藝術教育做好奠基人的大愛理念,一定能研究出更科學、更高效、更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管理模式。
作者簡介:余圓圓(1973—),女,江西鉛山人,中學一級美術教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陶藝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