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珍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語文高效課堂模式的轉(zhuǎn)變,讓學生的課堂自我管理、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師的多樣化教學和課堂反思,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有效達到高效教學,使師生的幸福感倍增。
關鍵詞:語文高效? ? 課堂教學? ? 自主合作? ? 組織管理
一、用人格魅力打動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幸福感的源泉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能夠獲得幸福;教育的功能是使人能夠理解幸福;教育的過程是使人能夠享受幸福?!苯處熢谌魏螘r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是“教書匠”,而應努力成為教育家,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動、影響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幸福感的源泉。
(一)把生活實例帶進課堂
在實際教學中,一般先讓學生了解教師的教學風格及為人處世的原則,這樣學生自然就會更親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把生活實際的例子帶到課堂上來,甚至加入一些特色方言,以增加課堂的幽默感。
(二)奉行對學生有“四心”
筆者認為要對學生懷有“四心”,即“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有一次課堂上,筆者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在玩“天天飛車”的游戲,于是走到他身邊,笑著跟他講:“這樣玩多累呀。”然后饒有興趣的樣子繼續(xù)說,“而且才玩這么點分,下課后我們來比賽玩這游戲?!彼犃艘汇?,先驚訝,繼而露出不屑的表情。課后真的跟他比賽,他沒能跑贏我。之后,他沒在課堂上玩過手機。如果當時沒有耐心去解決這個問題,恐怕效果沒有這么好。無論何種情況,都要微笑面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與幸福。這種看似簡單的言傳教育,能讓學生受到觸動,有利于師生關系的融洽和高效課堂的實施。
二、課堂組織管理上的機智處理,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組織教學得力與否,直接關系著教學效果的好壞。有經(jīng)驗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話語不多,卻能把學生組織、管理得井然有序,從而保證教學工作有效進行,教學機智在其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一)因勢利導,用教學機智引導、幫助和教育學生
教學機智是指教師面臨復雜的教學情況時所表現(xiàn)的一種敏感、迅速、準確的判斷能力??茖W合理地運用教學機智,可以有效緩解課堂中出現(xiàn)的尷尬局面,同時教師可以因勢利導,起到引導、幫助和教育學生的作用。
(二)學會總結(jié)積累,提升教學機智的能力
教學機智需要教師在面對突發(fā)情況時做出敏捷的反應和判斷,但這種反應和判斷不是與生俱來的,是一種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和積累。記得2011年時,班上有一個男學生經(jīng)常遲到曠課,筆者當時作為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找他談話多次都無效。了解到他整天和學校周邊的小青年一起玩臺球,第一反應是氣憤,想叫家長領他回家。但是冷靜下來細想:這個年紀正是叛逆的時期,加上他又是一個好強之人,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毀了他。于是和幾個班干部制定了一次課外活動的計劃:班上六個組,每個組推出一名高手來參加臺球比賽。最后贏的那一組跟教師決賽,輸?shù)囊饝A的那方提出的條件。結(jié)果,他輸給了我,他愿賭服輸,之后的兩年學習時間都表現(xiàn)出了超乎想象的自我約束能力和管理能力,學習和工作的激情也高漲了很多。
其實很多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面對各種各樣誘惑的時候,教師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是需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性格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用心地把他“拉”回來。這不僅是作為教師的一種“責任心”,更是一種教學機智。
三、課堂教學中實行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做幸福的學習者
筆者的語文課從來不是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guī)規(guī)矩矩地聽、枯燥乏味地學的狀態(tài)。經(jīng)常鼓勵學生在坦誠相待、勤奮好學、平等尊重的環(huán)境里一起學習,一起合作探究,敢想敢問,敢說敢做,做一個幸福的學習者。
(一)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導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求知的欲望
“導入是一門藝術(shù)”,筆者認為恰當?shù)膶胧侄魏途实膶дZ往往能在課堂中起到“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肯學、想學、會學”,使課堂真正達到高效。例如:在講《虞美人》這首詞時,先讓學生聽鄧麗君的歌曲《幾多愁》,這樣就能調(diào)動學生對于詞的興趣,也就更能通過歌曲把握情感,從而達到輕松背誦的效果;在講小說《林黛玉進賈府》時,從時下最火的“紅樓夢中人”的海選講起,這是學生很感興趣的明星話題,激發(fā)學生主動去收集相關資料;在講文言文《鴻門宴》時,提前讓學生先排演了課本劇,先讓學生通過“情景再現(xiàn)”來掌握情節(jié)內(nèi)容和把握人物形象??梢?,新穎、有吸引力的開頭能更快地把學生帶入到和諧有序的學習氛圍中,使課內(nèi)和課外知識緊密結(jié)合,同時還可以使學生體會團隊合作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收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二)巧設課堂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
一堂課中,問題的設計、化繁為簡往往能使整堂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學生更直觀地探究問題。
例如:在講《將進酒》時,課前布置要求:誦讀和背誦,讓學生“走進文本、走近作者”地誦讀,讀出作者心聲,安排小組長檢查。然后設三個問題:“李白為什么愁?愁什么?怎么解愁的?”學生針對這三個問題,在分組討論中,就能在預習的基礎上更直接明了本詩的寫作背景,講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什么情感。在講《庖丁解?!窌r,先找各小組組長進行小課,給他們講解本課的重難點,分析主題,然后讓他們再回到本組,組織組員自主學習,疏通文言知識點,之后讓小組長給組員“釋疑—分析—評價—總結(jié)”。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更容易被激活,整個課堂就會迸發(fā)出生機和活力。師生關系就會呈現(xiàn)出和諧之美,教師也不再是權(quán)威者、控制者,而是與學生就某些問題進行探討的對話者,課堂變得高效。
(三)有效反饋是完整教學的完美收場
“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算不上一個稱職的教師?!笨梢?,一堂課除了精彩之外,還需要了解學生學會了什么,懂得什么,在學習生活中能否舉一反三,做到真正的學有所成。比如說,在講常見文言知識點中的“尋”“諸”,狀語后置時,在層次更好的那個班,一般不用板書,每次講知識點,他們自覺性更高,會主動記下來。而在另一個層次相對差點的班,不板書的話,他們無法主動去記筆記,甚至叫他們拿出筆寫到書上哪處,個別學生也不一定用心。所以,只有深入學生才能讓兩個班的進度差不多,也不至于遺漏知識點。
每節(jié)課下來,都要做好課后的反思,或者在兩個不同層次的班級會思考同一種教學方法帶來的課堂效果有何不同?這樣就可以在下次上課時改變教學手段。還經(jīng)常叫學生寫課后感悟,找學生聊天,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課堂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四、多樣化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投入課堂
備課時備好了課堂的細節(jié),可以杜絕課堂的隨意性,使課堂教學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化,使學生的注意力專注,各層面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者積極投入課堂是有效學習的前提。實行多樣化教學,要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有效、有趣傳遞知識,達到教學的高效,具體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課前預習,先讓學生完成《導學案》中將要學習的自主學習部分。
作文材料的積累:安排每節(jié)語文課課前,派一個學生上講臺講故事,談感人事例,讀書心得等,然后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感悟,并點評所講內(nèi)容適合哪類寫作話題。這樣每天一個一個的素材積累,讓學生不再害怕寫作沒材料、沒話題了。
明確教學目標:教師每節(jié)課授課應有明確的任務目標,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叭狈W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教學活動,一定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
教學過程中的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同時教師也是自我專業(yè)成長的主體。教師要“以學生為主”“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加教學活動,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有效的課堂教學。
教學方式:語文教學現(xiàn)行常用的方式有問題教學法與讀書感悟法。要根據(jù)不同文章的特點來選擇教學方式。比如:小說類的文章,采用的是“情景再現(xiàn)法”,讓學生把文中的人物形象演得更傳神。散文類的教學,常以“漢字聽寫大賽”的方法,讓全班的同學都參與到字詞的聽寫中,這樣既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讓學生積累了知識。文言文類的教學,采用的是學生先自習,組織文言知識點的探究,然后在紙條上寫上重要的文言句子,各組派一個代表上臺抽簽,到黑板前翻譯,以此來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和不足處。
教師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授課,比如用挑戰(zhàn)性的問題、熱情的贊揚、多樣化的視覺效果等。教師用多樣化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
五、教學反思,讓課堂更高效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有效教學長遠來說是建立在具有良好的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上。許多教師只是上完課以后就完事,很少做到將課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時記錄下來,更缺乏對教學實踐的系統(tǒng)反思,寫出隨筆、日記等的教學感悟,這就主動放棄了提升自我專業(yè)水平的良好機會。教學反思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每堂課后都會記下自己在教學中的得失,以便下節(jié)課表現(xiàn)得更給力。有時還會讓學生寫出課中的不足點,包括學生的表現(xiàn)方面,以此不斷調(diào)整上課的方法,提高上課效率。
總之,一路走來,有過“依葫蘆畫瓢”的困惑,有過“穿著新鞋走老路”的痛苦,有過走出去學習、借鑒“勝讀十年書”的頓悟,也有過靜下來與同事“秉燭長談”的體驗。正是這些課改中的點滴,讓一步步走得更穩(wěn),并相信只要“不忘初心”,堅持行走在課改路上,且行且思,就會收獲。
參考文獻:
[1]廖容.打造高效課堂之我見[J].中學生學習報(教研周刊),2013(16).
[2]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