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星 李曼
摘 要: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和發(fā)展。資助和育人工作是高校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在資助的過程中把握住教育的根本,把育人貫穿到資助的全過程仍需要繼續(xù)探究。通過分析現(xiàn)階段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內(nèi)涵和現(xiàn)狀,結合實際的工作落實情況,以及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和資助育人工作的特點,分析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群體的主要特征,提出提升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路徑和辦法,對推動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成效有一定啟示作用。
關鍵詞:新時代;資助育人;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6-0133-03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shù)城鄉(xiāng)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1]。進入新時代,我國目前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現(xiàn)階段我國高校資助工作整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大力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著力解決好學生資助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學生資助工作邁上新臺階[2]。
隨著高校不斷進行擴招,為了保證讓更多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不因貧困而失學,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和全國資助管理中心頒布了《高等學校學生資助政策簡介》,隨著實踐的不斷驗證,我國高校資助工作卓有成效,國家資助的力度在不斷加大,制度在不斷完善,資助水平也在逐漸提升。目前來看,全國各高?;疽呀?jīng)形成了“獎、助、貸、勤、減、補”的多元資助體系,切實保證了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但是隨著國家資助力度的不斷增大,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如何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國家資助力度逐年增大的前提下,把資助和育人有機結合,在資助的過程中實現(xiàn)育人的目的,是下一階段在高校資助工作中急需解決的。
二、新時代背景下提升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現(xiàn)實意義
(一)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在資助育人工作中,教育是導向,資助是手段,育人才是根本,提升高校資助育人成效既保證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又能通過一系列教育活動達到育人的目的,助力學生成長成才,既在物質(zhì)層面上對經(jīng)濟困難學生進行了幫扶,解決了學生“求學難”的問題,又能在精神層面上進行激勵,這也是推動高校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
(二)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堅持教育的公益性……不讓每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促進教育公平?!盵4]在高校中實施資助政策的目的是保證每一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都能享受到受教育的過程,不讓學生因外界不可控因素干擾自己應該享有的權利。提升高校資助育人成效,把育人貫穿資助的全過程,在保證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權利之外,在精神層面上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拼搏進取,既是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也是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動力。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
國家資助政策的實施,基本上解決了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求學難”問題,保證了教育的公平性。大學階段是學生從緊張的高中學習階段跨上一個新的臺階,初次走出家庭,走進大學這個“小社會”當中,面臨的多種多樣的誘惑和比較,很難保證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不會出現(xiàn)一些列的心理問題,那么,高校在實施資助育人的過程中,可以增加資助的內(nèi)涵,把育人貫穿資助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進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zhì)量。
三、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資助工作隊伍相對薄弱,工作連續(xù)性不強
當前全國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主要依托學校資助管理中心和各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來完成。在二級學院中負責資助育人工作的只有一名專職或者兼職輔導員負責,各年級的輔導員、班主任并沒有參與到學生資助育人工作之中,這樣就會導致出現(xiàn)工作量大,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基本情況不了解,資料審核不仔細等現(xiàn)象。部分老師存在對資助政策不了解、實施方法不精準等問題,以及在大量的工作任務的壓力下無法兼顧等情況。以上種種因素的出現(xiàn)導致部分高校資助工作開展難度不斷增加,特別是在育人環(huán)節(jié),精細化開展全員、全方位育人難度較大,持續(xù)性不強。
(二)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認定機制不健全
現(xiàn)階段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流程為:學生填寫家庭經(jīng)濟情況調(diào)查表,由地方民政部門進行認定,開學后上報學院,由學院進行審核和認定,最后上報學校資助管理中心審核和認定。看似精準的流程,想要在實際的工作中做到精準和公平存在很大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地方民政部門對家庭經(jīng)濟情況認定上不具有公信力,地方民政部門沒有進行實地的調(diào)查和調(diào)研就出具相關的證明材料,缺乏真實性和準確性。二是學院在進行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的過程中對學生真實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不了解,只能根據(jù)地方民政部門開具的證明以及通過其他同學的了解來研判學生真實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缺乏科學的論證和跟蹤調(diào)查機制。三是在認定級別的過程中,由于負責資助工作的老師所要面對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基數(shù)較大,工作程序較為復雜,導致在級別認定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刀切”的現(xiàn)象,忽略個別家庭經(jīng)濟特別困難的學生,也可能讓不困難的學生“鉆空子”。
(三)資助育人工作內(nèi)涵缺失,重資助,輕育人
據(jù)2018年中國學生資助發(fā)展報告顯示:2018年資助學生9800萬人次,增幅2.2%,資助金額超2000億元,增幅8%,財政投入近1300億元,增幅超6%,學校和社會投入超750億元,增幅12%[5]。由此可見,國家對學生資助工作越來越重視,資助力度越來越大,受益學生越來越多。那么增加資助育人的內(nèi)涵建設,提升資助育人成效則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際工作中,部分高校接受資助的學生群體中出現(xiàn)了“等”“靠”“要”等不良現(xiàn)象。同時,在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群體中也有部分同學不能夠正確面對,認為家庭經(jīng)濟困難是“丟人的事”,內(nèi)心壓力過大,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都表明當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內(nèi)涵欠缺,重視物質(zhì)資助,忽視精神資助的現(xiàn)象還現(xiàn)實存在。
四、新時代提升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途徑
(一)完善機制,強化隊伍,拓展資助育人平臺
提升高校資助成效是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應該從基層抓起,二級學院在實際的工作中應成立專門的資助工作領導小組,由學院主要領導作為組長,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機制。同時,應該加強寒、暑假學生家庭走訪,形成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走訪機制,實地調(diào)研和考察學生真實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并和當?shù)孛裾块T建立聯(lián)系,形成學院、地方、家庭“三位一體”聯(lián)動工作機制。
高校應加強資助育人工作隊伍建設,把輔導員、班主任納入資助育人隊伍中,定期舉行國家資助政策知識的培訓,增強資助育人工作隊伍的專業(yè)化。同時,要多方位了解學生,通過班級干部了解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動態(tài),分類指導,精準施策,保證資助育人工作的親和力。
加強與學院各科室和行政部門的聯(lián)系,設立勤工助學崗位,拓展資助育人平臺,多方面鍛煉和提升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及經(jīng)濟收益。同時,建立健全勤工助學崗位管理制度,進行考核評比,讓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得到物質(zhì)資助,增強受助學生的自信心。
(二)培養(yǎng)信心,扶志扶智,提升資助育人的成效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更應該把育人作為主線,貫穿資助的全過程,在落實好學校的現(xiàn)有的資助政策以外,以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勵志教育為主要抓手,堅持德育為先,不斷探索受助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和精神需求,通過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注重營造育人氛圍,培養(yǎng)他們自尊自信、自強自立、誠實守信、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還要加強受助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身邊的榜樣來感染同學,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提升育人的成效。
(三)分類指導,精準發(fā)力,增強資助育人的持續(xù)性
現(xiàn)階段,面對逐年增加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群體,高校首先應該進行摸底,根據(jù)學生特點進行分類,除了常規(guī)的根據(jù)家庭經(jīng)濟困難程度建檔之外,還應該建立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生涯發(fā)展檔案,根據(jù)學生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特點和思想動態(tài)進行分類,把具有嚴重心理問題、自我放棄的同學分為一類,把缺乏自信心的同學分為二類,把積極向上、奮發(fā)圖強的同學分為三類。針對這三類的同學,輔導員、班主任、資助育人工作者要根據(jù)不同類別的同學采用不同的育人方式,通過談心談話、走訪宿舍等途徑探究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根本原因,精準發(fā)力、精準施策,針對一類的同學可以通過專業(yè)的心理咨詢等方式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約談,如果心理問題情況較為嚴重,應該及時和相關的醫(yī)院取得聯(lián)系,不定期進行專業(yè)化和科學化的心理干預,避免出現(xiàn)危機事件。針對二類的同學可以通過學校日常生活中組織的主題教育活動,鼓勵和激勵學生樹立自信心,讓這類學生可以在生活中獲得存在感與榮譽感,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針對三類的學生應該培養(yǎng)他們樹立感恩意識,把三類的同學分配給一類和二類同學,通過一對一幫扶、結對子的形式,幫助一類和二類的同學能夠走出心理陰影,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在分類指導,精準發(fā)力的模式下,讓學生不僅保證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其次還能在精神上和能力上得到提升和鍛煉,滿足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有利于促進高校形成全員育人的良好氛圍。
五、結語
黨的十九大之后,我國全面進入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面臨新形勢和新挑戰(zhàn),提升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成效是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在資助育人工作中,要堅持資助和育人齊頭并進,“兩手抓”“兩手硬”。把育人作為主線任務,既要扶貧,又要扶志,既要滿足物質(zhì)需要,又要滿足精神需求,積極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育人的形式和途徑,滿足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多樣化需求,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和資助育人的成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董亞釗.以“精準資助”理念探索獨立學院學生資助育人工作新路徑——以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為例[J].長江叢刊,2018,(12).
〔3〕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htm.
〔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J].中國民族教育,2010,(03):1-17.
〔5〕教育部.2018年中國學生資助發(fā)展報告[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 353/mtbd/201903/t20190301_371763.html.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收稿日期:2019-04-14
基金項目:江蘇省2015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指導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的談心談話策略研究”(2015SJD442)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new era,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nded the work of educating people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 Fund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Lide the Tree Ma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how to grasp the fundamentals of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funding, and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funding. 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funded education work at the present stag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of work, combined with the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sidized education work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with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The path and method of fin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ng people has certain implications for promo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New Era; Funding for Education;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the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