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英語筆譯中的問題與翻譯有效方法進行論述,發(fā)現(xiàn)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忽略上下文銜接、翻譯不夠準確、翻譯的方式過于單一等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導致英語筆譯出的語句與文章出現(xiàn)含義變化、曲解、含義殘缺等情況,不利于譯文的閱讀與使用,因此必須在 筆譯中的經(jīng)驗中尋找合適的策略,解決問題。
【關鍵詞】英語筆譯;誤區(qū);應對策略
【作者簡介】王歡,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
翻譯是指將一種語言使用另一種語言準確無誤的重新表達出來,因此想要譯文與原文一致,譯者不僅要精通兩種語言,還要對兩種語言的發(fā)源國家的文化背景、語言習慣、風土人情等有所掌握,所以并不是說學生掌握了足夠的詞匯量,筆譯就不會出錯,其實影響英語筆譯出現(xiàn)錯誤的因素很多。
1.翻譯中的各種因素銜接。學生在翻譯時,由于沒有考慮到上下文之間的銜接,因此將文章的段落翻譯的支離破碎,無法正確將文章的含義表達出來。因為很多語句是需要經(jīng)過聯(lián)系與思考的,最好結合任務語言的發(fā)生場景、或是上下文等,否則就可能出現(xiàn)問題。如“The boy had just eaten his dinner and been called to the bar”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這個男孩剛剛吃完飯就被叫到酒吧去了”但是如果語境英語法律界的話,那么翻譯就應是“這個年輕人剛剛取得律師資格,新近當上了律師”。
2.翻譯不準確。學生在翻譯一些段落較長的句式時,因為句子的成分較多,如含有多個從句、詞組、主語等,就會出現(xiàn)邏輯關系混亂的情況,尤其是主句與從句之間的結合結構較為復雜時,其中的語言邏輯就會無意忽略,那么就英語的本質(zhì)上看,這與漢語的一些用法習慣相似,一詞多用、一詞多種翻譯等,但是在實際翻譯中一定要注意語境,如果沒有前后觀察,就會導致翻譯出的含義與語句本意背離。
1.重視自身翻譯能力的提升。如果想要獲得更好表達效果,讓翻譯的水平更高。學生必須熟練掌握基本翻譯的各種要求,擁有扎實的基本翻譯素質(zhì)。這些翻譯上的能力包括一詞多用、一詞多譯等,學生不僅要掌握大量的詞匯、語句、語法知識等;還需擁有一些所要翻譯的語言文化,以及文章出自的年代背景,最好可以在譯文中直接將這些特征顯現(xiàn)出來,才能夠保證更好的翻譯效果,更為精確的還原文章所表達的主題。同時,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參與英文筆譯的人員還應注意自己翻譯的作品中是否有一些文化、年代背景方面的滲透,因為每個英文書籍或是文章在事件描寫中都有其發(fā)生的時代背景。例如《飄》,這本書就是以美國的南北戰(zhàn)爭為故事發(fā)生背景,以一個南方農(nóng)場主女兒的視角來展現(xiàn)她在那個戰(zhàn)爭中生活與心理上發(fā)生的變化。所以學生必須要對美國的南北戰(zhàn)爭進行更為全面的了解,才能讓生活在戰(zhàn)爭中的人民疾苦表達的更為精確。
2.巧用意譯法。意譯法是指直接根據(jù)語句的內(nèi)涵進行翻譯,而不是直譯。這種方式實際應用中比較重視英語語句所要表達的含義,或是漢語表達的含義,而不是簡單直接的進行翻譯,因為很多語句在進行表達時,往往只是利用這個詞語或是短語進行“指代”而非真正就是這個意思。
例如“塞翁失馬,焉知非?!边@句話翻譯成英語,如果僅僅直譯的話應該是“When the old man on the frontier lost his mare, who could have guessed it was a blessing in disguise?”這樣的翻譯雖然也能表達出句子的含義,但是總歸有些浮于表面,因為“塞翁失馬,焉知非?!边@句話的意思是“失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或“失去的會以另一種形式補償”因為這是一個中國的寓言典故,所以人們后來總是使用這句話來形容壞事發(fā)生時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因此,在進行翻譯時如果采用意譯法,就會獲得更好的效果,且更能將含義表達的完整??梢允恰癆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gain.” 因此學生必須對自身語言能力、語言素質(zhì)進行強化,進而可以更自如的使用意譯法。
3.巧用模糊翻譯法。從語句的結構上看,漢語與英語之間存在很多差異,其中一個比較明顯的是漢語的語句表達上比較直接且簡潔,直抒胸臆,甚至一個詞語可以直接概括出一個整句的含義。但是英語在表達使用上則較為復雜,在英語的語句中后面通常會加入一些不必要的詞語,或是在表達一個寓意時,可能需要進行長篇大論的說明。但是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直接對英語語句中的每個單詞進行翻譯的話,很容易出現(xiàn)含糊不清、語義偏離的情況。所以學生必須在翻譯英語的過程中先對英語的結構進行了解,然后翻譯時盡量提取出關鍵詞,然后利用模糊翻譯方法,讓翻譯的效果更好,言簡意賅的表達出語句含義。
如“I took your umbrella by mistake”這句話如果從字面上翻譯的話就是“我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拿了你的傘”但是其實直接可以翻譯成“我拿錯傘了”。
學生在翻譯時,應在實踐中注重多個影響翻譯準確性的因素,結合上下文、語境、文化背景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這句話的翻譯與字面含義大相徑庭。同時漢語與英語之間的語言衍生環(huán)境不同,所以人們在語法與語句的使用上都會存在較大的差異,學生就更需要掌握更多的翻譯知識,對各個語句甚至詞語進行重視,保證翻譯的流暢與準確。
參考文獻:
[1]何宛玲.淺析英語筆譯中常見的誤區(qū)和對策[J].校園英語,2015 (31).
[2]吳靜文.筆譯中常見誤區(qū)及對策[J].中外企業(yè)家,2014(32).
[3]王雪婷.淺析英語筆譯中常見的誤區(qū)和對策[J].才智,2014(05)
[4]王玲艷.探究英語筆譯中常見的誤區(qū)和解決對策[J].中國外資, 2013(22).
[5]洪璇娜.淺析英語筆譯中常見的誤區(qū)和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