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慧 李漫
摘 要 “經濟應用數學”是高職院校經濟管理專業(yè)實現學生教育培養(yǎng)的基礎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經濟分析能力的重要科目。但是目前在教學實踐中,學生數學基礎較差,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比較突出,“經濟應用數學”課程教學難以達到專業(yè)培養(yǎng)要求,影響了經濟管理專業(yè)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诖耍疚膹摹敖洕鷳脭祵W”課程體系的構建情況出發(fā),分析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角度探究相應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 高職院校 “經濟應用數學” 教學實踐 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6.011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Economic Applied Mathema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NG Fanhui, LI Man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130028)
Abstract: "Economic Applied Mathematics" is a basic course for economic management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chieve studen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cultivate students' economic analysis ability. But at present,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students' mathematics foundation is poor,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are single and so on. The teaching of "Economic Applied Mathematics"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requirements, which affect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economic management. Based on this, star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system of "Economic Applied Mathematic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es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ideas,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conomic Applied Mathematics"; teaching practice; reform strategies
0 引言
高職院校設置“經濟應用數學”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導學生利用簡單的數學工具,觀察、分析、解決管理和經濟問題,進而實現對符合生產、管理一線要求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但是目前在高職“經濟應用數學”教學實踐中,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函數、極限與連續(xù),導數與微分,不定積分與定積分,矩陣等知識學習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同時課程構建不盡完善,從教學理念到實踐方法更多的是延續(xù)應試教育模式,割裂了經濟分析與數學應用之間的聯系。針對此,學校、教師應結合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需要,積極推動“經濟應用數學”教學改革。
1 轉變教學思想
在新的教育發(fā)展形勢下,傳統(tǒng)“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思想,已經難以滿足高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因此,在高職“經濟應用數學”課程設計中,學校、教師應積極調整教學思想,一方面從學生主體出發(fā),根據高職生的客觀實際設計經濟應用數學內容,如多數高職生的數學知識基礎薄弱,難以使用復雜高難的數學分析,在課堂參與中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自我管理、自我規(guī)范能力不足等,學校應根據學生需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并調整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經濟應用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根據職業(yè)教育特色,推動課程實踐改革,在課堂中重點引入經濟模型分析,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為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
2 明確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在“經濟應用數學”改革中應明確教學定位,深入分析“經濟應用數學”課程在經濟管理專業(yè)學生綜合培養(yǎng)中的意義,并從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發(fā)展等角度設計教學培養(yǎng)目標。在經濟管理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經濟應用數學”是一門基礎理論課程,其設置的根本目的是為學生的經濟管理問題分析能力奠定基礎。因此,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學校、教師應從知識角度,指導學生掌握經濟管理問題分析中必備的數學工具,如函數、極限與連續(xù),導數與微分,不定積分與定積分,矩陣,線性方程組,線性規(guī)劃初步,隨機事件與概率等;從能力角度,培養(yǎng)學生數學建模能力,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實現經濟管理問題的初步分析;從素質教育角度,促進學生邏輯思考、抽象思考、創(chuàng)新思考,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3 優(yōu)化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學實踐的載體,是提升學生數學應用素養(yǎng)的依托?!敖洕鷳脭祵W”不是簡單的“經濟學+數學”,而是在經濟應用基礎上的學科融合,是數學學科應用價值的有效體現。根據高職經濟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經濟應用數學”課程內容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調整:
第一,依據數學知識的內在邏輯,建立以經濟應用為主導的知識結構。根據高職經濟管理經濟與管理學中所涉及的數學分析來看,學生的數學知識構成包括函數、極限、極限、積分等。數學知識本身存在嚴謹的邏輯性與層次性,只有按照其內在的邏輯關系,安排教學內容的順序,才能夠促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掌握經濟管理學問題分析的工具。注重教材模塊化設計,在“經濟應用數學”教學內容構建中,應根據經濟管理問題分析需要,對數學知識進行分塊,明確各模塊的主干知識,并貫穿在經濟管理問題分析始終,強化學生的經濟數學應用意識。
第二,根據高職經濟管理專業(yè)學生的教學培養(yǎng)需要,適當調整教材知識存量,以及知識難度。“經濟應用數學”不同于高等數學,如果單純按照高等數學的知識存量與難度開展教學,有些數學知識在經濟管理問題分析過程中很少用到,且知識難度較大,影響了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基于此,學校在教學內容構建中一方面要從教學需求出發(fā),根據經濟管理問題分析中必須要用到的數學知識完善教學內容,以奠定學生的經濟數學理論基礎;另一方面精簡知識內容,如對于微積分部分的講解,教師可以根據函數知識主體,為學生簡化證明、推導等過程,簡化知識學習過程,著重強調知識應用,以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第三,注重數學知識與經濟管理專業(yè)的契合點。“經濟應用數學”課程的關鍵在于利用數學分析模式解決經濟管理學問題,因此,在教學內容設計中,任何偏向于數學學科,或者偏向于經濟管理專業(yè)的傾向,都是不合理的,教學內容應在經濟管理的背景下,分析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例如結合邊際、彈性、最低成本、最大利潤問題等經濟學知識,分析函數的應用,讓經濟學與數學形成相輔相成的狀態(tài),推動學科融合,體現知識應用價值。
第四,合理選擇“經濟應用數學”課程的教學輔助資料,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體現經濟應用數學的人文色彩?!敖洕鷳脭祵W”教學內容不應僅局限于枯燥的數學知識以及經濟模型分析,還應該包括,經濟數學發(fā)展歷史,趣味經濟學知識、經濟學家小傳等,讓學生在學習之余能夠放松身心,從簡單有趣的經濟模型分析中體會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價值,同時拓寬學生的經濟數學知識視野。
4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目前在高職“經濟應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第一,情境教學。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應根據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或者企業(yè)運行管理中遇到的相關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為學生設計具有情緒色彩的情境,以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感知經濟管理現象,在體驗與分析中,運用數學知識,實現對經濟應用數學的探究。例如在函數知識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總成本函數與平均單位成本等經濟學模型,為學生提供企業(yè)某經濟變量分析數據,并指導學生根據多種相關因素探究其中的函數關系;在函數模型分析中表明企業(yè)某一階段總成本與平均單位成本變化,并對企業(yè)未來的成本控制以及投資方向做出預測等。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知識學習的立足點不再是枯燥的數學,而是與社會經濟發(fā)展密切相關的真實情境,因此,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分析、邏輯與運用能力。
第二,問題驅動。問題是課堂構建的必要因素,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利用問題建立聯系,形成教師問、學生答的基本模式,但是這樣的問題情境中,學生更多的是被動參與學習,難以獲得強有力的學習驅動。針對此,教師應調整問題教學方式,一方面結合課程知識,設計問題驅動模式,指導學生在層次化問題的驅動下,逐漸參與到知識探究中來,提高自主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鼓勵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提出經濟問題,并通過獨立思考、互動討論完成問題的解答,以提高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利用特定案例指導討論、交流,完成自主學習的一種開放式學習方式。在高職“經濟應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社會經濟現象,企業(yè)經濟管理中提煉素材,形成案例,以供學生分析探究。例如在分段函數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以企業(yè)的利潤函數作為案例,即利潤L為企業(yè)生產并銷售Q單位的產品所獲得的收益R減去生產成本C,函數表示為L(Q)=R(Q)-C(Q),在案例分析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L>0,L<0,L=0三種情況確定企業(yè)的盈虧情況,其中L=0為企業(yè)的“保本點”或“盈虧分界點”,根據函數企業(yè)制定生產、銷售以及成本管理方案。
第四,信息教學。在現代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在“經濟應用數學”教學實踐中,常常涉及到數學模型的動態(tài)變化,單純依靠理論分析與教師的語言講解,學生很難體會到經濟管理中各因素之間關聯性,因此,教師可以引入信息技術,利用專業(yè)軟件為學生構建動態(tài)分析模型,例如在微積分講解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繪制微積分模型,引導學生理解函數、極限等知識在解釋、構造微積分中的作用,在模型的直觀觀察中提高學生動態(tài)分析能力。
5 完善考核評價
考核與評價是教學實踐中檢驗教學目標實現效果,反饋教學過程,實現教學改進的重要依據。在高職“經濟應用數學”課程改革中,教師應調整傳統(tǒng)以考試為主的考核評價方式,堅持學生主體,根據能力本位要求,對學生的數學理論知識學習,課堂參與以及知識應用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即設計層次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進行重點分析,強調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將學生納入到課程考核中來,引導學生在自評、互評中,反思學習過程,教師則根據多元主體評價,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
6 結束語
總之,“經濟應用數學”是高職院校經濟管理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課程。目前“經濟應用數學”在教學實踐中存在一定問題,學生應用數學工具分析管理、經濟學相關問題的能力明顯不足,針對此,學校、教師應積極推動教學改革,轉變教學思想,明確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價,推動經濟專業(yè)與數學理論相融合,奠定專業(yè)基礎,實現應用型人才的教育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馮國勇.基于“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經濟應用數學與會計專業(yè)教學融合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2):95-96,127.
[2] 曹桃云.基于數學建模視角的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3):48-50.
[3] 李忠杰.高職數學中趣味教學法實施的范例及效果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5):183-186.
[4] 劉振云.基于高職教育目標定位的數學課程改革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yè),2016(2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