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文君
【摘 要】《詩經(jīng)》保留了不少有關家、國、天下的儀式性詩歌,其中具有賀婚功能的詩歌主要保存在“國風”部分。賀婚詩是周代婚儀文化的生動反映,是人們在婚禮過程中表達祝福的一種方式。賀婚詩表現(xiàn)了周人遵禮守禮的思想。
【關鍵詞】賀婚詩;周代婚制;婚儀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2;I122.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7-0241-02
一、《詩經(jīng)》賀婚詩
《詩經(jīng)》的“風”“雅”“頌”各部分中,保留了不少有關家、國、天下的儀式性詩歌。其中,具有賀婚功能的詩歌主要保存在“國風”部分。根據(jù)前人相關文獻資料的記載,《詩經(jīng)》中的賀婚詩主要包括以下十三首:《周南·關雎》《周南·樛木》《周南·螽斯》《周南·桃夭》《周南·麟之趾》《召南·鵲巢》《召南·何彼襛矣》《唐風·椒聊》《唐風·綢繆》《齊風·著》《齊風·東方之日》《小雅·鴛鴦》《小雅·車舝》。這些賀婚詩展現(xiàn)了周代的婚儀文化,體現(xiàn)了周代的婚姻觀念,是重要的歷史史料和文學文獻。在周代,“六禮”已經(jīng)施行于各個階層。據(jù)《儀禮》等文獻記載,“六禮”可以分為婚前之禮、婚時之禮、婚后之禮?;榍爸Y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五禮。婚時之禮包括親迎、共牢而食、合巹而飲?;楹笾Y包括拜舅姑、廟見禮、返馬之禮?!对娊?jīng)》中的賀婚詩是應用于不同的成婚環(huán)節(jié)時的儀式性樂曲,體現(xiàn)了親人和朋友在婚禮中對新人的贊美和祝福,也是賀婚之人對婚姻的肯定和贊同。
二、婚前之禮
(一)四教之禮。周代人注重對女子的婚前教育。因為“夫婦之道,生民之本,王政之端”,女子在婚姻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周代女子在婚前需要完成“四教”之禮,“四教”即女子需要接受關于“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的教育,從而成為一個合格新娘,婚后才得以持家有道。只有完成了“四教”之禮,且在宗廟舉行了教成之祭,周代女子才真正具備出嫁的資格。
(二)采摘祭祀之禮。教成之祭需要采集植物作為祭品,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女性負責采集,《毛詩序》云:“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碧O與藻是衍生能力較強的水草,特征是柔順、潔清,由此可看出,教成之祭蘊含了周代女子對優(yōu)秀品格和生育能力的渴望。《詩序》說《周南·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边@首賀婚詩是新郎家庭夸贊新娘,表達對婚姻美滿的祝愿。由詩篇的“參差荇菜”可見講的是淑女完成“四教之禮”后,采摘荇菜在宗廟進行祭祀。祭祀之禮在周代人心中神圣而莊嚴,因此要求負責植物采摘的女性要像《周南·關雎》所說的“窈窕淑女”這般內(nèi)在美與外在美兼具。
三、婚時之禮
《禮記·昏義》記載了親迎的過程:“父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幾于廟,而拜迎于門外。婿執(zhí)雁入,揖讓升堂,再拜奠雁,蓋親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婦車,而婿授綏,御輪三周,先俟于門外?!?“六禮”的前五禮都是在白天舉行,只有親迎之禮的時間定于黃昏,所以把“婚”稱“昏”。周代 “六禮”中前五禮都是托請使者去女方家,而親迎之禮需要新郎親自去,表明對婚禮的重視和對女方的尊重,有利于促進夫妻感情融洽。周代親迎之禮的意義在于重視婚姻的開始,象征婚姻的吉祥,預示夫妻幸福,家庭和諧?!墩倌稀o巢》《召南·何彼襛矣》《唐風·綢繆》《齊風·著》《齊風·東方之日》《小雅·鴛鴦》《小雅·車舝》涉及周代婚禮過程中的迎送之禮。
四、婚后之禮
對于周代女子而言,“六禮”只是進行了成妻之禮,仍需要完成“婚后之禮”,才能正式得到丈夫及其家族的認可。周代“婚后之禮”包括拜舅姑、廟見禮、返馬之禮。新婦在拜舅姑之后方被授予管理家族事務的權力,在親迎的次日清晨要拜舅姑,然后涉及家庭事務的交接管理。周代女子嫁入夫家三個月后,要舉行新婦祭拜夫家祖先的儀式。雖然女子已經(jīng)被迎娶進家門,完成了許多結(jié)婚儀式,但是她仍不能稱“婦”,不能算是夫家正式的成員。只有在舉行廟見禮之后才能稱“婦”,正式成為夫家一員,在夫家的身份和地位方得到真正確立。王先謙在《詩三家義集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貞淑,不二其操,情欲之感無介乎容儀,宴私之意不形乎動靜,夫然后可以配至尊而為宗廟主。”可見《周南·關雎》的“鐘鼓樂之”涉及周代“六禮”中的廟見之禮,在廟見禮上鐘鼓齊鳴,這是周代婚儀中具有決定性地位的儀式。
五、結(jié)語
總體而言,《詩經(jīng)》中的這十三首賀婚詩篇,已涉及周代婚姻儀式的大多主要方面,但并未將婚前之禮、婚時之禮、婚后之禮的全部儀式囊括入內(nèi)。經(jīng)過解讀《詩經(jīng)》的賀婚詩,并且結(jié)合部分婚姻詩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周人的婚儀文化。
參考文獻:
[1]鄭玄,賈公彥.《儀禮注疏》,《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清)阮元校勘.《禮記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李學勤.《毛詩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M].北京:中華書局,1991.
[5]聞一多.聞一多全集[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2.
[6](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7.
[7]《毛詩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阮刻本.
[8]冀燕梅.周代婚禮的文化內(nèi)涵[D].碩士學位論文.山東:曲阜師范大學,2014.
[9]李雯.《詩經(jīng)》婚制婚俗探究[D].(碩士學位論文).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