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虹
【摘 要】《婕妤怨》收錄于《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卷,自漢魏至唐,其擬作頻出?!舵兼ピ埂返臄M作主題在流變中有了較大的改變。從傷婕妤之遭遇,發(fā)展為相思閨怨、諷刺君王等多種主題,其體裁、風(fēng)格等亦有了較大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婕妤怨》;流變概況;主題演變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7-0237-01
班婕妤才華橫溢卻紅顏命薄,一生作品眾多卻留存無幾,顯赫的家族,高貴的身份,悲慘的人生經(jīng)歷,這個集美貌與才情于一身的傳奇女子,在歷朝歷代都備受文人墨客的青睞,成為歌詠對象。
一、悲情紅顏:班婕妤其人其詩
歷史上的班婕妤是一位悲情女子,以才情和美貌一度寵冠后宮。她通曉古籍,熟悉儒家禮教,留下了班婕妤辭輦的故事,可就是這樣一位才色雙絕的女子最終卻在孤寂落寞中悲慘走完了一生。在那個以男子為中心的年代,她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yùn),亦不愿隨波逐流。她的滿腹心事只能伴著她的眼淚寫進(jìn)文字中。
班婕妤的作品大多散佚,現(xiàn)在能見到的僅三篇,《自傷賦》共60句,前半部分?jǐn)⑹?,概述其人生?jīng)歷,追述先祖,帝王恩寵,幼子早喪及退居長信宮等事。后半部分訴說生活的清苦與孤寂,表達(dá)對君王深切的懷念?!稉v素賦》講述了一個女子為心愛的男子漿洗、縫制衣物,并寄去書信的故事?!对垢栊小访枥L了一個被情人背叛的女子,以合歡扇在夏日被人拿在手中呵護(hù)備至,冬日炎涼漸退被棄在一旁的遭遇,暗示了自己不被珍愛的事實(shí)。
二、《婕妤怨》流變概況
《樂府詩集》產(chǎn)生于宋,共收錄了5290首宋以前的樂府詩,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云“《樂府詩集》一百卷。太原郭茂倩集。凡古今號稱樂府者皆在焉?!雹倜鞔珪x作跋云“太原郭茂倩《樂府詩集》一百,采陶唐迄李唐歌謠辭曲,殆無遺軼。”②清代紀(jì)均也認(rèn)為“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范圍”“是樂府中第一善本?!雹燮涫詹刂畯V,囊括之多是本篇論文選擇以《樂府詩集》為底本進(jìn)行研究的主要原因。
據(jù)《樂府詩集》統(tǒng)計,自魏晉至唐年間,對《婕妤怨》的擬作多達(dá)38首,魏、梁、齊、陳、唐五國都有人對《婕妤怨》進(jìn)行擬作,且擬作者多為文人。擬作中最常用到的意象是團(tuán)扇。對于《婕妤怨》的擬作于唐時達(dá)到了高潮,與齊、梁時擬作相比,唐時擬作除了數(shù)量多之外還有以下特點(diǎn)。一是體裁多樣,句式靈活。除五言八句的傳統(tǒng)句式之外還有七言八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七言二十八句等多種句型。二是主題多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怨刺主題的出現(xiàn)。三是詩中主人公的形象更加豐富立體,除了傳統(tǒng)的閨怨婦人,寂寞賢良的弱者形象外,在唐代詩人的筆下班婕妤有著自己的尊嚴(yán)和倔強(qiáng)。
三、《婕妤怨》主題流變
《樂府解題》曰:“《婕妤怨》者,為漢成帝班婕妤作也。婕妤,徐令彪之姑,況之女。美而能文,初為帝所寵愛。后幸趙飛燕姊弟,冠於后宮。婕妤自知見薄,乃退居?xùn)|宮,作賦及紈扇詩以自傷悼。后人傷之而為《婕妤怨》也?!雹堋舵兼ピ埂愤@一古題其本事是源于歷史上班婕妤這一人物原型,其主題最初也是為傷悼婕妤之遭遇而作。但隨著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的擬作頻出,其主題也有了一定變化,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diǎn)。
首先,由傷悼班婕妤一人之遭遇演變?yōu)閭姸嗳蓊伬先サ膶m中女子之遭遇,將悲劇性擴(kuò)展。在齊梁的擬作中或多或少的都有班婕妤這一人物的影子,但是唐代的擬作中有所不同。其改變主要體現(xiàn)在:班婕妤其人其物的淡化,如崔湜《婕妤怨》:
不分君恩斷,新妝視鏡中。容華尚春日,嬌愛已秋風(fēng)。
枕席臨窗曉,幃屏向月空。年年后庭樹,榮落在深宮。
整首詩已經(jīng)脫離了班婕妤這一歷史人物的特定身份,作者并沒有言明具體寫的哪一個人物,但是在“年年后庭樹,榮落在深宮”這句詩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千千萬萬的悲劇女性角色,她們在如花般青春年紀(jì)里的落寞與孤寂。
其次,怨刺主題的增加。例如唐陸龜蒙《婕妤怨》:“妾貌非傾國,君王忽然寵。南山掌上來,不敵新恩重。后宮多窈窕,日日學(xué)新聲。一落君王耳,南山又須輕?!痹娭屑扔袑趸囊鶡o道的諷刺,也有自己懷才不遇的激憤。
最后,相思這一主題的延續(xù)以及由此而來的嘆時光易逝,容顏易老。在齊梁至唐的流變中,《婕妤怨》相思這一主題一直保留,其發(fā)展在于相思對象的不同,由以往的后妃相思君王,發(fā)展為普通女子對遠(yuǎn)行游子的相思與期盼。唐人聶夷中:“良人昨日去,明日又不還,別時各有淚,零落青樓前?!泵辖迹骸盎鋮s繞樹,游子不顧期?!痹谒麄兊脑娭幸呀?jīng)絲毫看不到后妃與君王之間的糾纏了,這種相思更多是深情女子對遠(yuǎn)行游子的深切掛念與牽絆,同時暗含了在日復(fù)一日的等待中紅顏老去的無奈與哀愁。
注釋:
①(梁)陳振孫撰,直齋書錄解題,濟(jì)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②毛晉《樂府詩集》卷一百末跋語,見《四部叢刊》影印汲古閣本《樂府詩集》.
③陳伯海主編,張寅彭,黃剛編撰,唐詩論評類編下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④郭茂倩,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2017.
參考文獻(xiàn):
[1]郭茂倩.樂府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xué)史(增補(bǔ)本)[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1.
[3](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