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曉晨[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 710128]
在18至19世紀的俄國,貴族不僅是政治和經(jīng)濟方面的特權(quán)階級,他們作為貴族精神、精英文化的主體,還引領(lǐng)了社會的主流。俄國貴族階級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群體,保守貴族極度依附于沙皇的權(quán)力,自由派貴族則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受到西方開明思想的影響。目前學界對于保守貴族的研究非常全面,然而對自由派貴族、貴族知識分子的評價卻充斥著來自意識形態(tài)與階級立場的批判。屠格涅夫作為貴族出身的偉大作家,著作中存在著許多立體的貴族形象:有貪婪狠毒、面目可憎的貴族地主,有美麗善良、勇敢忠貞的貴族少女,也有知識淵博、思想先進的貴族知識分子,但這些人物仍不免被居高臨下地批判為“自私和庸俗的靈魂”“狹隘的民族主義者”。筆者無意為俄國貴族階級辯護,或否定前人的觀點,只是希望能夠站在新時代的立場上給予貴族知識分子一個合理的評價,發(fā)現(xiàn)其形象中的積極因素,以求對當代社會有所裨益。
俄國的“貴族”產(chǎn)生于沙皇的統(tǒng)治需要。18世紀初,出于對各類人才的渴求,彼得大帝擴大了貴族的基礎(chǔ);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貴族權(quán)力達到頂峰,女皇通過加強貴族特權(quán)來控制農(nóng)奴,鞏固政權(quán)。因此俄國貴族出身復雜,生活封閉。沙皇為了有效開展外交,維護上流社會形象,靠強制手段將西歐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引入俄國,規(guī)范貴族的禮儀。從此接受西式教育,閱讀西方哲學書籍,參加舞會與沙龍,成為貴族青年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時貴族知識分子已經(jīng)在社會活動與思想發(fā)展上顯現(xiàn)出了舉足輕重、引領(lǐng)潮流的地位。
19世紀上半葉,戰(zhàn)爭失敗,資本主義得到發(fā)展,俄國社會經(jīng)濟危機突顯,貴族知識分子開始憂心俄國的出路。一些貴族因為學習了西方的自由思想,開始反思俄國的現(xiàn)狀;另一些貴族在游歷西歐國家后,西式自由理想破滅,希望提出適合俄國現(xiàn)實的發(fā)展道路。面對時代巨變,貴族階級無可挽回地衰落了,許多大貴族已經(jīng)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而小部分貴族卻適應新的變化,順利轉(zhuǎn)變?yōu)槎韲ど虡I(yè)界的精英。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俄國貴族知識分子的特點:因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們見識廣博,擁有很高的文化素養(yǎng),歡迎西歐新文化,反對君主專制的殘暴統(tǒng)治,這都體現(xiàn)了他們在社會活動與思想上積極的一面;不足的是,由于階級立場的限制,他們與俄國底層社會始終存在隔膜,因此行動能力不足,但一些貴族也順利實現(xiàn)了身份的轉(zhuǎn)換,融入了新時代。
一些歷史學家站在歷史發(fā)展的角度,評價俄國貴族知識分子為“多面狐貍”,認為他們是“政治上的肌無力”,在行動能力上有缺陷;只是為了自己的良心好受,才總是在懺悔;痛恨專制,卻對農(nóng)奴制態(tài)度曖昧;天生的批判家,既傾向西化,又厭惡資本主義;在宗教上十分敏感,既有救世情懷,也有遁世情節(jié)。筆者認為這些描述在陳述事實方面是客觀的,但評價話語充滿了個人感情色彩。實際上不僅貴族知識分子,整個俄羅斯民族都有懺悔的傳統(tǒng)。有學者說貴族知識分子有救世情懷,同樣證明了并非所有人懺悔都是為了自己好過,很多人是真心為了改變俄國的現(xiàn)狀,讓人民過得更好。而且,貴族知識分子并非對農(nóng)奴制態(tài)度曖昧。比如托爾斯泰嘗試過解放農(nóng)奴,只是農(nóng)奴懇求主人繼續(xù)管理的結(jié)果使他認為應當先培養(yǎng)農(nóng)奴健全的人格;又如屠格涅夫在《文學回憶錄》中誓要與農(nóng)奴制斗爭到底。此外,到底應該西化還是斯拉夫化至今仍是熱議話題。西方先進的方面值得學習,不適合俄國的東西不應全盤接納,哪個國家的發(fā)展都不能離開本國現(xiàn)實,用這一點來指責貴族知識分子只會批判未免過于武斷。
還有一些文評家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選擇用純粹的意識形態(tài)去看待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比如1965年的一篇文章《〈前夜〉人物批判》對書中人物進行了階級清剿:英沙羅夫?qū)儆趧兿麟A級,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葉蓮娜有著“自私和庸俗的靈魂”,誰若對女主人公葉蓮娜抱有好感,那就是“缺乏分析能力……慢慢地就受到毒害了”。將貴族知識分子都歸入“多余人”的評論也屢見不鮮。20世紀八九十年代后,文學評論開始展現(xiàn)文化與審美的多元性,肯定了一些人物形象的積極因素,但仍存在將貴族知識分子臉譜化的現(xiàn)象,落腳點仍在批判,認為他們雖然擁有良好的教養(yǎng),不愿與上流社會同流合污,但都是空想家,只有想法沒有行動,是懶惰且懦弱的。
筆者認為,現(xiàn)在的評價方法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過去把《櫻桃園》的結(jié)尾看作是階級的勝利,但現(xiàn)在也有了“心靈世界、精神家園的消亡”這樣的評價??偟膩碚f,評價一個人物形象絕不能脫離他自身的時代性,既不能以階級立場、意識形態(tài)去分析,也不能“以成敗論英雄”,用結(jié)果來評判高下。
屠格涅夫出身貴族,他的作品中不乏對貴族生活、莊園文化、貴族禮儀以及各式各樣貴族形象的描寫。因為他十分了解貴族生活,刻畫了極其豐富的貴族形象,所以雖然許多作家都對貴族知識分子形象有所涉獵,但本文仍選擇了屠氏的作品作為分析材料。
《前夜》出現(xiàn)于1860年,即農(nóng)奴解放的前一年,文中充滿了屠氏對新事物的敏銳感受以及對即將成為過去的舊事物的描繪。如果說英扎羅夫這個“新人”只是對俄羅斯未來的一次粗劣嘗試,那么作者對“舒賓”這個貴族知識分子形象的描繪則可以說是不偏不倚,駕輕就熟。
本文雖以舒賓為例,但他并非貴族知識分子中的個例,如波爾森涅夫、羅亭、拉夫列茨基,他們身上都具有同樣的品質(zhì)。
(1)真實的人
舒賓是女主人公葉琳娜的表弟,來自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雖是一個貴族,卻和葉蓮娜父母之流的保守貴族不同。他沒有腐朽的貴族習氣,思想也更為開放。盡管受到了階級的局限,但并不代表他對國家命運無動于衷,從屠氏選擇舒賓來提出“我們中間會有人嗎”(“будут ли у нас люди?”)這一時代問題就能得到證明。他與英沙羅夫不同,英沙羅夫是作者對于國家未來道路探索的嘗試,但道路尚且不明朗,因此作者對英沙羅夫的塑造也難免片面化。與其說英沙羅夫本身具有前進的力量,不如說是葉琳娜選擇了他,確定了他的進步意義。而舒賓的形象立體飽滿,非常真實:他淘氣可愛,有才華、有思想,能夠意識到新的時代馬上就要來臨,但他無法有所作為,又為自己的局限感到痛苦。
(2)思想敏銳
最初舒賓并不相信伯爾森涅夫?qū)τ⑸沉_夫的稱贊,在見面的時候故意用夸張的行為試探英沙羅夫,想讓他出丑,可英沙羅夫一直泰然自若。在相處的過程中,舒賓就已經(jīng)意識到了英沙羅夫是個堅毅的英雄、真正的愛國主義者,并且直接向伯爾森涅夫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雖然因為葉琳娜的原因,舒賓不喜歡英沙羅夫,但他從不否認英沙羅夫的優(yōu)秀品質(zhì),比如誠實、崇高、勇敢。同時,面對動蕩不安的社會局勢,舒賓看到了各種新生勢力的崛起和逐漸強大。未來肯定不屬于腐朽的貴族階級,俄羅斯本土化的英沙羅夫是否能夠為俄羅斯帶來新的力量也仍是未知之數(shù),但起碼遠比貴族更有希望。聰明的舒賓早已從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中,從貴族階級的腐敗墮落中,從上流社會的垂死掙扎中,感受到了貴族階級歷史性的、不可避免的滅亡。但舒賓對自己的命運乃至整個貴族階級未來的前途不抱希望,卻關(guān)心祖國命運,所以他在文末第二次發(fā)問:“我們中間會有人嗎?”
面對翻天覆地的變化,舒賓沒有試圖延續(xù)貴族的腐朽統(tǒng)治,沒有試圖阻撓新生的力量,因知道自身無望,所以寄希望于他人,這難道應當受到指責嗎?筆者認為,雖然貴族知識分子已經(jīng)喪失了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先鋒地位,但與保守貴族不同,當革命真正發(fā)生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是支持者。舒賓對局勢的敏銳觀察,對別人不看好的雕塑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都是保守貴族所沒有的?!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正是對他最恰如其分的評價。
(3)道德矛盾
作為一個受過教育、充滿活力的年輕人,舒賓有著獨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他不僅不喜歡上流社會虛偽的貴族們,甚至十分鄙視貴族,并且絲毫不掩飾自己的評價。對于姑父尼古拉·斯塔霍夫同情奧古斯汀娜的丑事,他不僅坦率地向朋友伯爾森涅夫表達了自己對兩人的不屑,還當面挖苦尼古拉和奧古斯汀娜的肉麻行為。同時,他又非常尊敬善良溫柔的安娜·瓦西里耶夫娜,舒賓對尼古拉的諷刺也是出于對安娜這個好妻子、好長輩的維護,可見他是個愛憎分明、敢作敢當?shù)娜恕?/p>
實際上舒賓對愛情是有要求的,他拒絕上流社會那種表面婚姻,認為那是對人格的侮辱,并且渴望著理想的愛情。面對葉琳娜時,他放下了自己的玩世不恭與孩子氣。他真誠地愛著、尊敬著葉琳娜,但葉琳娜的斷然拒絕讓他憤怒。他意識到了自己與英沙羅夫之間的鴻溝,完全失去了希望,轉(zhuǎn)身投向安努什卡的溫柔鄉(xiāng)。此時他的內(nèi)心是痛苦的,他既痛苦于得不到理想的戀人葉琳娜,也痛苦于自己的輕浮行為與軟弱選擇。雖然舒賓同漂亮姑娘卓婭和安努什卡打情罵俏,但他從未愛過她們。他清楚地知道她們庸俗淺薄,徒有其表的美麗并不是他所渴望的。一方面,他無法克制自己,做出了許多荒誕的表演;另一方面,他又為自己這些行為傷心落淚。舒賓并不會放低對自己的道德標準。他不喜歡英沙羅夫,為他創(chuàng)作了非凡絕妙又十分惡毒的雕像,但他也沒有放棄對自己的深刻批判。他為自己與侍女安努什卡姑娘創(chuàng)作的夸張塑像命名為《藝術(shù)家帕維爾·雅科夫列維奇·舒賓之將來》,雕塑中代表平民百姓的安努什卡充滿情欲、放蕩、大膽,卻不失忠厚,但自己的形象則是一個憔悴、頹喪、丑陋、漠然的色鬼。屠格涅夫?qū)τ诹蟹颉ね袪査固┻^于細致的心理描寫頗有微詞,所以他只寫心理變化的結(jié)果,而且往往還不是心理本身,只是心理變化在行動上的表現(xiàn)。所以從這里的描寫,我們不難看出,在舒賓心里,自己同安努什卡一樣庸俗墮落,安努什卡身上還有優(yōu)點,而他對自己卻是全然否定了。
舒賓還看不慣貴族們?yōu)槿颂幨聲r那種自以為是、居高臨下的冷漠。舒賓認為,為人應胸懷坦蕩、心地善良、待人真誠,不要陽奉陰違、口蜜腹劍。面對是非曲直,要勇于表明自己的立場,闡明自己的觀點,而不能似是而非、模棱兩可、裝糊涂。他這樣想,同時也這樣做了。生活中一旦看見什么自己覺得不順眼的人和事,舒賓就會直截了當?shù)貙⒆约旱男穆暠砺冻鰜?,絲毫不加掩飾。例如,對于姑父尼古拉相中的準女婿庫爾納托夫斯基,舒賓就直接對葉琳娜說另一位(也就是英沙羅夫)和這位都是講求實際的人,可那一位有著真實的、活的、獻給生活的理想;而這位連義務感也沒有,只是官僚氣的正派。他對于所見的惡直言不諱,對于心愛的葉琳娜選擇的心上人,就算不喜歡,也沒有詆毀,這是他正直精神的體現(xiàn)。
(4)抗爭性弱
當安娜攜眾人去察里津諾游玩,在途中遭遇一群醉酒的德國軍人騷擾時,舒賓攔住了正待上前的英沙羅夫,禮貌又不失幽默地勸說對方不要胡來、保持體面。但這種毫無威懾力的反抗方式,對蠻橫無賴的醉酒德國兵不起任何作用,直到英沙羅夫出手將一個德國軍官扔進水里才解決了問題。誠然,貴族出身的舒賓,根據(jù)自己受到的教育,沒有退縮,沒有害怕,勇敢地擋在了女士們身前。他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是貴族式的,體面地、講道理地解決。但他沒想到的是,時代已經(jīng)變了,有時候只有“動手”才能解決問題。面對危機和困局,舒賓這種沒有力度的抗爭,從側(cè)面反映了貴族勢力在當時俄國社會風云變幻之際,已逐漸失去了昔日的體面威風,正在逐步走向衰落。
然而,在英沙羅夫做出了這樣驚人的舉動后,第一個開始大笑的人也是舒賓。這不僅是因為舒賓個性開朗,喜歡惡作劇,喜歡開玩笑,更表明他也認為英沙羅夫這樣的做法很痛快,認可了英沙羅夫的行為。雖然由于階級的局限性,舒賓的抗爭性很弱,但革命一旦發(fā)生,他絕不會像其他貴族一樣故步自封,而一定會順應時代潮流,如果他認同“新人”真的能夠改變祖國的話。
通過上文的分析與闡釋,我們能夠明顯發(fā)現(xiàn),貴族知識分子的形象并不只是一個平面的符號。他有積極的一面——正直坦率、思想敏銳、才華橫溢,也有消極的一面——缺乏抗爭力度,但就算難以改變現(xiàn)實,他也要勤勞努力地生活?,F(xiàn)在是個開放的、多元的時代,對人物形象的評價也不應受到意識形態(tài)、思維定式的束縛。本文的目的不僅是希望為貴族知識分子正名,做出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還在于吸收貴族精神,借鑒其長處,開展對片面的現(xiàn)代性和大眾文化的批判。我國長期受平民文化的影響,當今社會存在許多隨之而來的弊病,比如道德水準低下、追求功利,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當選擇性地吸收貴族精神的優(yōu)點,比如道德水準高、崇尚精神滿足、追求知識與榮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