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浩
【摘要】所謂中國畫,又簡稱“國畫”。從美術(shù)史的角度講,民國前的都統(tǒng)稱為古畫。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在世界美術(shù)領域中自成體系。中國畫在內(nèi)容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體現(xiàn)了當時人無論從自然環(huán)境、社會以及政治背景信仰等各方面的認識。以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的一種形式,其中臨摹是學習中國畫的有效手段和必經(jīng)之路,又是一個學習書畫的最基本的方法。本文就根據(jù)作者自己多年的繪畫體驗,從臨摹的方法、目的、意義心得進行淺述。
【關鍵詞】臨??;國畫;方法經(jīng)驗;意義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一、臨摹的定義
什么是臨摹,在中國畫和書法中,臨摹是兩個概念。臨,是對著范畫,看一筆畫一筆;摹,是拿張透明紙壓在范畫上描。臨和摹是初涉入學習畫中兩種基本方法是每個國畫大師的第一步,不經(jīng)過這兩個階段是不可能天賦異稟的,只有在一定的苦練后,有手感加上靈感才會出現(xiàn)好的作品。記得愛迪生說過,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所以說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一切功到自然成。為什么要臨摹,主要在于可以更好地感知作品,讓你體驗更多眼睛所不能及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可讓我們跨越圖像和時間,同藝術(shù)家本人對接,然后學習。自己腦子的圖還是需要自己一次次不停地嘗試——再修改,這個修改的過程是很重要的,不要害怕修改。
二、臨摹的方式
臨摹真的有用嗎?臨摹多了感覺自己也不會畫自己腦子里的圖怎么辦?不是臨摹沒有用,而是你可能沒有掌握臨摹的正確方式。再學習國畫的過程中,臨摹練習確實一直被看做是繪畫新手們踏入繪畫世界的第一步。其實,模仿只是知識的儲備,而創(chuàng)作則是加入自己思想的成品,關鍵在于你能否將存儲的知識通過醞釀思考、消化,內(nèi)化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臨摹可分為對臨、背臨、意臨三種:(1)對臨就是對著范本臨摹?!皩εR”有畫速寫的性質(zhì),這樣可以強化人物造型的練習,反復練習可提高造型技藝和勾線水平。對初學者來說,有立竿見影的功效;(2)背臨是在臨摹的基礎上,憑著對原畫的記憶印象,不看原畫,就像默寫課文單詞一樣默畫出來后,再對照原畫修正默寫中的不足。背臨,在剛開始時不會時可以看看原畫,有些難,很辛苦。一段時間后效果逐漸清晰。原則就是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認真對待,一筆一畫地無論線條、色彩深淺等各方面盡可能地接近原創(chuàng),不怕失敗,多磨多練。到一定程度后可進行下一步意臨。即在創(chuàng)作中能熟練地運用各種繪畫語言進行自主的藝術(shù)表現(xiàn);(3)意臨主要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對原作部分臨摹,抓住其神韻,無論筆法、墨法、風格、意境,要求神會,取他人所長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從而形成自己的藝術(shù)風格。不論什么臨法,首先必須讀懂畫,分析研究作品的筆、墨、色彩運用以及布局等,這樣臨摹才有信心;總之,臨摹可以深刻地體會原作的神韻,理解它的造型特點和繪畫技法,吸收變?yōu)樽约旱臇|西,最終變?yōu)樽约旱脑煨褪侄味鴳玫綄嵺`中去。
三、臨摹抓好幾步
第一,臨摹要臨摹好的圖,主要把心放在圖的線條感覺、構(gòu)圖和色彩搭配上,把握這些大層面。目的就是讓你至少能嘗試站在大師的角度去思考;第二、可以收集這些畫面感強的文字,想到什么東西就想象畫在紙上,把其轉(zhuǎn)化成畫面。不少畫師的畫作靈感就產(chǎn)生于文字。有時候雖說清楚自己想畫什么,但是畫不出來,即使勉強畫出來了,也是不堪入目。這本質(zhì)就是你眼高手低,也就是說你的畫技不行。
第三,綜合有效利用身邊元素。其實,世界上從來沒有100%的原創(chuàng),所謂大師也就是因為他們懂得借鑒一些優(yōu)秀作品的好元素,并將其打散變化、重新組合而已。藝術(shù)就是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嘛。
第四,那就是堅持不懈。要和自己又死磕精神,就算畫得再丑,也要堅持畫下去,只有量的不斷積累,才可能有質(zhì)的飛躍。臨摹時,你沒必要臨他的線條和細節(jié),關鍵是要抓神韻以及不同形塊之間的穿插關系。就如一座座大山阻礙前進的道路,想要畫出一幅優(yōu)秀的作品,就必須越過這些障礙。從無到有的過程,會有很大的無形壓力。
四、臨摹經(jīng)驗練習
(一)有目的有意識地臨摹
有目的有意識地去臨摹,即研究性臨摹,在臨摹的過程中多動腦子,多總結(jié)分析。
其目的非常明確,某個時間段里專門研究這一點,解決后,再接著突破下一個要點,直到你可以順利地畫出一幅作品,而不會被其中的某個點給絆住??偠灾?,臨摹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二)“偽原創(chuàng)”,即“創(chuàng)作”也就是加入自己的想法進行創(chuàng)作
當你基礎問題解決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試著在畫畫時加入自己的想法,做一些改動。從古至今,歷代中國畫大家都是通過臨摹再經(jīng)過自己的醞釀,把靈感等加入進去,也就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而成為永載史冊的中國畫大師。比如近代的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干等,都是從臨摹前人作品入手,奠定深厚的繪畫根基,并在前人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自己的藝術(shù)風格。
五、臨摹應注意幾點
臨摹是學習前人理法、師古創(chuàng)新的必經(jīng)之路。(1)注重選材。學習用的選材盡量是原作,實在不行找復制品,應多看多讀多練習,先觀其神,做到心神交流;(2)注抓神韻。無論哪種方法方式都要抓神似,要不厭其煩,一遍一遍直至神似滿意為止;(3)注練筆墨。在初學時可以刻意地練習某一點一橫,色彩濃淡、粗細以及筆鋒勾勒規(guī)律方法,看某些大師很隨性就完成一副大作,三下兩下便勾勒出神韻,細細品來,也是要下翻功夫的,那都是要對中國畫有了全面的、完整的認識,下筆如有神才能達到的境界。
總而言之,臨摹就是要多看多觀察多體會,細細品味,琢磨當時作者心中所想或某一時代的特色,以及當時的政治背景、社會經(jīng)濟等因素,會更加接近其神韻,就可能臨摹越像,越像的墾定是下過功夫的,看懂畫的,分析透策的,感受能力越強。到一定時候會感受到大自然的奧妙,加上技法經(jīng)驗與自身閱歷、修養(yǎng)悟性有機結(jié)合起來,進行自我嶄新的大膽創(chuàng)新,自我創(chuàng)作,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超越自我。也只有不斷地通過自我練習,積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隨心所欲,一揮而就,廖廖數(shù)筆,就彰顯功底,因此,真正成為中國畫大家不是隨便封的。臨摹不能急功近利,將伴隨終生,從而將其精華為我所用,創(chuàng)造出更好、更高的甚至超越時代的作品將是人生一大快事,從而為后人留下千古絕畫以及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故宮博物院編.中國歷代繪畫:故宮博物院藏畫集[M].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3-1986.
[2]上海博物館編.上海博物館集刊[M].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
[3]中央美術(shù)學院美術(shù)史系中國美術(shù)史教研室編.中國美術(shù)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筆墨.中國美術(shù)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