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墨寫心性,藝術的獨立與高尚正是體現(xiàn)于它的——恰如其分。實踐出真知,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美術學院這樣堅實與包容的嚴謹體系里為我們提供了研究與創(chuàng)造的可能。我們?yōu)樗囆g,為中華文明,為傳承以中國畫和書法為代表的藝術而堅持不懈,努力進取。
【關鍵詞】中國畫和書法專業(yè);教育;為藝術戰(zhàn)
【中圖分類號】J222 【文獻標識碼】A
戊戌春月,迎著春風春光,心中油然升起一首名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今人是我,可是我亦生出了古時、故日的心竅,我且以為:我猶如浮萍或是一棵行走的松。我要遠行,行前我裹滿了我愛的茶——亦如我懷揣的一方印“松行施茶”。寄愿此行一切順利而如意!
待我真正地進入這所我最熟悉而又陌生的最高美術學府的時候,我才逐漸地、慢慢地走進它。中國美院確實不同凡響,一是,傳承有序;二是,治學嚴謹;三是,教師有擔當。
雖然我對傳統(tǒng)藝術有一定的基礎性的了解,然而這次我則是非??缃纾驗槿绱藢I(yè)而又神圣的中國畫和書法的藝術教育人才的培訓與學習,就我來講確實是第一次。在這里,我第一個比較大的受益之處就是中國美術學院是比較嚴肅而嚴謹?shù)闹螌W育人之境,其優(yōu)良的藝術歷史傳承與人文情懷的積淀,使其有足以比擬天下的恒永能量先行設置高地和平臺來釋放每一個有激情的學子的胸懷。當然,這個有益的過程是真真正正地、務實地一步一環(huán)節(jié)的具體體現(xiàn)在我個人的每一個關鍵階段的、實實在在的學習進程之中的。我從第一天起就再次從零開始,由書法臨摹書寫以及自我習練和創(chuàng)作始,就較為系統(tǒng)化地演繹了一遍,也恰好就使自己的書寫性,尤其是發(fā)心乎的書寫與寫書鑒字的大體過程尋找到了一個適宜自我的具體表現(xiàn)形態(tài)的狀態(tài)和態(tài)勢。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我其實一直在默默地遵循當初在北京時老師的諄諄教誨——以藝進道、技道兼修以及知行并一。
書法書寫一定要有法度和書帖的相輔斧正,否則就沒有生命力。書帖選擇方面我更傾向于諸如《爨寶子》和魏碑、隸篆等。在完成本體任務的基礎上,可以更多地尋找和探究自己未來的可能性,盡可能地展現(xiàn)屬于個人秉性的顯性特質。按照總體布局和學習計劃的進程:第一周書法重在完成基礎,奠定重中之重的書寫訓練過程。
第二周的山水課程,其實是我愿意從事和想要更有突破性的工作。我最大的感觸有兩個方面:第一就是正確地知悉并確立了筆墨山水寫本來面目、寫胸懷的感受;第二就是山水的情懷之根本,便是借景抒情、章法和程式化的演繹,造就心手合一的境界最好。
第三周的花鳥課程中,我的體驗其實也是延續(xù)和加深了許多年前的回憶!其一是自小就觀摩并摹寫過的宋元臨本(如趙佶、王冕等),包括了明清以來的如唐寅、吳鎮(zhèn)、惲南田等。這期間于光華、葉 芃 、劉萬鳴等教授都為我們作了細致而耐心的講授,這些多半是我早已熟知且有幸能夠親聆受教的良師益友,從諸位師長身上我獲益匪淺,我覺得這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試想:又有哪個機構和教學單位能夠一瞬間對接到這么多大師級的人物和專業(yè)的師資來為我們授課、答疑解惑?我在這一階段的學習體悟便是:花鳥亦是自然形態(tài)的總結與悟道,鑒取適度的造型與控制范疇來構設符合自我的繪畫和花鳥意境之精神。這是根本、亦是符合人情胸懷的大事。
第四周的人物的課程中,給我的挑戰(zhàn)也是巨大的,因為我所學的專業(yè)是油畫,而用毛筆表現(xiàn)與概括,對我來說是難以適應的。記得多年前用過筆墨造型方法,但是,那畢竟是過去式了。而我一開始就是水墨人物寫生與創(chuàng)作實驗,授課導師為當代水墨人物畫代表黃駿教授。他為我們作范畫,還專門為我們開設了專題講座,把以往我們對水墨人物畫的理解與表現(xiàn)加以修正??吹轿耶嫷牡谝环宋飳懮髌?,黃老師竟然不吝夸獎與鼓勵,親手為我示范。再如,花俊教授則一開始就大膽地邀約學員一起開展師生互動來畫人物寫生,這樣互動的學習效應和效果使我受益匪淺。
第五周,我們在雁蕩山進行寫生與社會實踐活動。以往我是以西雙版納為代表性的熱帶雨林題材和氛圍中,尤其是以“大花鳥畫”的視點來踐行自我的觀察、思考并創(chuàng)作。而在雁蕩山中的十余日,我卻是以山水對象為主體的,每天都兢兢業(yè)業(yè)地完成數(shù)幅寫生草稿和水墨作品。當然,心中所想皆是圍繞書法蘊意與線條的融合,也含有工筆的嚴謹造型,還有意識地把“人山花”相融合的寫生實驗性作品當作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訓練過程。
做一個始終有情懷和抱負的人,這是一個至上的夙愿。我從事藝術便是基于這些樸素而又本真的實際追求!我愿意用一生的努力來完成我的夢想。
回到現(xiàn)實中,那便是具體的創(chuàng)作階段。因為有了提前的臨摹準備和雁蕩山的采風寫生實踐活動,我在素材整理與成果積累方面也用了一定的心思。我愈堅定“古憶先師、近摹知世”的學習目標,比如山水畫家展子虔,宋元明清以來的圣賢代表以及八大山人和石濤等,近現(xiàn)代的吳昌碩、黃賓虹、傅抱石、陸儼少,還有吳山明、陳平、張谷 旻 、朱紅和陳磊等,對王冬齡先生書法情趣的意念、王贊院長的情懷、黃駿院長的魅力、花俊老師的性情,還有王來陽班主任以及其他輔導老師們的意識引導等。這些正好都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我思想發(fā)展的根基,成為我藝術創(chuàng)作母體的基本動因。參照我自身的現(xiàn)實狀況,亦想達成一定的思想與創(chuàng)新的突破。因此,我也不單是拘泥于這些大師和老師的思考,我還以遵循自然為師寫心中造化,取現(xiàn)實而升華內心的感悟與感受!創(chuàng)作中,我為了達成合適合理的構圖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再現(xiàn)效用,我始終堅持一個基本點:畫我生活歷練的山水清音;兩個目的:一是寫心中無限情懷;二是概括與適當?shù)目鋸埡蛿M人手法,再現(xiàn)有限而又生機勃勃的狀態(tài)而呈現(xiàn)自然;三個實現(xiàn)的標的:一是據(jù)實而生寫;二是借喻手法而彰顯;三是圍繞題材而不局限于體裁。關鍵是借有限的筆墨和有限的自我放大內心的欲求,無限可能地展示出我們對中國畫和書法專業(yè)藝術的巧妙解讀!爭取不辜負各位導師以及國家和中國美術學院的大的期望。
創(chuàng)作中幾易其稿,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是一個相對痛苦的過程,如分娩一般,總覺得懷時有些匆忙,但是又急于想趕緊地生產(chǎn)出來。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很有實踐和實踐性價值的。試想:很順暢的創(chuàng)作也許就會過于油膩而不夠堅澀和拙沉。當然,惟愿既要拙樸自然,還要表達順暢和靈動最好。
如果只有猶豫或者是停滯的時候,其實也就是傷口要愈合長肉的過程。此時更顯關鍵和重要,一定要慎之又慎!所謂“深思熟慮”和“膽大心細”,就是要在具體的細節(jié)上把握好核心的目標,不要“為拙而拙”或故意造作。我的切身體會便是:抒發(fā)自我的秉性、寫真實的自我!筆墨心性結合品性與研修初心——為藝術戰(zhàn)而“不謀而合”。
要做有擔當?shù)娜?,要做真性情的人,要做一生為生命詮釋而有所圖的人。因此,我是在兩個閑性的使命感召下求“松行施茶”和“澄茶華松”,這“恰如其分”地詮釋了我的目標所指——中華神游,為藝術自由踐行!
參考文獻:
[1]朱關田.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2]劉凌滄.唐代人物畫[M].北京: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1958.
[3]黃專,嚴善錞.文人畫的趣味、圖式與價值[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胥甲軍(1981-),男,湖北丹江口人,隨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教師,研究生,中國美術學院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和書法教育人才培養(yǎng)”研修項目成員,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fā)展中心藝術考級考官,國家藝術基金“高等藝術職業(yè)學院中國畫和書法專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研修班學員,香港國際畫院一級美術師,國家高級茶藝師,中華文化促進會《中華剪紙》特約記者,研究方向:藝術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
基金項目: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高等藝術職業(yè)學院中國畫和書法專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項目資助(證書編號:2017-A-04-(075)-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