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華
農(nóng)歷五月正值初夏時節(jié),在人們感官里,這是一年中清新但已有些“輕熟”、溫暖卻還不至于燥熱的好時候。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傳統(tǒng)民俗中,五月卻是暗黑之月。人們忙不迭地插蒲子艾草、喝雄黃酒、佩戴香囊,希望可以避五毒、消災禍。
此外,農(nóng)歷五月的另一個關(guān)鍵詞是降雨。五月十三下雨節(jié)、五月二十分龍節(jié),都訴說著先民對雨水的渴求。田野里,農(nóng)人在早晨與黃昏都仰望著天。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在1000多年前的某個夏夜,杜甫臨窗而坐,慨嘆抓不住時間的纖手。如今,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夏夜卻已不是當初的夏夜。今年端午,你會記起童年里的香囊氣息嗎?無論如何,粽子還是要吃的。
端午恰逢“毒月日”,驅(qū)毒避邪祈福忙
自先秦時起,人們就認為五月是毒月,古代甚至還有“九毒日”的說法,即五月里有九天是“天地交泰九毒日”。其中,五日首當其沖,被認為是惡日,端午五月初五便恰逢“毒月惡日”。這一天,五毒(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開始活躍,鬼魅也開始猖獗,所以人們在這一天特別注意驅(qū)趕瘟疫毒蟲,消災防毒。而民間也流傳了許多驅(qū)邪、避毒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草、避五毒、喝雄黃酒等。
有一首打油詩對端午民俗“一網(wǎng)打盡”。
“清晨艾葉懸門旁,椒香掛件溢凈房,門貼葫蘆泄毒氣,紙剪五毒刺紗窗;蘭湯沐浴神氣爽,巧手合家敬香囊,五色絲線腕上系,驅(qū)毒避邪祈福忙;包粽煮蛋全家樂,時令鮮果美酒香,舉家踏青斗百草,端午佳節(jié)溫情揚?!边@些躍然紙上的場景,你記得幾樣?
民俗講究“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jié)一早,人們便將艾葉、菖蒲扎成人形,懸掛在門前或窗口,用以祛鬼避邪、保持健康。這并非沒有道理,兩草的香氣的確能起到凈化環(huán)境、驅(qū)蟲祛瘟的作用。
民諺又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在端午時,將雄黃酒灑在身上,一來可以讓自己神清氣爽,二來可以殺菌驅(qū)蟲解五毒,只是害慘了白娘子(蛇),露出原形,嚇死了許仙。想必不少人知道雄黃酒的厲害,都是來自電視劇《白蛇傳》,它真是功不可沒啊。
舊時,端午日還有洗浴蘭湯之習俗,煎蒲、艾等香草洗澡,而在海南更有去河里洗龍水之說。吃粽子、賽龍舟更是常規(guī)節(jié)目,寄寓了人們對屈原的紀念。這一天,在江淮地區(qū),很多人家還懸掛鐘馗像,用以鎮(zhèn)宅驅(qū)邪。
早年間,看姑姑嬸嬸們手腕翻轉(zhuǎn),頃刻之間,把一大張紅紙剪裁成惟妙惟肖的五毒剪紙,是童年的一大樂趣。也屢次被長輩押到廟里,求一串紅繩,掛于脖子上或系于手腕上,要求戴到下一年端午。親友們則會互贈香囊,那獨特的氣味至今還盤旋在鼻腔里。母親手笨,一般都做成較為簡單的粽子形狀,或徑直是大大咧咧的小袋子。如今,隨著民俗漸淡,10多年沒有收到香囊了。
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雨點值千金
很多人不曾料想,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jié)氣。公元前7世紀,先民就采用土圭測日影,確定了夏至。據(jù)《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边@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在一年中達到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最長,越往北越長。夏至以后,則日漸縮短。于是,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今年的夏至(6月21日),正值農(nóng)歷五月十九。我國民間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需水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至關(guān)重要,因而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
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妒酚洝し舛U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從宋朝開始,在夏至之日起,百官放假三天,到了遼代,夏至日被稱為“朝節(jié)”,“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
“烈日熱炎炎,消夏忙偷閑,遍喝‘七家茶,飲食品‘三鮮;執(zhí)扇避熱暑,賞夏涼亭邊,頑童裸戲水,捕蝦摘蓬蓮。”民俗中的夏至日,十分熱鬧。人們祭土地、求豐收,吃面條、食三鮮。哪三鮮呢?分得還挺細——地上的有莧菜、蠶豆、杏仁;樹上的有櫻桃、梅子、香椿;水里的有海絲、鮒魚、咸鴨蛋。真是海陸空全覆蓋!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qū)的重要習俗。至此,新麥已經(jīng)上市,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在我國西北地區(qū)如陜西,有時還食粽。在南方有些地區(qū),是日則稱人以期身體健康。農(nóng)家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后食用或贈送親友。
二十分龍廿一雨,石頭縫里都是米
五月十三為雨節(jié),又稱下雨節(jié)、竹醉日。有打油詩云:“是日下雨占九成,天空響雷聲隆隆。帝君磨刀顯威力,各色面食祭關(guān)公?!?/p>
在齊魯大地上,人們相信,五月十三是關(guān)公單刀赴會的日子,這天一般都有雷聲,正是關(guān)老爺?shù)幕艋裟サ堵?。而磨刀要用水,所以要下雨。所以,民諺說,“大旱不過五月十三”。據(jù)說這天下雨的概率高達90%,如果沒有下雨,而且驕陽似火,這一年幾乎肯定是大旱之年。舊時,往往要舉行祈雨儀式,還要辦廟會。
在民俗中,農(nóng)歷五月二十是分龍節(jié)。當天,原來生活在一起的五條龍要分開,各主一方晴雨。分龍日次日如雨,則多大水。民諺云,二十分龍廿一雨,石頭縫里都是米。正所謂:“東方七宿‘龍,分散五方空。次日甘霖雨,天天把米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