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黃維彪
[提要]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團隊工作中,打造一支忠誠且富有戰(zhàn)斗力的隊伍,既是干好工作的保證,也是對領導者個人帶隊伍能力的檢驗。本文從傳授技能、傳遞壓力、傳播文化等角度入手,闡述團隊領導者帶隊伍的三門必修課,對領導者的領導力進行新的界定。
關鍵詞:領導力;傳授技能;傳遞壓力;傳播文化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4月15日
一、團隊領導者的角色定位
建設高效團隊,是實現(xiàn)企業(yè)目標的重要保障,一個團隊能否發(fā)揮出最大潛力,領導者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拿破侖曾經(jīng)說:一頭獅子帶領的一群羊,可以打敗一只羊帶領的一群獅子。在一個團隊中,領導者的作用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他肩負著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使命。好的領導能帶領團隊匯聚發(fā)展合力,產(chǎn)生協(xié)同效應,帶領團隊爆發(fā)出“核裂變”式的巨大能量;而不合格的領導者往往因不善溝通、不重合作,導致團隊人心渙散,淪為一盤散沙,甚至因成員之間矛盾重重而導致團隊“內傷難愈”,戰(zhàn)斗力發(fā)揮不出十之一二。
那么,團隊領導者應該管什么呢?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曰管事,二曰管人。只管人、不管事不行,會導致迷失方向,不知為何而管人;只管事、不管人更不行,會導致領導每天陷入具體的事務性工作中,無法幫助組織建立起人才梯隊,對組織未來發(fā)展是致命的。好的領導者,一定是建立起一個事的平臺,立足事業(yè)平臺而管人,同時通過管人,帶出一支優(yōu)秀的隊伍,做出更有成就的事。
二、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區(qū)別
領導者與管理者的最大區(qū)別是:領導必須管人,必須帶隊伍。對于領導者領導力的研究始于20世紀早期,當時的研究者認為領導者區(qū)別于一般管理者的特質是與生俱來的,沒有這種特質的人就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領導者,領導特質論通過研究領導者的個人特性,來選擇什么樣的人合適做領導。后期的特質論研究者認為,并不是所有的領導特質都是與生俱來的,領導的部分特質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形成。
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團隊領導者,需要修煉的課程很多,戰(zhàn)略、組織、決策、溝通、創(chuàng)新等,不一而足。領導者的勝任能力與提升團隊績效密切相關。團隊績效的提升取決于三個重要因素:能力、激勵、價值觀,即:團隊績效=能力×激勵×價值觀。我們認為,一名優(yōu)秀的領導者應該具備三種素養(yǎng):向團隊成員傳授能力、向團隊成員傳遞壓力、向團隊成員傳播文化?!皞魇诩寄堋?、“傳遞壓力”和“傳播文化”共同組成的“三傳素養(yǎng)”,不僅是卓越領導者的必修課,更是打造卓越團隊的有效途徑,其中任何一門功課“掛科”,都不能稱之為一名好的領導者。(圖1)
三、團隊領導者的三門必修課
必修課1:向團隊成員傳授技能,助力團隊成長。猴子也不是天生就會爬樹的,也需要有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作為一名團隊領導者,你不能期望團隊成員個個都是文武全才,拿出去就能獨當一面,更多時候,與你并肩作戰(zhàn)的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你需要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挖掘其潛能,然后用心去雕琢,以此來打造一支訓練有素的團隊。事實證明,采取這種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子弟兵”不僅使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而且在忠誠度和歸屬感上要遠比“雇傭兵”和“空降兵”強得多。
領導者“傳授技能”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它具有極強的目的性和應用性,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團隊目標。領導者在“傳授技能”時要充分考慮團隊成員的角色需求和能力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傳、幫、帶”,既授之以魚,也授之以漁,切實幫助團隊成員成長。同時,領導者還應打破以往“一對一”、“一對多”的單向培養(yǎng)模式,借助平臺的力量,實現(xiàn)交互式信息傳遞與共享,通過知識、技能在團隊內部的不斷復制、學習和傳承,推動團隊共同進步。此外,領導者還要引導團隊成員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將學習內化為一種覺悟、修養(yǎng)、境界和責任,建設“學習型”團隊,持續(xù)強化團隊的造血功能。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團隊的逐漸成熟,領導者的角色也要適時進行調整,逐步完成由“師傅”到“教練”最后到“領航員”的蛻變。
必修課2:向團隊成員傳遞壓力,激發(fā)團隊潛力。在團隊中,領導者就像鋼琴家的大腦,只有在把握整體節(jié)奏的同時,充分調動十指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才能演奏出美妙的樂章。有部分領導者因不善向下屬傳遞壓力,從決策到執(zhí)行一把抓,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導致“吃飯有人找,睡覺有人喊,走路有人攔,電話從不斷”,常常弄得自己焦頭爛額,工作還不見起色;而另有部分領導者因善于向下屬傳遞壓力,慧眼識人,授權得當,監(jiān)督有力,處理起大小事務來游刃有余,發(fā)展事業(yè)和享受生活兩不誤,其中的差別不可謂不大。
作為團隊資源的整合者,領導者一定要敢于并善于向下屬傳遞壓力,一方面要通過對團隊職能和內部流程的梳理和優(yōu)化,打通壓力傳遞的通道,將自身的角色壓力按照團隊職能分工和制度流程,層層分解和傳遞給下屬,在減輕自身工作負荷、降低角色超載的同時,充分調動下屬的能動性,加速團隊成長;另一方面還要賦予下屬對等匹配的權責,既大膽放權、充分授權,又注重監(jiān)督,防止權力出線。
領導者在向下屬傳遞壓力時,還要掌握好一個度,既不能像諸葛亮一樣把所有壓力都攬在自己身上,以致“出師未捷身先死”,更不能扮演“二傳手”的角色,將壓力一股腦地全都塞給下屬,自己當“甩手掌柜”。一名優(yōu)秀的領導者,既要能抗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用內心的理性光芒照亮混沌的局勢,帶領隊伍走向前方”,又要善于把自身的壓力合理地傳遞給下屬,使團隊內部“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慧,信者效其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團隊戰(zhàn)斗力。
必修課3:向團隊成員傳播文化,塑造團隊靈魂。帶隊伍實則是帶人心,帶人心關鍵在創(chuàng)文化。一個優(yōu)秀成熟的團隊不會因為人員更迭和歲月變遷而變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團隊文化的傳承。作為團隊的核心和領路人,領導者一定要善于經(jīng)營自己的團隊,不僅要學會通過“傳授技能”“傳遞壓力”來搭其骨架、賦其血肉,更要通過“傳播文化”來塑其靈魂。
領導者“傳播文化”的最終意義在于實現(xiàn)下屬對團隊目標和價值觀發(fā)自內心的認同,促使下屬自覺地服從和遵守團隊共同的行為準則。由于團隊成員在年齡、性別甚至認知、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要達成團隊內部深層次的共識并非易事。
領導者必須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思想準備,循序漸進,采取由淺入深的方式與團隊成員進行溝通,先尋找經(jīng)歷、興趣、利益等淺層次共同點,激發(fā)成員間的情感共鳴,逐步縮小心理上的距離,進而達成深層次的共識,讓全體成員自覺接受和認可團隊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在此基礎上,以制度的形式予以固化,逐漸內化為團隊成員自覺的行為準則。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整個團隊的風向標和掌舵手,領導者更需要以身作則。倘若說一套做一套,責人以嚴,責己以寬,不但會使自己的威信力大打折扣,更會使團隊的制度和文化形同虛設,無人遵守。
團隊文化不是一錘子買賣,它需要領導者用心去經(jīng)營,寫在紙面上,或是落實到口頭上,于團隊成長毫無益處,最關鍵的是要讓文化落地,在落地過程中與團隊不斷磨合。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甚至會伴隨著諸多的矛盾甚至質疑,但倘若沒有這些“成長的陣痛”,團隊永遠不可能真正成熟。
四、結語
古語云,法無定法。帶隊伍猶如行軍布陣,“陣而后戰(zhàn),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名優(yōu)秀的領導者不僅要善于從他人的智慧中汲取營養(yǎng),更要學會從實踐中尋找答案,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變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帶出一隊“為我所用”的精兵悍將。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宜剛.現(xiàn)代國有企業(yè)領導者素質研究[J].現(xiàn)代國企研究,2017.6.
[2]李泉佃.領導者必備的五種素質[J].企業(yè)管理,2017.8.
[3]殷榮甫.領導者素質的重要性及改進路徑探究[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7.8.
[4]孟琪.領導者的知識素質及其提升途徑[J].中外企業(yè)家,2016.31.
[5]喬珺.領導者在現(xiàn)代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角色定位[J].商場現(xiàn)代化,2016.
[6]蘇永華.“復制”優(yōu)秀團隊領導者[J].人力資源,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