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彤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歷史、精神、特色、成果和理想追求的綜合體現(xiàn)。校園視覺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它從視覺的層面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載體把精神的隱性文化表現(xiàn)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彰顯著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學校特色,體現(xiàn)著師生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
福州市銅盤中心小學創(chuàng)辦于1961年,前身為原福州軍區(qū)干部子弟學校,1966年移交地方后改為現(xiàn)名,學校周邊有豐富的部隊資源及深厚的軍地共建歷史積淀。本文擬從校園視覺文化建設的層面探索“軍魂教育”在校園的落地與夯實。
一、理念先行,厘清“軍魂教育”核心內(nèi)涵
軍人勇敢、頑強、堅決完成任務的戰(zhàn)斗意志叫做“軍魂”。中國軍人以“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鑄成“中國軍魂”特有的精神內(nèi)涵。辦學理念是校園視覺文化建設的靈魂,我校秉承“同學相輔,異彩交輝”的校訓精神,在長期的軍地共育中逐步形成“忠誠、堅毅、克己、進取”的校風,并內(nèi)化升華為“以軍人的氣節(jié)忠于祖國,以軍人的毅力刻苦學習,以軍人的作風要求自己,以軍人的品質(zhì)鑄造人生”的“軍魂教育”核心內(nèi)涵,構建富有學軍特色的學校理念文化、校園視覺文化和課程文化體系,以多元發(fā)展為導向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培育師生“勇敢頑強、勇于承擔、甘于奉獻”的人生價值觀,形成富有特色的學校文化體系。
二、文化培育,營造“軍魂教育”人文環(huán)境
學校結合“三多”(學校附近部隊多、教師部隊家屬多、學生部隊干部子女多)的特點,致力于營造濃郁的學軍校園文化,開展軍地共創(chuàng)潛移默化的學軍模式研究。
打開學校的微信公眾號,軍史、軍銜、軍人事跡的介紹,校園學軍活動的開展……濃郁的學軍氣息撲面而來。每學期的開學式、每個重大的紀念日,省軍區(qū)國旗班的戰(zhàn)士們都會到校和孩子們一起舉行莊嚴隆重的升旗儀式,愛國愛校之情在每一位師生心中激蕩。在各級大型活動上,我們也總能看到我校小小國旗班的颯爽英姿。學校邀請老紅軍、老英雄、現(xiàn)役軍人警官、家長志愿者走進校園,將革命歷史、軍隊知識、英雄事跡傳播到每個孩子的心中。學生們走進軍營、省軍區(qū)軍史博物館、軍博園、國防教育基地,了解軍史、軍務,體驗部隊生活。軍姿、軍體拳、鼓樂隊訓練讓孩子們感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堅韌?!拔覟樯鐣髁x核心價值觀代言”、“我是小小男子漢”、每年到省軍區(qū)祭掃民族英雄林則徐墓、網(wǎng)上祭掃英烈、“我為爺爺打月餅”中秋節(jié)慰問干休所老英雄、“先鋒行動——紅色新生代”系列活動、紅色電影配音大賽、“學習紅色先鋒”講故事比賽、紅歌大比拼、紅領巾慈善義賣等主題活動,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讓“忠誠、堅毅、克己、進取”校風融入每一個師生的生活,培育富有“軍魂教育”特色的銅盤中心小學學校文化。
三、視覺表現(xiàn),凸顯“軍魂教育”審美意蘊
校園視覺文化建設包括學校識別系統(tǒng)、校園指示系統(tǒng)、文化設施系統(tǒng)、綠化景觀系統(tǒng)等。我校力求創(chuàng)設充滿濃郁學軍氛圍的校園視覺文化,使人一入校門,就能感受到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培養(yǎng)目標,設計理念凸顯教育性、人文性、參與性,凸顯銅盤中心小學“軍魂教育”為體系校園視覺文化的審美意蘊。
1. 校標與學校標志性圖案。為了讓“軍魂教育”特色落地生根,2017年我校借新教學樓投入使用的契機,成立校園文化建設團隊,分階段著力打造校園視覺文化,重新設計校標、樓層展示牌等視覺形象。進入校園,隨處可見的學校LOGO鮮明的盾牌形象和綠色,無不顯示這是一所與軍隊血脈相連的學校。校標由盾牌、紅領巾、鉛筆、TP英文字母構成,將“軍魂教育”與教育內(nèi)涵有機融合。盾牌體現(xiàn)我校軍地共育的辦學特色;紅領巾代表紅旗的一角,是少年先鋒隊的標志;鉛筆象征文化的起點、知識的更新;TP英文字母構成帆船造型,寓意銅盤中心小學的學子在知識的海洋里揚帆遠行。學校更從軍旅形象中提煉出五星、肩章、男女小兵卡通形象、迷彩等造型和色彩元素,以軍人剛硬的線條造型形成學校標志性圖案,廣泛運用于校園環(huán)境、教學、辦公、指示牌、公關系統(tǒng)裝飾中,通過個性化、系統(tǒng)化的視覺方案使學校的辦學理念得以規(guī)范呈現(xiàn),塑造學校鮮明的學軍特色視覺形象。
2. 軍魂教育主題板塊。第一,銅盤路是福州市“雙擁”示范街,我校在校外圍墻上設置仿銅學軍主題浮雕墻,浮雕以圓盤形狀為主背景,以黨旗、軍旗、麥穗、軍人、少年兒童、科技等形象彰顯學校所在銅盤地區(qū)的人文風貌和我校國防教育的辦學特色。第二,在校前區(qū)創(chuàng)設校史室和校風展示區(qū)。校史室與少先隊大隊部聯(lián)合設計,讓學生在大隊部主陣地里,直觀了解福建軍史,了解銅盤中心小學作為軍區(qū)干部子弟學校的建校歷史,從而激發(fā)他們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學校還通過宣傳長廊,展示《新中小學守則》、《鼓樓少年好習慣十條準則》、銅盤中心小學校訓、校標、校歌及“我們的榮耀”獎牌墻,以中國軍人精神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努力學習的信念,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3. 紅色教育主題板塊。學校通過“五縱五橫”積極開展紅色教育主題宣傳?!拔蹇v”,指在教學樓五個樓梯分別設計了國防教育特色及“傳而習”“品讀思”“行且勉”“知能道”為主題的主題宣傳版面。拾階而上,一步一主題,一步一感知,如引導孩子們聆聽習爺爺說過的話、尋訪習爺爺走過的路、品讀習爺爺讀過的書,同時還通過介紹紅色書籍、電影,師生共書家風家訓等形式,寓意深刻,特色分明,達到賞心悅目、育人育心的目的?!拔鍣M”,指校園北墻、教學樓連欄部分以圖配文的形式分層設計主題。一層“將心”長廊:展示閩籍將軍“鐵血鑄軍魂”的豐功偉績。二層生命教育:讓自護自救常識從小扎根孩子心中。三層心靈驛站:維護心理健康培養(yǎng)陽光少年。四層多彩軍韻:了解軍隊知識樹立國防理念。五層國學經(jīng)典: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著名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想使人的道德達到完美與和諧的境地,那你就要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與言語的和諧關系?!蔽覀兿M@如同一幅流動的書籍,在師生面前徐徐展開,讓教育和藝術達成共識,使校園環(huán)境建設蘊涵豐富深刻的教育文化底蘊。而福州市銅盤中心小學的校園視覺文化,就是一部講述中國軍人故事的書,通過一個個精彩、富有教育意義的視覺空間,讓軍魂形象在校園熠熠生輝!讓軍魂精神在校園代代傳承!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銅盤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林彥 劉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