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蘇州的詩人長島先生在新浪微博給我留言,說蘇州的胡笑梅老師寫了一本陪伴女兒中考的書,很特別,他們都希望我能夠?qū)懸粋€序言。長島先生說,胡老師的教育理念與新教育實驗非常契合,她也特別贊賞新教育“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以及“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的實踐。
我曾在蘇州工作多年,最早推行新教育實踐也是在蘇州。對蘇州這個“第二故鄉(xiāng)”的人和事,總有著特別的感情。向蘇州的朋友劉放兄等人了解笑梅老師的情況后,我打開了書稿,利用兩個周末的時間翻閱了這本書??戳艘院?,覺得還是值得推薦的。在全社會普遍為教育孩子焦慮的大背景下,這本書也許能夠幫助一部分父母緩解焦躁不安的情緒。尤其是那些有孩子在備考的父母,也許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胡笑梅是一位洋溢著青春活力的中學老師。她身上有很多身份標識:作家、評論家、教育文學雙碩士、旅游達人等等。在這本書中,胡笑梅有三個身份:班主任、語文老師和母親。因此,她能騰挪換位,眼觀360度,對學生、對女兒的心思體察入微,與孩子們?nèi)诤蠠o間。字里行間,我讀到了許多有效、高質(zhì)量陪伴的建議。關(guān)于不同群體的“三大焦慮”——升學焦慮、溝通焦慮、青春期焦慮,關(guān)于家庭教育常見的“三種矛盾”——兩代矛盾、家校矛盾、職場女性的家庭與事業(yè)矛盾,書中都有涉及。
這里,重點說三個關(guān)鍵詞。
第一個關(guān)鍵詞是平等對話。笑梅老師對學生和女兒的尊重,不僅是對年輕一代的理解和寬容,還是自然地把學生和女兒看作平等的伙伴。她總是很自然地融入他們,潤物無聲地化解掉他們的憂愁與煩惱。
比如書中寫到女兒樂樂到奶奶家去,本想有個清靜的環(huán)境做作業(yè),結(jié)果“奶奶每天進我的房間900次,500次問我‘餓不餓,300次問我‘喝不喝水,100次問我‘上不上廁所”。面對這一讓人哭笑不得的場景,笑梅老師分析說:“初三的孩子……相比美食與飲料,他們更需要獨立的空間,能讓他們自由地思考、學習或休息?!彪m然身為母親和教師,可是對于女兒和學生來說,她更像是一個朋友、一個大姐姐、一個堅強的后援、一個年齡偏大的死黨。面對他們犯下的那些低級可笑的錯誤,他們心里的委屈和不滿,她總能迅速調(diào)換方向,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第二個關(guān)鍵詞是快樂學習。學習本來應(yīng)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任何快樂的事情都不可能成為負擔。孔老夫子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也有一句名言:“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本褪钦f,學校如同水,師生都是魚,教與學相當于是作為大魚的教師帶著一群作為小魚的學生游泳,時間久了,學生自然就能掌握了。這種共同游泳的狀態(tài),是孩子與父母、教師一起學習的狀態(tài),無論是知識的獲得、未知的探索、心智的成長、技能的獲得,顯然都是非常愉悅的體驗。作為父母和教師,要學會把這種快樂和愉悅傳導給孩子。笑梅老師是深諳此道的。
比如哪怕只有一天時間,笑梅老師也要找一個環(huán)境幽靜、風物清嘉的地方,讓女兒可以放松身心,調(diào)整心態(tài),然后迅速投入學習。比如她和學生之間那些調(diào)皮、有趣的對話,相互的逗趣,及時的開導,作為一種學習的調(diào)節(jié)劑,無疑也為緊張的學習生活增添了一絲快樂的亮色。青春期的孩子本就敏感,而與教師之間的這種輕松、親近的關(guān)系,一句笑話、一個微笑所帶來的快樂,往往就能成為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第三個關(guān)鍵詞是靜待花開。許多父母為孩子進步慢著急,為孩子成績不如其他人著急,在這些焦慮的背后就是一個字——“急”。作為父母和教師,這種“急”不僅會使他們產(chǎn)生負面情緒,也會讓孩子變得著急浮躁。
比如書中講到一次事先就知道要輸?shù)幕@球賽,笑梅老師說:“凡事盡力了便不后悔,哪怕是一場體育賽事,或是一場決定前途命運的考試。重要的是經(jīng)歷,是體驗,是參與,是超越。”無論孩子還是學生,一旦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就會逐漸變得平和,人生也就多了韌性。
我一直認為,教師本身的教育生活也應(yīng)該成為教育的目的,應(yīng)該是幸福完整的。笑梅老師能平衡好教學和家庭,堅持閱讀和寫作,已經(jīng)出版了《樓梯上的三重奏》和《梅花怒放的盛宴》兩部文學評論集,這是難能可貴的。她本身就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
自發(fā)起新教育實驗以來,從最初的“新父母學?!保叫陆逃笮袆又坏摹凹倚:献鞴灿钡睦砟?,推進家庭教育始終是我們新教育人的重大命題之一。我的一個身份是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倡導和諧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圍,也是應(yīng)該做的事情。
配合著社會轉(zhuǎn)型的推進,我們只有家庭教育中這一類最簡單、最根本的教育常識和理念,但這一旦普及成為社會共識,從父母個體到社會群體,就不會那么焦慮。期待這本書,以及更多此類的作品,能夠幫助父母,幫助孩子,讓更多父母悅納孩子,享受生命,與孩子一起成長。
(責任編輯:林彥 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