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碧蓮
【摘 要】主題閱讀是以教學單元主題為樞紐,整合教材課文、經典選文、探究內容等融為一體,通過閱讀多個同一主題的文本,在相互交融中,形成一種開放性的語文閱讀、立體教學模式。用“單元主題”統(tǒng)領整個教學流程,采用1+X,一篇帶一篇,一篇帶幾篇,一篇帶整本書閱讀的方式,課堂教學中做到精讀少講,切實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海量閱讀,實現閱讀教學的高效。通過主題閱讀的開展,使學生碎片知識系統(tǒng)化、單一閱讀豐富化、經典作品系列化,從而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學習。當“主題閱讀”遇上“民間故事”,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語文濃厚的興趣,喚醒了閱讀意識,提高了閱讀能力。
【關鍵詞】主題閱讀;故事;閱讀能力
主題閱讀是以教學單元主題為樞紐,用“單元主題”統(tǒng)領整個教學流程,采用1+X,一篇帶一篇,一篇帶幾篇,一篇帶整本書閱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海量閱讀,實現閱讀教學的高效。從《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書的片段記載中,我國古代神話不僅是非常豐富的,而且是相當優(yōu)美的。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民間故事就像青草地上璀璨的明珠一樣吸引著天真的孩童,我做了立項重點課題《主題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當“民間故事”遇上“主題閱讀”,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語文濃厚的興趣,喚醒了他們的閱讀意識,也快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解讀文本,精準備課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師處理下呈現出的狀態(tài)也截然不同,要想上好學生感興趣的語文課,第一步要做的并不是研究教法和學法,而應是教師要深入解讀文本?!逗桒B》是選自元末明初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卷十五》。敘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壘巢的不同態(tài)度和不同結果,說明了好逸惡勞、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本文是一篇運用對比手法寫的童話。全文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寫喜鵲和寒號鳥是鄰居。第二部分寫冬天快到了,喜鵲忙著壘巢準備過冬,而寒號鳥卻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壘巢。第三部分寫冬天到了,喜鵲住在溫暖的窩里,寒號鳥得過且過,還是不肯壘巢。第四部分寫寒冬臘月,喜鵲在溫暖的窩里熟睡,寒號鳥卻凍死了。
二、研究策略,課堂實施
如何喚醒學生的閱讀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主題閱讀的的理念就成功地詮釋了它,以統(tǒng)編版教材二年級《寒號鳥》為例,我做了一下教學策略的實踐與研究,立足教材、重組教材、創(chuàng)編故事,成功地上了一節(jié)區(qū)級的研討示范課,頗有成效。
(一)關鍵生字,引入新課
對于這種故事性文體特征的課文,我引導學生按照“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演故事—編故事”的模式進行,在第一課時安排“聽故事、讀故事”。在這第二課時的“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用“讀故事、講故事”引入情境,1.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許多生字,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2個生字,(教學生字:朗、陣,組詞、練習寫字,評價。)2.在課文中找到帶有“幾陣秋風”這個短語的句子。(出示“故事大王”評價表),它是這樣編的(出示句子),如果是你來編,這句你會怎么編?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情境中。
(二)自學提示,批注閱讀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提倡個性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和效率,批注式閱讀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教師應教給學生圈點批注的方法,并通過督促檢查,使其形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1.探究學習一:批注閱讀課文2-8自然段,邊讀故事邊找句子,用? ? 畫出表示天氣冷的句子。
2.師小結:故事就是按照時間的推移和天氣的變化來講的,在冬天到來之前,喜鵲和寒號鳥分別是怎么做的?
(三)角色朗讀,情境體驗
在這節(jié)課中,我重視角色的指導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體驗,在體驗中創(chuàng)編。
師:請問“喜鵲”,當你看到寒號鳥這樣,你怎么勸說它呀?(一、二組學生站起來,面對“寒號鳥”講故事。再指名,創(chuàng)編故事——請問這只喜鵲,當你去銜草做窩,你看到寒號鳥這樣,你怎么勸?)
師:請問“寒號鳥”,你們怎么回答的呀?(三、四組學生坐著面對“喜鵲”講故事。再指名,創(chuàng)編故事——請問這只寒號鳥,當喜鵲來勸你時,你怎么回答?)
(課件出示:對話的句子——對比讀,你發(fā)現了什么?句子的格式三字、四字,讀起來很有節(jié)奏,像唱歌一樣。)你們剛才怎么勸說的?根據這樣的格式,我們重新創(chuàng)編一次?(出示填空題)
{過渡}:這么懶惰的寒號鳥,不聽勸告,冬天說到就到,你們看——(出示片段一句子。)
(四)找故事點,訓語言點
片段一:寒號鳥在崖縫里凍得直打哆嗦,……明天就做窩。
1.我會說:累得_____________? ? ? 熱得_____________
2.我會編:
寒號鳥聽了喜鵲的勸說,跟著喜鵲出去找枯草,它東尋西找,累得_____________,不停地叫著:“哎呀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要睡覺?!?/p>
夏天說到就到,太陽火辣辣地照著。寒號鳥在崖縫里熱得_____________,不停地叫著:“_____________,好熱呀,太陽曬死我,_____________。”
【過渡】一句“明天就做窩”,讓我們想起了《明日歌》(出示,女生讀)
(五)精講故事,巧編故事
師:你們看,寒冬臘月,大雪紛飛。你們聽——(圖片、音頻)
片段二:北風像獅子一樣狂吼,崖縫里冷得像冰窖。寒號鳥重復著哀號:“哆啰啰,哆啰啰,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p>
1.探究學習二:批注閱讀第8自然段,用“~~~”畫出一個比喻句。
2.我會說:凍得像
3.我會編:
寒冬臘月,大雪紛飛。喜鵲住在溫暖的窩里,寒號鳥住在冷得像冰窖的崖縫里,縮成一團,凍得像? ? 。寒號鳥重復著哀號:“____________,太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天就做窩?!?/p>
(六)以文帶文,拓展閱讀
我校采用主題閱讀的“兩翼教材”,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一主兩翼”課程體系,“一主”是課內的統(tǒng)編版教材,“兩翼”是《新主題閱讀》(1-3年級)《主題讀寫》(4-6年級)和《你讀我誦》(1-3年級)《經典誦讀》(4-6年級),“兩翼教材”像張開的一對翅膀,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素材,在課內學到的學習方法,遷移到這2本同主題的短文、詩歌閱讀中去,實現“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大語文觀。
1.自由讀主題閱讀的“兩翼”教材《懶惰的烏鴉》,思考:這只烏鴉和寒號鳥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懶惰)
2.從哪里看出烏鴉的懶惰?畫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出示相關句子)
3.烏鴉的懶惰最終帶來了什么后果?(指名回答)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自由回答)
5.出示《明日歌》中的句子: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三、牛刀小試,初見成效
經過創(chuàng)編一個片段的小故事之后,學生們按捺不住思維的火花,紛紛躍躍欲試地進行再創(chuàng)編一則完整的《新寒號鳥》的故事。布置回家作業(yè)后,第二天的學生作品展示,讓我大吃一驚、耳目一新,他們的大膽想象,巧妙創(chuàng)編,語言之豐富,真是不容小覷,可見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正悄然提升。
在這次區(qū)級的研討示范課的課堂教學中,評課老師都大加贊賞——以上這份的教學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落實得很到位。這樣的教學策略高效,從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感受、理解,到學生對故事的評價、鑒賞能力,都層次分明、層層深入。既立足教材,又活用教材。備課設計時抓住課后問題的語言訓練點,課堂中靈活地融合到文本教材中的重點片段教學,始終圍繞著教材中的2位主人公“喜鵲”和“寒號鳥”來進行創(chuàng)編故事,從一句話創(chuàng)編到一個片段的創(chuàng)編,由一個片段的創(chuàng)編到《新寒號鳥》整個故事的創(chuàng)編。
老師在教學實施中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意識,又注重學生語言積淀、情感體驗及良好語感的形成。在課堂上也提高了學生閱讀的速度和對閱讀主題的概括能力,教師的引導步步為營,使學生在讀中悟,悟中思,思中辨,辨中編。學生的創(chuàng)編的作品也就呼之欲出、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