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磊 馬飛 王靜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在急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HD)治療中的抗凝作用。 方法 100例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 按治療時間先后順序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 每組50例。接受血液透析過程中, 研究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參照組患者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凝血指標[凝血時間(CT)、凝血酶原時間(PT)、血小板計數(shù)(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變化情況與臨床治療指標(出血、穿刺點壓迫止血時間)情況。結(jié)果 研究組患者CT(12.50±3.17)min、PT(13.54±7.56)s、PLT(181.64±21.57)×109/L、APTT(53.60±10.52)s;參照組患者CT(16.71±5.21)min、PT(13.41±7.64)s、PLT(172.56±16.63)×109/L、APTT(70.55±12.64)s;治療后, 兩組患者P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86, P=0.932>0.05);研究組患者CT、PLT、APTT優(yōu)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881、2.357、7.288, P=0.000、0.000、0.000<0.05)。研究組患者無出血、穿刺點壓迫止血時間(7.43±1.25)min; 參照組患者出血4例、穿刺點壓迫止血時間(12.64±1.56)min;研究組患者出血例數(shù)少于參照組, 穿刺點壓迫止血時間短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t=4.167、18.429, P=0.041、0.000<0.05)。 結(jié)論 將低分子肝素應(yīng)用于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的效果明顯, 可有效防止血液凝固, 同時不加重出血, 故可在臨床中大規(guī)模運用。
【關(guān)鍵詞】 低分子肝素;急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抗凝
在目前臨床中常用血液透析治療保障急性腎功能衰竭, 而防止凝血是確保治療進展順利的重要前提[1]。持續(xù)性抗凝作為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必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當激活凝血機制后可對血液透析的療效產(chǎn)生較大影響。普通肝素屬于抗凝劑的一種, 被廣泛應(yīng)用于血液透析治療中, 雖能起到一定抗凝作用, 但也會增加出血的風險性, 嚴重時還可能引發(fā)大出血, 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低分子量肝素屬于一種新型抗凝藥物, 與普通肝素相比, 其抗凝作用更為明顯, 且出血風險性較低。因而,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探討分析低分子肝素在急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療中的抗凝作用,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接收并予以治療的100例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治療時間先后順序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 每組50例。研究組患者中男24例, 女26例;年齡27~74歲, 平均年齡(50.50±27.50)歲。參照組患者中男27例, 女23例;年齡27~75歲, 平均年齡(50.50±28.50)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颊呒捌浼覍偻獗敬窝芯坎⒑炗喼橥鈺?, 且本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
1. 2 方法 在接受血液透析過程中, 參照組患者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療, 于透析開始前靜脈注射普通肝素2000 U, 后續(xù)3 h內(nèi)注射普通肝素共1000 U, 并在透析治療結(jié)束前 1 h停用。研究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 在透析治療開始前靜脈注射4000 U低分子肝素, 透析過程中不需再次給予, 若患者在后續(xù)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異常反應(yīng)可給予2000 U。且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對所有患者穿刺點壓迫止血時間及出血情況予以觀察并有效記錄。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是否順利:若需判定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是否順利, 對其管道內(nèi)部及透析器內(nèi)部是否出現(xiàn)凝血現(xiàn)象予以觀察即可, 其中透析管道凝血為2級、透析器凝血為1級, 未凝血為0級。后續(xù)在投透析過程中還需明確是否存在出血情況及過敏情況。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后凝血指標(CT、PT、PL、APTT)變化情況與臨床治療指標(出血、穿刺點壓迫止血時間)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治療后凝血指標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CT(12.50± 3.17)min、PT(13.54±7.56)s、PLT(181.64±21.57)×109/L、APTT (53.60±10.52)s;參照組患者CT(16.71±5.21)min、PT(13.41± 7.64)s、PLT(172.56±16.63)×109/L、APTT(70.55±12.64)s; 治療后, 兩組患者P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86, P=0.932 >0.05);研究組患者CT、PLT、APTT優(yōu)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881、2.357、7.288, P=0.000、0.000、0.000 <0.05)。
2. 2 兩組臨床治療指標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無出血、穿刺點壓迫止血時間(7.43±1.25)min;參照組患者出血4例、穿刺點壓迫止血時間(12.64±1.56)min;研究組患者出血例數(shù)少于參照組, 穿刺點壓迫止血時間短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t=4.167、18.429, P=0.041、0.000<0.05)。
3 討論
臨床中急性腎功能衰竭屬于發(fā)病率較高的危重疾病, 若未接受及時、高效的治療可發(fā)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 不利于患者身體健康, 嚴重時可引發(fā)死亡[2]。在生活若存在2周及2周以上少尿甚至無尿情況, 同時伴隨水鈉潴留、消化道疾病、代謝性酸中毒等尿毒癥相關(guān)癥狀應(yīng)給予重視, 提高警惕, 及時至醫(yī)院接受治療。若在早期確診后需第一時間開展血液透析治療, 有效對患者無尿期或少尿期予以縮短, 對患病期間出現(xiàn)的病理性生理病變進行有效糾正, 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 加快患者機體康復(fù)。以往, 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期間一般運用普通肝素達到抗凝目的, 但可造成高危出血風險, 因此降低血液透析治療中的危險性, 保障治療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普通肝素為有效預(yù)防血液透析管道與透析器內(nèi)部血液凝固, 效果顯著, 且已在臨床獲得廣泛認可[3]。但其不能有效降低患者透析出血風險, 臨床為避免此種情況, 通常嘗試過無肝素血液透析治療, 但在透析期間血流量不足或透析器內(nèi)部凝血等情況發(fā)生幾率較大。新型低分子肝素的有效運用更具優(yōu)越性, 其在發(fā)揮抗凝作用同時可降低患者出血幾率, 相較而言生物利用率更高, 臨床運用過程亦快捷、安全。相較于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不易與血清蛋白及血管內(nèi)皮細胞結(jié)合, 親和力較低, 具備更長的半衰期, 慢性腎衰竭時代謝速度較慢, 因此一般情況下在透析前給藥一次即可, 無需在透析治療過程中給予[4]。低分子肝素主要通過對凝血因子Xa予以選擇性作用從而發(fā)揮自身抗凝效果。若分析量<5000 Da, 其具備較強FXa活性, 可對FXa進行有效抑制, 同時不會延長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本研究中研究組應(yīng)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顯著, 透析器及透析管道內(nèi)均未出現(xiàn)凝血現(xiàn)象, 且透析治療過程中及透析治療后亦為出現(xiàn)情況出現(xiàn), 同時對穿刺點壓迫止血時間予以了有效縮短, 進一步證明低分子在透析治療時對患者機體影響較小, 更具安全性[5-8]。
本研究中研究組實施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相較于參照組實施普通肝素抗凝治療而言更具優(yōu)勢, 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 兩組患者P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86, P=0.932 >0.05);研究組患者CT、PLT、APTT優(yōu)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881、2.357、7.288, P=0.000、0.000、0.000 <0.05)。研究組患者出血例數(shù)少于參照組, 穿刺點壓迫止血時間短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t=4.167、18.429, P=0.041、0.000<0.05)。
綜上所述, 將低分子肝素應(yīng)用于急性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過程中優(yōu)勢明顯, 可在預(yù)防血液凝固的同時降低出血風險, 因此可在臨床中廣泛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王惠, 任建光. 低分子肝素與阿加曲班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作用比較.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6, 16(7):1024-1026.
[2] 陳銀杏. 低分子肝素兩種不同給藥途徑在血液透析中的效果評價. 按摩與康復(fù)醫(yī)學, 2017, 8(14):53-54.
[3] 左顯明. 低分子量肝素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質(zhì)代謝的影響分析. 醫(yī)藥前沿, 2016, 6(22):116-117.
[4] 王兆成. 普通肝素與低分子肝素鈣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療效分析. 中外醫(yī)療, 2016, 35(25):137-138.
[5] 李玲, 倪春燕. 腦干出血伴急性腎衰竭1例床旁血液凈化枸櫞酸抗凝治療及臨床護理. 齊魯護理雜志, 2016, 22(3):94-95.
[6] 劉芝萍, 徐萍飛. 低分子量肝素用于急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療33例. 中國藥業(yè), 2013, 22(9):108-109.
[7] 蔣洪燕, 張慧惠, 劉君. 超小劑量肝素在血液凈化治療中的療效探討. 中外健康文摘, 2014, 11(11):131-132.
[8] 段淑芬, 馬茜, 郭麗娟. 不同抗凝法在血液透析中的應(yīng)用價值. 大家健康(學術(shù)版), 2016, 10(10):116-117.
[收稿日期:201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