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才能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在筆者看來,我們要從社會大環(huán)境入手,讓學校教育與社會大環(huán)境的發(fā)展能夠同步進行。在教育環(huán)境中融入更多的時代元素,從而影響學生的思想,影響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我們還要從教師的發(fā)展入手,教師是學校教育活動中起決定作用的元素,教學活動的設計開展,都需要教師來主導。當然我們還需要從學生的發(fā)展入手,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遵循學生的發(fā)展天性,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創(chuàng)新型人才。那么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實踐中,如何提升教學效率呢?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方法
作為初中數學教育者,在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筆者總是在思考如何才能提升教學效率。在筆者看來,要想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進行多元化的設計。我們要從教學資源入手,用生活化的資源,用有時代氣息的資源,來整合我們的教材資源。我們要從教學方法的改革入手,關注學生主體地位實現,關注學生能力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還要從教師提升教學能力入手,教師是教育活動中的決定元素。只有教師能夠展現出教學魅力,他們才能構建優(yōu)化課堂。因此,筆者認為,要想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高效化,就需要不斷的進行課程改革,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本文中筆者就對初中數學教學,如何實現高效化進行了分析。
一、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要能發(fā)揮實效
通過觀察多媒體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我們不難發(fā)現。很多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技術方面存在問題。他們應用多媒體技術,只能構建出生動有趣、娛樂性強的課堂,但是卻并沒有發(fā)揮出預期的實效。筆者認為,這樣的應用效果、應用方法其實是對多媒體技術資源的一種浪費。因此,筆者認為,作為初中數學教育者要具備應用這種新技術的能力。讓它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出實效。比如說,教師從網上下載的課件,是按照課本的知識點進行展示,那么對學生來說是不合適的。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基礎知識問題,如果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好,已經通過自學可以掌握一部分,那么就可以恰當地安排一些重點進行學習。已經學會的知識,只需要溫習和檢測一下就好了,并不需要再花時間去講解。所以再好的課件也得根據學生的需要去選擇,幻燈片制作時要注重實用性和精簡性,特別要和教案相結合,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廣度和深度,這樣學生有可能在跟不上的情況下,注意力就轉移了。在課件的制作上,一定要有重點,嚴格按照教案的需求,參照學生的基礎知識來制作。
二、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能夠成為主動型的學習者,根源之一就在于他們對于所學內容存在興趣。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為什么會出現大量的學困生,主因之一是數學知識思維性強相對枯燥。而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在筆者看來,就是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沒有興趣。因此筆者建議,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時,要想提升教學效率,就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發(fā)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相似三角形中黃金分割點”時,教師可以進行一些課前導入,“人們在對美好的事物觀察時,總是喜歡流連忘返,在人們的印象中,也有許多美麗的建筑久久讓人不能忘懷,試想一下你們印象里的埃菲爾鐵塔,古埃及的金字塔,還有帶有神話色彩的古希臘帕特農神殿。再試想我國的標志建筑故宮,以及小說和電影里經常會出現的巴黎圣母院,大家有沒有想到一個共同點?這些建筑之所以美麗,是不是有什么科學定理在里面呢?”通過這樣一段文字的導入,學生會開始思考,真的存在一種這樣的定理嗎?然后試圖去尋找這些建筑里的共同點。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出黃金分割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明白黃金分割的內涵以及黃金三角形的意義。將所學的知識和各個領域相結合,總有一些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在講解知識點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作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通過這種趣味教學語言的導入,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且使知識在學生腦海中根深蒂固,這是高效課堂能夠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 適度放手構建開放課堂
初中學生自我意識強烈,他們愿意參與學習活動。只是在學習活動中,他們愿意發(fā)揮的是自我價值。因此,筆者建議,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時,我們要適度放手,構建開放化課堂,將課外活動充分的利用起來,將數學實驗活動積極地利用起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其實在筆者看來,所謂高效課堂,體現的就是學生領悟的效率和質量。將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非常必要的。所以高效課堂貴在建立以學生為中心,讓所有的教學活動和方法都以學生為主。在初中課堂上,教師要放手,可以讓學生根據已知問題去發(fā)現問題,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已知的知識點去設計問題。
四、 形成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如果偏離了思維性,自然也就失去了數學本色。作為初中數學教育者,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知識,擁有的是數學學習素養(yǎng),而不僅僅是解題能力。在筆者看來,就要加強思維訓練。在日常的生活實踐中,在課堂活動中,讓學生自己應用自己的頭腦,不斷的猜想。讓學生用自己的雙手,不斷探究。通過實踐,我們可以發(fā)現,在數學的思維模式中,通常要遵循“發(fā)現—分析—解決—再發(fā)現”的過程,這是數學的科學學習方法。在講解習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有效地對同一類型的題進行有效歸納:哪些是同一類型的題?相似點在哪里?區(qū)別又在哪里?讓學生多去思考和發(fā)現問題,那么當學生看到這一類題時,就有可能收獲另一類題。在對知識進行傳授的同時,教師應該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多加鼓勵,讓他們懂得提出疑問、發(fā)現疑問和解決疑問,從而培養(yǎng)他們勤于思考的習慣。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在筆者看來,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我們需要從社會大環(huán)境中吸取新時代的教育元素。轉變教師理念,從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構建積極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拓寬學習空間。從而讓學生擁有會學能力,完成數學學習任務,只有這樣,我們的初中數學教育目標才能高效化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魏光明.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0).
[2]張震民.新課程下初中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策略研究[J].報刊薈萃,2018(5).
作者簡介:
任虹玲,重慶市,重慶市石柱縣回龍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