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 董彥邦 岳衛(wèi)平 藍 曄
(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200240)
原創(chuàng)(originality)是原始性創(chuàng)新的簡稱,是科學創(chuàng)新的最高形式。所謂原始性創(chuàng)新,指的是通過科學實驗和理論研究探索事物的現象結構、運動及其相互作用規(guī)律的過程,或者運用科學理論解決經濟社會發(fā)展中關鍵的開創(chuàng)性的科學技術問題的過程。[注]沈超、王學力.原始性創(chuàng)新的影響因素及其機制與模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08): 11-13.原始性創(chuàng)新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基礎研究,是對未知世界知識的探索,如數學、物理、生物中的基礎性課題等;第二個層面是重大發(fā)展攻關,是從人類、區(qū)域發(fā)展的角度組織的研發(fā)攻關,如國際間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我國的“兩彈一星”計劃等;第三個層面是針對提升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而開展的研發(fā)活動,如新藥的研制、芯片設計等。[注]陳雅蘭.原始性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40-44.
原創(chuàng)研究是一流大學重要的使命與責任之一。有學者指出一流大學與原始創(chuàng)新存在互動關系: 一方面,一流大學對原始創(chuàng)新有著突出的貢獻,一是大學的教授直接做出原始創(chuàng)新成果;二是大學培養(yǎng)的學生在其他崗位上做出原始創(chuàng)新成果;另一方面,原始創(chuàng)新對建設一流大學同樣有著強大的推力,這種推力主要表現在: 有助于提升大學的學術聲譽;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學術層次;有助于吸納教育經費;有助于建設一流實驗室。[注]楊寧、王建東、馮志敏.試論原始創(chuàng)新與一流大學的互動關系[J].高教探索,2001(02): 60-62.因此,提升一流大學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不僅有利于一流大學建設,也有利于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建設。
目前沒有發(fā)現對一流大學原創(chuàng)研究進行評價的專門文獻。與一流大學原創(chuàng)研究評價相關的文獻大多集中在高校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方面。李玉瓊、鄒樹梁、孟娟(2007)[注]李玉瓊、鄒樹梁、孟娟.我國高校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設計[J].南華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7(03): 24-27.在分析創(chuàng)新能力演化規(guī)律、原始創(chuàng)新的特點及內容、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3原則的基礎上,設計了由4個一級指標(基礎支撐能力、投入能力、產出能力、管理能力)、12個二級指標和40個三級指標構成我國高校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對指標設置進行了闡述。李海超、張赟、陳雪靜(2015)[注]李海超、張赟、陳雪靜.我國高科技產業(yè)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07): 118-121.從人力資源投入、科研經費投入、環(huán)境支撐以及產出水平四個方面構建我國高科技產業(yè)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高科技產業(yè)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了評價與分析,并提出了提升高科技產業(yè)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的策略。邢紀紅和龔惠群(2017)[注]邢紀紅、龔惠群.高校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基于南京高校的實證研究[J].江蘇高教,017(03): 44-47.構建了由資源水平、創(chuàng)新氛圍、管理水平和產出水平四個方面構成的高校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以南京高校調查問卷所得數據為研究樣本進行實證分析,證明了所構建的指標體系的有效性?;谝延邢嚓P文獻,我們發(fā)現高校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差異較大,指標體系的設計缺乏國際可比性,實證研究也較少。
鑒于此,本研究對一流大學原創(chuàng)研究進行定量評價,即對一流大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社會科學研究方面原始創(chuàng)新的水平與能力進行定量評價與比較,并選擇國內外四組樣本進行試測。在科技強國的時代背景下,對我國一流大學原創(chuàng)研究水平與能力進行客觀評價,有利于找準一流大學建設過程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尋找未來發(fā)展的突破點。本研究選擇世界頂尖大學,探究其科研卓越的原因,以對我國一流大學原創(chuàng)研究能力的提升提出有價值的政策建議。
研究發(fā)現,能夠反映一流大學原創(chuàng)研究并對大多數中國一流大學都有意義的指標并不多。比如諾貝爾獎作為原創(chuàng)研究的代表與標志,是原創(chuàng)研究的最高層次。但是目前中國一流大學獲得諾貝爾獎的數量太少,僅北京大學有一名校友(屠呦呦)獲獎,教師隊伍在諾貝爾獎方面并沒有實現零的突破。因此,諾貝爾獎不太適用于評價現階段中國一流大學的原創(chuàng)研究。在充分考慮指標的代表性、現實性與可比性的基礎上,本研究擬定了一流大學原創(chuàng)研究評價的三個指標,分別是: 突破性研究論文、國際權威期刊論文、前沿研究方向的活躍度。盡管這三個指標都是與論文相關的指標,但都不是普通的論文指標,而是與原創(chuàng)研究關系相當密切的三個論文指標,理由如下:
1. 突破性研究論文
《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在學術界被公認為世界頂級科技期刊。《自然》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由英國麥克米倫出版社出版,自1869年創(chuàng)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刊載論文幾乎覆蓋了所有自然科學領域。[注]馬麗娜.科技論文合著現象發(fā)展趨勢研究——以英國《自然》雜志為例[J].情報探索,2010(10): 10-12.《自然》以報道科學世界中的重大發(fā)現、重要突破為使命,要求科研成果新穎,引人注意,且該項研究在該領域之外具有廣泛意義,無論是報道一項突出的發(fā)現,還是某一重要問題的實質性進展,均應使其他領域的科學家感興趣。[注]本刊編輯部.英國《自然》雜志簡介[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7(10): 1040.《科學》由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主辦和發(fā)行,經過同行評議,發(fā)表重要的原創(chuàng)研究成果、綜述,并分析當前科學研究與科學政策。[注]Science: Information for authors[EB/OL].[2018-12-19]. http://www.sciencemag.org/authors/science-information-authors.因此,《自然》《科學》期刊的論文(簡稱N&S論文),是突破性研究論文的標志。雖然有些N&S論文并非原創(chuàng),但并不影響其代表突破性研究的水平。
2. 國際權威期刊論文
每個學科都有一些公認度比較高的國際權威期刊,2018年上海軟科(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公布了41個領域123本國際權威刊物。調查結果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知名和有影響力的領導者,并以透明的方式向公眾展示。[注]ShanghaiRanking Academic Excellence Survey 2018 Methodology [EB/OL].[2018-11-21]. http://www.shanghairanking.com/subject-survey/survey-methodology-2018.html.
截至2018年5月,軟科調查了來自世界前100所大學的教授。他們來自不同的學科領域,其中許多是他們所在學院或部門的負責人,要求他們列出所在學科的頂尖期刊(the top tier journals)。[注]ShanghaiRanking Academic Excellence Survey 2018 Methodology[EB/OL].[2018-11-21]. http://www.shanghairanking.com/subject-survey/survey-methodology-2018.html.一本期刊被認定為某個學科的頂尖期刊需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至少獲得2票;得票數達到或超過本學科參加調查總人數的一半,或者得票數在本學科位列第一。[注]軟科.“學術卓越調查”: 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指標揭秘[EB/OL]. [2018-11-19]. http://www.zuihaodaxue.com/news/20180718-685.html.
鑒于此,這些國際權威期刊上的論文能代表學科原創(chuàng)研究的最高水平。雖然目前軟科還沒有調查全部的學科,但是已經涵蓋了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大多數主流學科,[注]學科列表: 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態(tài)學、機械工程、電子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生物醫(yī)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納米科學與技術、能源科學與工程、水資源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遙感技術、冶金工程、生物學、獸醫(yī)學、臨床醫(yī)學、公共衛(wèi)生、口腔醫(yī)學、護理學、藥學、經濟學、統(tǒng)計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心理學、工商管理、金融學、管理學、旅游休閑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圖書情報科學。資料來源: 軟科.“學術卓越調查”: 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指標揭秘[EB/OL]. [2018-11-19]. http://www.zuihaodaxue.com/news/20180718-685.html.所以對一流大學在這些國際權威期刊上的論文進行統(tǒng)計是有意義的。
3. 前沿研究方向的活躍度
科睿唯安(當時為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yè)部)2013年開始發(fā)布《研究前沿》(ResearchFronts)報告,通過持續(xù)跟蹤全球最重要的科研和學術論文,研究分析論文被引用的模式和聚類,特別是成簇的高被引論文頻繁地共同被引用的情況,可以發(fā)現研究前沿。[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和科睿唯安.2017研究前沿[EB/OL]. [2018-12-19]. http://swgk.imech.ac.cn/download/2017/12/7/83643.pdf.當一簇高被引論文共同被引用的情形達到一定的活躍度和連貫性時,就形成一個研究前沿,而這一簇高被引論文便是組成該研究前沿的核心論文。[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和科睿唯安.2017研究前沿[EB/OL]. [2018-12-19]. http://swgk.imech.ac.cn/download/2017/12/7/83643.pdf.研究前沿的分析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揭示科學研究的脈絡。[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和科睿唯安.2017研究前沿[EB/OL]. [2018-12-19]. http://swgk.imech.ac.cn/download/2017/12/7/83643.pdf.研究前沿是由一組高被引的核心論文和一組共同引用核心論文的施引文獻組成。核心論文來自ESI數據庫中的高被引論文,即在同學科同年度中根據被引頻次排在前1%的論文。這些有影響力的核心論文的作者、機構、國家在該領域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和Clarivate Analytics.2016研究前沿[EB/OL]. [2018-10-05]. http://swgk.imech.ac.cn/download/2016/12/23/141823.pdf.通過對該研究前沿的施引文獻的分析,可以發(fā)現該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發(fā)展方向。[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和科睿唯安.2017研究前沿[EB/OL]. [2018-12-19]. http://swgk.imech.ac.cn/download/2017/12/7/83643.pdf.
“研究前沿”中原發(fā)性原創(chuàng)發(fā)現雖然比較少,但如CRISPR/Cas基因組編輯技術[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yè)部、新興技術未來分析聯合研究中心.2014研究前沿[EB/OL]. [2018-10-05]. http://www.whiov.ac.cn/xwdt_105286/kydt/201411/W020141111411139459501.pdf.、希格斯玻色子[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yè)部、新興技術未來分析聯合研究中心.2014研究前沿[EB/OL]. [2018-10-05].、引力波[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yè)部、新興技術未來分析聯合研究中心.2015研究前沿[EB/OL]. [2018-12-19]. http://www.199it.com/archives/398814.html.等原創(chuàng)性研究也都很快在研究前沿中得以體現,而研究前沿中的繼發(fā)性原創(chuàng)發(fā)現的占比還是比較高的,如PD-1/PD-L1免疫抑制劑應用[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和科睿唯安.2018研究前沿[EB/OL]. [2019-05-17]. http://www.199it.com/archives/790175.html.的最新進展和冷凍電鏡[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和科睿唯安.2017研究前沿[EB/OL]. [2018-12-19]. http://swgk.imech.ac.cn/download/2017/12/7/83643.pdf.的應用。此外,ESI中的“研究前沿”與科學家認為的前沿研究問題不同,“研究前沿”更多的是對研究熱點的揭示,但是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前沿研究方向的活躍度?;钴S就代表有潛力,因此,我們認為對“研究前沿”的貢獻代表原創(chuàng)性或突破性研究的潛力。
本研究在對上述三個指標進行清晰界定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一流大學原創(chuàng)研究的實際表現與認可程度,經過多次試測,確立了較為合理的統(tǒng)計方法。三個指標的定義與統(tǒng)計方法見表1。
表1 指標界定與統(tǒng)計方法
1. 定量比較的樣本
依據20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選取國際、國內各兩組樣本,分別是: 世界頂尖大學組、世界一流大學組、中國頂尖大學組、中國一流大學組。
國際組共選出20所大學: 從2017年ARWU大學排名Top25中選10所組成世界頂尖大學組;[注]世界頂尖大學組的樣本包括: 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從2017年ARWU大學排名前76—100中選10所組成世界一流大學組。[注]世界一流大學組的樣本包括: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普渡大學、莫那什大學、羅格斯大學、波士頓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悉尼大學、名古屋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
國內組共選出32所大學: 2017年ARWU大學排名Top150的6所中國一流大學組成中國頂尖大學組;[注]中國頂尖大學組的樣本包括: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2017年ARWU大學排名前150—500名的26所中國一流大學組成中國一流大學組。[注]中國一流大學組的樣本包括: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東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大學、蘭州大學、南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中國農業(yè)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大學。
2. 案例分析的樣本
本研究選取的案例樣本是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原因如下: 1) 科研表現卓越。斯坦福大學在2017年ARWU[注]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7[EB/OL].[2018-06-15].http://www.shanghairanking.com/ARWU2017.和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注]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18[EB/OL].[2018-06-15].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8.中均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5月,共有1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注]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Facts at a Glance[EB/OL].[2018-06-20].http://facts.stanford.edu/.27位圖靈獎獲得者。[注]Chronological listing of A.M. Turing Award Winners.[EB/OL].[2018-06-19]. https://amturing.acm.org/byyear.cfm.2) “學術尖端”(steeples of excellence)計劃為斯坦福大學成為世界上杰出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做出了直接貢獻。副校長弗里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冷戰(zhàn)時期提出的“學術尖端”規(guī)劃,樹立了追求卓越的戰(zhàn)略目標,加快了斯坦福大學走向卓越的步伐。鑒于此,本研究以斯坦福大學為案例探究世界頂尖大學科研卓越的原因。本研究對一系列特曼“學術尖端”戰(zhàn)略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比較與綜合,探究其在斯坦福大學發(fā)展歷史進程中對原創(chuàng)研究的促進作用。
在數據收集、定量統(tǒng)計的基礎上,以世界一流大學組為基準,對數據進行處理,比較分析四組樣本在三個指標上的表現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在“突破性研究論文”方面,世界頂尖大學組平均得分為3.03分,在四組樣本中明顯處于領先地位。中國頂尖大學組平均得分超過世界一流大學組,但是與世界頂尖大學組差距較大,中國一流大學組在這一指標上的表現較弱,見表2。
表2 “突破性研究論文”平均得分分組比較
中國頂尖大學組中,清華大學的得分明顯領先,是唯一一所得分超過世界頂尖大學組個別大學得分的中國大學,但是距離世界頂尖大學組的平均得分還有較大差距。北京大學的表現也不錯,得分高于世界一流大學組的平均分。中國科技大學略低于本組平均分。這三所大學之間的得分差距比較大。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在這一指標上的得分差距較小,見圖1。
圖1 中國頂尖大學組突破性研究論文得分
中國一流大學組中,一半以上大學的得分超過本組平均得分,但是有7所大學在這個指標上的得分為0。其中,得分最高的是中國農業(yè)大學,其次是廈門大學。這兩所大學在這一指標上的得分甚至超過了中國頂尖大學組中的某些大學。中山大學在這一指標上的表現與中國頂尖大學組中的部分大學得分基本相當,見圖2。
圖2 中國一流大學組突破性研究論文得分
研究結果顯示,在“國際權威期刊論文”方面,世界頂尖大學組平均得分最高,中國頂尖大學組的平均得分超過世界一流大學組,與世界頂尖大學組略有差距,中國一流大學組在這一指標上的表現最弱,與世界一流大學組略有差距,見表3。
表3 “國際權威期刊論文”平均得分分組比較
在中國頂尖大學組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表現較好,得分甚至超過世界頂尖大學組的某些大學,清華大學的得分超過了世界頂尖大學組的平均得分,詳見圖3。在中國一流大學組中,南京大學明顯領先,得分超過了中國頂尖大學組的平均分;其次是武漢大學,在這一指標上的得分超過了中國頂尖大學組的部分大學,詳見圖4。
圖3 中國頂尖大學組國際權威期刊論文得分
圖4 中國一流大學組國際權威期刊論文得分
研究結果顯示,在“前沿研究方向的活躍度”方面,世界頂尖大學組平均得分最高,中國頂尖大學組的平均得分明顯高于世界一流大學組,但離世界頂尖大學組還有明顯差距,中國一流大學組的平均得分最低,詳見表4。
表4 “前沿研究方向的活躍度”平均得分分組比較
中國頂尖大學組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得分較高,超過本組平均得分,但是沒有達到世界頂尖大學組的平均得分,見圖5。中國一流大學組有9所大學得分超過世界一流大學組的平均得分,但是沒有一所超過中國頂尖大學組的平均得分。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的得分較高,接近中國頂尖大學組的平均得分,甚至超過中國頂尖大學組的部分大學,見圖6。
圖5 中國頂尖大學組前沿研究方向的活躍度得分
圖6 中國一流大學組前沿研究方向的活躍度得分
斯坦福大學始建于1891年,經過近130年的建設與發(fā)展,從美國西部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性大學,發(fā)展成為一所聞名遐邇的世界頂尖大學。它的迅速崛起,離不開20世紀50年代特曼副校長提出并實施的“學術尖端”(steeples of excellence)戰(zhàn)略計劃。[注]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magazine[EB/OL].[2018-10-16].https://stanfordmag.org/contents/our-opportunity-now.二戰(zhàn)中,特曼認識到政府支持、學校政策和工業(yè)資源在推進大學卓越發(fā)展中的作用,需要聯系三方組成合力,由此形成了大學管理的實施策略,其核心在于推行實用教育,抓住機遇集中力量從學科發(fā)展、人才建設、平臺搭建三方面著手,以提升學校聲譽,吸引政府撥款、企業(yè)投入,并結合科學的學校配套政策,充分利用資金促進學校發(fā)展,[注]OAC. Guide to the Frederick Emmons Terman Papers SC0160[EB/OL].[2018-10-16].https://oac.cdlib.org/findaid/ark: /13030/tf029000zm/entire_text/.用科研成果服務社會和經濟。
“學術尖端”計劃的核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吸引頂尖人才。特曼教授認為,高校的未來在于人才,要成為一流大學,就必須擁有一流的教授,高校的未來在于人才。[注]徐旭東.斯坦福大學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形成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5(01): 47-50.二是樹立若干學術上的頂尖科系。特曼教授把化學、物理和電子工程等學科作為突破口。[注]趙德武.斯坦福大學的實用教育觀與學術尖端計劃[J].世界教育信息,2005(03): 26-27.
斯坦福大學地處偏僻的西部地區(qū),人才流失問題比較嚴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特曼認為斯坦福大學的首要問題是吸引并留住頂尖人才。為此,他提出“學術尖端”計劃。實施這一計劃,斯坦福大學亟須籌集巨額資金。特曼和時任校長華萊士·斯德林(Wallace Sterling)決定通過租賃斯坦福大學的土地獲取資金。于是斯坦福大學租賃了7.5%的土地用于建造高科技產業(yè)的工廠,圍繞促進本??萍紤?zhàn)略發(fā)展規(guī)劃為標準選擇工廠,以極低廉、只具象征性的地租,長期租給工商業(yè)界或畢業(yè)校友設立公司。[注]徐旭東.斯坦福大學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形成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5(01): 47-50.隨著這片土地上的企業(yè)越來越多,土地很快供不應求,學校應需擴大出租土地面積,[注]解計洪、李真真.三螺旋理論視角下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的發(fā)展路徑分析——以斯坦福大學、華威大學和福州大學為例[J].科技促進發(fā)展,2018,14(06): 521-527.由此孕育了后來聞名世界的斯坦福工業(yè)園區(qū)——“硅谷”,匯聚了世界頂尖技術和精英人才,特曼也因此被稱為“硅谷之父”。[注]Stanford University. A History of Stanford [EB/OL].[2019-04-25]. https://www.stanford.edu/about/history/.此舉最終為斯坦福大學籌集了大量資金,大大增強了斯坦福大學的實力。此后,特曼將學校的財力、物力集中起來,用于吸引師資而不是修建建筑物,且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物色出類拔萃的明星教師,選拔招攬優(yōu)秀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研究人員,扭轉學校弱勢學科,如讓一度式微的化學學科迅速發(fā)展成為優(yōu)勢學科;[注]Stanford University. Biography revisits Fred Terman’s roles in engineering, Stanford, Silicon Valley[EB/OL].[2019-5-12]. https://news.stanford.edu/news/2004/november3/Terman-1103.html.帶來學術前沿的研究課題與學術思維,借此吸引頂尖的學生。并組建各類的研究所、實驗室等,支持師生開展各類研究、參與合作研究,[注]Jon Sandelin. Stanford Case Studies[EB/OL][2019-05-13]. https://www.wipo.int/edocs/mdocs/arab/en/wipo idb ip_ryd_07/wipo_idb_ip_ryd_07_1.pdf.促使斯坦福大學由一所地方性高校迅速發(fā)展為全國著名學府,聲譽和實力大大提高,繼續(xù)招攬慕名而來的一流教授和學生,開展科學前沿研究,進一步提升學校聲譽和實力,形成良性循環(huán)。[注]王英杰.在創(chuàng)新與傳統(tǒng)之間——斯坦福大學的發(fā)展道路[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03): 80-86.
“學術尖端”計劃在吸引與留住頂尖人才方面頗有成效。如20世紀50年代早期,斯坦福大學物理系招募到實驗物理學家沃爾夫岡·帕諾夫斯基(Wolfgang K. H. Panofsky)和羅伯特·霍夫施塔特(Robert Hofstadter),展開“粒子加速器”的研究,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世紀50年代中葉,斯坦福大學招募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吸引大批青年才俊共同成立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oratory)并創(chuàng)辦仙童公司,從事2G硅電晶體的研制,對斯坦福大學電子學的發(fā)展及硅谷的形成乃至美國西部電子行業(yè)的繁榮均有關鍵作用。[注]冷戰(zhàn)造就美國大學“黃金時代”——斯坦福大學崛起之管窺[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19(02): 81-92.
在特曼“學術尖端”計劃的指導下,相較于追求學科數量,斯坦福大學更重視學科質量發(fā)展,即取消部分預計發(fā)展成本與產生效益不相稱的學院,集中并科學配置各方資源和力量,[注]張安富、劉興鳳.斯坦福大學創(chuàng)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經驗與啟示[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8(04): 75-80+122.培育化學、物理、電子工程等優(yōu)勢學科,促其發(fā)展為“頂尖學科”,并鼓勵跨學科發(fā)展。[注]Richard C. Atkinson. Foreword to Fred Terman at Stanford[EB/OL][2019-05-13]. http://www.rca.ucsd.edu/speeches/terman_foreword.pdf.最終學校匯集了各領域精英人才,加速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優(yōu)勢學科,并以優(yōu)勢學科為中心向相關基礎學科輻射,[注]張安富、劉興鳳.斯坦福大學創(chuàng)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經驗與啟示[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8(04): 75-80+122.確立本??茖W研究等學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如今三大優(yōu)勢學科早已享譽全球,培養(yǎng)出相應學科的頂尖科學研究人才。
明確了學科的發(fā)展方向以后,斯坦福大學非常重視與企業(yè)之間的互動。如前所述,特曼在推行“學術尖端”戰(zhàn)略的過程中,建立并推動了斯坦福工業(yè)園區(qū)的發(fā)展,此舉樹立了高校與工業(yè)界密切協(xié)作、良性互動的典范。[注]董美玲.“斯坦?!韫取备咝F髽I(yè)協(xié)同發(fā)展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 (18): 64-68.在這段高校與工業(yè)界的協(xié)作關系中,斯坦福大學堅定大學建立學術“尖端”的承諾,[注]Stanford University.“The Advantage of the Research-Intensive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the 21st Century[EB/OL]. [2019-5-13]. https://web.stanford.edu/dept/pres-provost/president/speeches/980503peking.html.一切以科學研究為中心,大致5年為一周期。[注]Stanford University. Scholar examines links between Stanford, Silicon Valley[EB/OL]. [2019-5-13]. https://news.stanford.edu/news/2003/april16/historysusv-416.html.高校為從事高科技產業(yè)的工廠提供了閑置土地和一定的技術和信息保障,[注]徐旭東.斯坦福大學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形成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5(01): 47-50.優(yōu)秀學科帶頭人、學科團隊及形成的科研成果更是成為園區(qū)內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關鍵源頭,營造了良好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文化。而工廠支付的資金為高校提供了聘請一流教師的資金和吸引優(yōu)秀生源的津貼;且園區(qū)高風險但高利潤的創(chuàng)業(yè)和發(fā)展機遇,不僅吸引了來自全美甚至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還為斯坦福大學創(chuàng)造了可貴的師生實習和開發(fā)基地,[注]劉子實、平雪花.斯坦福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經驗及其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19(01): 62-64.師生能夠在園區(qū)中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fā)活動,攻克科研難題,促進學校的科研登上新高,[注]徐旭東.斯坦福大學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形成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5(01): 47-50.助力物理、電子工程等學科水平的不斷提升,培育了優(yōu)質的學科團隊。同時,由于直面企業(yè)的產業(yè)需求,工業(yè)園區(qū)促使斯坦福大學不斷形成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進一步優(yōu)化了學科結構。[注]王亞玲.大學科技園與大學學科建設互動關系解析——基于斯坦福大學建設科技園的經驗[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 (03): 41-43.特曼將大學與企業(yè)的這種共生關系看作是埃茲科維茨(Henry Etzkowitz)所說的“利益的交匯”(confluence of interests),在這種共生關系中,大學與企業(yè)各取所需的逐利行為,在“無形的手”的支配下,最終推動了本地區(qū)乃至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和技術進步,大學的學科水平在此過程中也得到了提升。[注]孟照海.世界一流學科是如何形成的——基于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程學科的比較[J].比較教育研究,2018 (03): 70-75.
盡管斯坦福大學非常重視與企業(yè)的互動,但斯坦福大學將學科建設的核心始終堅定地定位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兩個方面。在與企業(yè)簽訂合同時,特曼也堅持學院對學科發(fā)展的主導權,不讓大學外部的因素干擾或分散學科建設。如斯坦福大學曾單方面解除一個合同,放棄建立一所容納500個床位的醫(yī)院計劃,特曼指出,“醫(yī)學院的首要職能是提供教育,而不是醫(yī)療服務;過多的服務會分散學院的科研活動”,在特曼的領導下,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將學科建設的重心放在教學和科研上,并且在學科建設的主體上始終堅持學院自身的主導權,防止政府和企業(yè)的過度干預。[注]世界一流學科是如何形成的——基于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程學科的比較[J].比較教育研究,2018 (03): 70-75.
本研究通過定量統(tǒng)計,對中外一流大學原創(chuàng)研究進行分組比較分析,研究發(fā)現:
(1) 世界頂尖大學組在原創(chuàng)研究方面明顯處于領先地位。
世界頂尖大學組在原創(chuàng)研究三個指標的表現方面明顯領先。在“突破性研究論文”方面,世界頂尖大學組的平均得分遠超其他三組大學;在“國際權威期刊論文”“前沿研究方向的活躍度”方面與其他三組大學相比,差距并不是特別顯著。
(2) 中國頂尖大學組在原創(chuàng)研究方面表現整體較好,已超過世界一流大學組平均水平。
中國頂尖大學組在原創(chuàng)研究方面表現整體較好,在“突破性研究論文”“國際權威期刊論文”“前沿研究方向的活躍度”三個方面整體上都已經超過了世界一流大學組,但是與世界頂尖大學組還是存在不少差距。只有個別大學在一些指標的表現超過了世界頂尖大學組的平均水平。中國頂尖大學組與世界頂尖大學組最大的差距表現在“突破性研究論文”方面。從中國頂尖大學組三個指標的總體表現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比較突出。
(3) 中國一流大學組相比而言在原創(chuàng)研究方面表現較弱,但個別大學潛力較大。
中國一流大學組在四組樣本上,三個指標的平均得分都是最低的,在原創(chuàng)研究方面,總體表現較弱,距離世界一流大學尚有一定距離。但是有個別大學,如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等潛力較大。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在“國際權威期刊論文”這一指標上的得分超過世界一流大學組的平均得分。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在“研究前沿的活躍度”這一指標上的得分不僅超過了世界一流大學組的平均得分,而且與中國頂尖大學組的平均得分差距不大。
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原創(chuàng)研究越來越重要。為提升原創(chuàng)研究能力,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步伐,本研究基于定量比較與案例分析的結果,提出如下建議:
(1) 中國頂尖大學要以世界頂尖大學為目標,引育并舉,激發(fā)創(chuàng)新主體的潛力,在原創(chuàng)研究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定量比較的結果顯示,中國頂尖大學組在原創(chuàng)研究的一些主要指標方面已經超過世界一流大學組,但是與世界頂尖大學還有一段距離?!案邔哟稳瞬诺膰乐囟倘睂е略夹詣?chuàng)新的匱乏”。[注]張瑾、田偉.談高??萍荚夹詣?chuàng)新[J].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2005(02): 13-15.鑒于此,建議中國頂尖大學以世界頂尖大學為目標,借鑒斯坦福大學的經驗,一方面要在全球招攬各領域的高端人才,充實與優(yōu)化人才隊伍;另一方面要引育并舉,促進一流大學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結構合理、優(yōu)勢互補的高校頂尖科研人才隊伍。
同時,中國頂尖大學組要下大力氣改革人事制度、激勵制度、薪酬制度等,為科研人才的成長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會。建立有利于發(fā)現和保護“原創(chuàng)性”的評價標準和評審方式,將原創(chuàng)性作為核心評價標準,引導科研人員回歸初心,傳承科學精神,積極開展興趣研究,保障、激勵、激發(fā)創(chuàng)新主體的潛力與創(chuàng)新力,努力做出原創(chuàng)性的成果。戰(zhàn)略性基礎研究和自由探索性基礎研究相結合,鼓勵具有原始性創(chuàng)新的基礎研究,重視交叉學科項目、非共識項目、探索性項目,推進科研績效考核、科研項目管理、科研成果與經費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2) 中國一流大學要優(yōu)化創(chuàng)新環(huán)境,采取有重點地突破戰(zhàn)略,提升優(yōu)勢學科的原創(chuàng)水平。
定量比較的結果顯示,中國一流大學整體原創(chuàng)研究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大學原創(chuàng)研究潛力較大。因此,建議中國一流大學采取有重點地突破戰(zhàn)略,在優(yōu)勢學科上下功夫。原創(chuàng)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積累,因此,建議采取有重點的扶持政策,在一些優(yōu)勢學科領域,摒棄科研評價中的“短平快”,建立中長期考核制度,允許甚至鼓勵“十年磨一劍”的長期跟蹤研究。以此為契機,優(yōu)化創(chuàng)新環(huán)境,逐步建立起以人為本、鼓勵創(chuàng)新、寬容失敗、與原始性創(chuàng)新相適應的科研評價制度,為原創(chuàng)研究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實現優(yōu)勢學科原創(chuàng)水平的快速提升。
(3) 中國大學要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學科的輻射作用,加強與工業(yè)界、產業(yè)界的合作,實現雙贏。
斯坦福大學在推行“學術尖端”戰(zhàn)略的過程中,積極與工業(yè)、產業(yè)合作,建立了斯坦福工業(yè)園區(qū),在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也為自身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建議我國大學在“雙一流”建設的過程中,一方面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另一方面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學科的輻射作用,與相關領域的企業(yè)建立實質性合作,共同推進科學與技術的原始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