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蔡灼遠,于 莉
(儋州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海南儋州 571700)
肺癌的發(fā)病率明顯上升,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肺癌的年平均發(fā)病率可達(283~593)/100 000[1]。臨床上肺癌的發(fā)生能夠導致患者高腫瘤負荷表現(xiàn)的出現(xiàn),增加了患者遠期病死率和致殘率[2]。
在探討肺癌的發(fā)病機制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的腫瘤相關指標的改變,能夠通過影響癌細胞的生物學特征,導致癌細胞的分化成熟障礙和凋亡抑制。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是肺癌上皮細胞分泌的糖蛋白成分,在癌細胞異常擴增的過程中,癌細胞膜表面的ProGRP可明顯釋放入血[3];癌胚抗原(CEA)、鱗狀細胞癌抗原(SCC)是上皮細胞惡性腫瘤的標志物,其對于評估癌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凋亡過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癌細胞DNA持續(xù)性擴增的過程中,CEA或者SCC均可顯著上升[4-5];細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是肺癌上皮細胞的骨架成分,在細胞碎解或者凋亡的過程中,CYFRA21-1的表達濃度可顯著上升[6]。為了揭示ProGRP、CEA、SCC及CYFRA21-1的表達與肺癌的關系,從而為臨床上肺癌患者的病情評估提供腫瘤學指標,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了ProGRP、CEA、SCC及CYFRA21-1的表達及其與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18周歲;(2)經肺穿刺或手術病理確診為肺癌者;(3)無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排除標準:(1)不愿參與本項研究者;(2)存在其他部位原發(fā)腫瘤者。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病例數120例,男95例,女25例,年齡48~75歲,平均(58.96±3.27)歲;對照組納入標準:年齡≥18周歲,無腫瘤相關疾病,平素體健者,共納入120例,男100例,女20例,年齡(58.92±3.08)歲,兩組研究對象年齡、性別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項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評審通過,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檢測方法 采集入院后靜脈血,離心后收集上清液,采用微粒子化學發(fā)光法檢測CEA,檢測儀器為貝克曼DXI800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儀器,檢測ProGRP及CYFRA21-1水平,儀器為羅氏化學發(fā)光儀,配套試劑盒購自羅氏檢測公司;采用免疫發(fā)光法檢測SCC值,儀器為雅培化學發(fā)光儀,配套試劑盒購自雅培公司。
1.3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研究對象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的差異,分析不同特征肺癌患者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的差異,分析影響肺癌患者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的因素。
2.1兩組研究對象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的比較 表1顯示,肺癌組患者的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2.2不同特征肺癌患者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的比較 表2顯示,TNM分期為Ⅲ+Ⅳ、有淋巴結轉移、分化程度為低分化的肺癌患者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較高,不同年齡、性別和腫瘤大小的患者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研究對象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的比較
表2 不同特征肺癌患者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的比較
2.3影響肺癌患者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的因素分析 以TNM分期、有無淋巴結轉移、分化程度作為自變量,以患者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TNM分期、有無淋巴結轉移為肺癌的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影響肺癌患者ProGRP、CEA、SCC及
續(xù)表3 影響肺癌患者ProGRP、CEA、SCC及
環(huán)境、遺傳等因素均能夠影響肺癌的發(fā)生,促進肺癌臨床病理特征的進展。作為呼吸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肺癌的無瘤生存時間不足38個月[7],包括手術在內的相關綜合性治療措施治療后,肺癌患者在3年內病死率仍然超過35%[8]。
CYFRA21-1的表達能夠促進細胞間連接蛋白的分解,降低了上皮細胞間的黏附能力[9];ProGRP的表達能夠促進癌細胞生物學特征的改變,提高癌細胞突破基底膜組織的能力[10];研究顯示,SCC蛋白能夠參與到上皮-間質轉換過程,SCC蛋白對于癌細胞周期細胞間質成分的分解作用,能夠為癌細胞對于基底膜組織的浸潤提供前提[11];CEA是癌細胞非特異性糖蛋白成分,在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惡性腫瘤患者中均有顯著的高表達趨勢[12]。
本研究對于肺癌患者血清學指標的分析可見,肺癌組患者體內的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均明顯上升,高于健康對照人群,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了ProGRP、CEA、SCC及CYFRA21-1的表達均能夠參與到肺癌的病情進展過程。通過匯集相關文獻,筆者認為這主要與ProGRP、CEA、SCC及CYFRA21-1的下列作用機制有關[13-14]:(1)CEA或者SCC水平的上升主要考慮與癌細胞的過度增殖效應有關,持續(xù)性的癌細胞DNA擴增,能夠導致癌細胞膜表面糖蛋白成分的顯著釋放;(2)ProGRP水平的上升能夠誘導癌細胞變形能力的改變,促進癌細胞的轉移;(3)CYFRA21-1是細胞骨架的重要成分,其水平的上升能夠導致肺癌細胞侵襲能力的上升,促進其對于臨近正常肺泡上皮組織的浸潤。李龍飛等[15]也認為,在肺癌患者中,CYFRA21-1水平可平均上升35%以上,特別是在合并有明顯的高腫瘤負荷表現(xiàn)或者短期內病情進展速度較快的患者中,其CYFRA21-1水平的上升幅度更為明顯。在探討相關指標與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過程可見,在臨床分期較晚、癌細胞分化程度較差或者發(fā)生了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中,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均可明顯上升,提示了不同指標與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CEA或者SCC水平的上升主要與癌細胞的增殖或者侵襲能力的增強有關,臨床上可以通過評估CEA或SCC的水平,進而評估肺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的進展程度;ProGRP及CYFRA21-1與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主要由于二者能夠影響到癌細胞的變形能力,促進了癌細胞對于淋巴結內皮的黏附能力?;貧w分析研究也發(fā)現(xiàn),臨床分期或者淋巴結轉移是影響ProGRP、CEA、SCC及CYFRA21-1表達的風險性因素,進一步提示了血清腫瘤學指標與肺癌患者的病情關系。
綜上所述,在肺癌患者中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明顯上升,同時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上升與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進展密切相關。后續(xù)臨床研究可以繼續(xù)探討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與肺癌患者臨床預后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