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目的 對產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探討和分析后制定針對性的預防護理策略。方法? 對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進入本院的接受剖宮產的94例產婦資料進行回顧,按照其是否發(fā)生切口感染將資料分為47例實驗組和47例對照組。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體重指數、產檢次數、剖宮產時間、血紅蛋白、胎膜早破、手術季節(jié)和抗生素使用情況存在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導致產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較多,需要仔細進行分析,找出原因,針對原因制定預防性的護理策略,降低患者的產后切口感染發(fā)生幾率。
【關鍵詞】:產科腹部切口感染;危險因素;預防性護理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abdominal incision infection 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 and develop targeted preventive and nursing strategies. Methods: the data of 94 parturients who received cesarean se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were reviewed. Result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body mass index, number of examinations, time of cesarean section, hemoglobin,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operation season and antibiotic us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leading to abdominal incision infection 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 which need to be analyzed carefully to find out the causes, and to formulate preventive nursing strategies for the causes, 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incision infection in patients.
Keywords: obstetric abdominal incision infection; Risk factors; Preventive care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R6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臨床產科疾病離不開手術治療,由于手術治療屬于創(chuàng)傷過程,手術治療后往往會并發(fā)切口感染,從而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加大患者臨床病痛,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切口感染是婦產科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術后并發(fā)癥,由于感染幾率較高,逐漸引起重視[1]。切口感染會嚴重影響產婦產后恢復進程,嚴重的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對切口感染的因素進行分析,結合感染因素對產婦展開預防性護理能夠從源頭上減少產婦切口感染的幾率,增加剖宮產生育的安全性。本組實驗對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進入本院的接受剖宮產的94例產婦資料進行回顧,并根據感染原因制訂針對性的預防措施,為以后臨床工作提供參考。現(xiàn)將具體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進入本院的接受剖宮產手術的94例產婦資料進行回顧,按照其是否發(fā)生切口感染將資料將其分為47例實驗組和47例對照組,根據分組資料對切口感染因素進行分析,重點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產婦的懷孕年齡、懷孕次數、生產次數、體重指數、產檢次數、剖宮產時間、血紅蛋白、胎膜早破、手術季節(jié)和抗生素使用情況。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資料均是通過剖宮產生育的產婦。產婦對本次研究知情;均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反對參與本次研究者資料。
1.3 方法
使用資料調查法開展本次研究,參與本次研究的調查人員首先接受一次統(tǒng)一的培訓,之后對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進入本院的接受剖宮產手術的94例產婦資料進行回顧,,按照調查內容填寫調查表,根據填寫的調查表對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進行分析。
1.4 觀察指標
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剖宮產婦的懷孕年齡、懷孕次數、生產次數、體重指數、產檢次數、剖宮產時間、血紅蛋白、胎膜早破、手術季節(jié)和抗生素使用情況等資料的比較對剖宮產切口感染的因素進行分析。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21.0)專用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實驗檢測及涉及到的數據,計量資料描述過程中用t檢驗,計數資料描述過程中用X2檢驗,分別用均值標準差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顯著性水平均為: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產婦的基本資料
實驗組和對照組產婦的懷孕年齡、懷孕次數和生產次數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體重指數、產檢次數、剖宮產時間、血紅蛋白、胎膜早破、手術季節(jié)和抗生素使用情況存在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見下表1:
3 討論
剖宮產切口感染是婦產科臨床山常見的一種術后并發(fā)癥,對產婦的術后恢復影響極為不利[2],嚴重的甚至威脅到產婦的生命安全,因此,對切口感染的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針對性的預防護理措施十分有必要。本次研究通過對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進入本院的接受剖宮產的94例產婦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后發(fā)現(xiàn)體重指數,夏季手術,胎膜早破和抗生素的使用都是造成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因素,體重指數越大的患者脂肪組織越多,在行手術切口后脂肪組織液很容易被感染,而夏季由于環(huán)境溫度較高,是細菌滋生的良好環(huán)境,患者在生產后手術切口很容易滋生細菌,使得患者感染率上升,胎膜早破使得陰道細菌有了進入宮腔的通道,細菌通過陰道污染產婦的宮腔環(huán)境,而抗生素的使用使得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增加切口感染的幾率針對上述因素進行預防能夠顯著減少患者感染的幾率。首先是正確控制體重增長,很多產婦在懷孕后認為要充分補充營養(yǎng),體重會突然飆升,這對于產婦生產極為不利,因此護理人員要根據產婦的營養(yǎng)檢測狀況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營養(yǎng)補充計劃,盡量少食用脂肪和糖分高的食物,多進食營養(yǎng)元素和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同時還要鼓勵產婦進行適量的運動,避免體重的突增。其次護理人員要做好夏季醫(yī)院的衛(wèi)生清潔工作,定時對病房進行消毒殺菌,而在護理時要注意操作的無菌,避免產生交叉感染,同時叮囑產婦加強自身衛(wèi)生管理。對于胎膜早破的產婦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體溫、胎心等情況進行密切的監(jiān)測,并密切詢問患者腹部狀況,減少指檢的次數,在指檢時要注意實用無菌手套。最后在用藥護理方面護理人員在護理的整個過程要加強產婦用藥的控制和指導,在藥物的使用上要結合產婦實際狀況和生理特點謹慎用藥,從而提高藥物使用的合理性。通過對以上導致切口感染的因素進行源頭性控制,顯著降低了剖宮產切口感染的幾率。
結合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產婦的懷孕年齡、懷孕次數和生產次數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產婦的體重指數、產檢次數、剖宮產時間、血紅蛋白、胎膜早破、手術季節(jié)和抗生素使用情況存在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與邱淑琴[3]文獻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說明:導致產科產婦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較多,需要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深入的探究,根據原因對癥下藥展開預防護理。
綜上,導致產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較多,需要仔細進行分析,找出原因,針對原因制定預防性的護理策略,降低患者的產后切口感染發(fā)生幾率。
參考文獻
李青茂. 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研究[J].當代醫(yī)學, 2017 , 23 (33):154-155.
溫世艷. 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調查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6 , 8 (22):87-88.
邱淑琴. 產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性護理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7 , 86 (17):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