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敏
摘要 目的:研究針對性護理模式對肺癌化療患者的影響。方法:2014年5月- 2018年1月收治肺癌化療患者86例,隨機分成兩組各43例。對照組化療中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而研究組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兩組經(jīng)EORTC QLQ-C30各項生存質(zhì)量指標、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滿意度調(diào)查對護理治療效果評價。結(jié)果:研究組各項生存質(zhì)量指標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前后SAS、SDS均明顯地降低(P<0.05),而護理后研究組SAS、SDS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肺癌化療患者治療過程中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改善焦慮抑郁的不良情緒,效果顯著。
關鍵詞 肺癌;針對性系統(tǒng)護理;生存質(zhì)量;心理狀況
肺癌作為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目前,臨床上治療肺癌首選手術治療,同時進行化療,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1]。而治療中采取科學恰當?shù)淖o理干預能夠有效避免不良癥狀的發(fā)生,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緩解患者抑郁不安的情緒及治療中的不適,改善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因此,肺癌患者治療中接受科學恰當?shù)淖o理措施對于患者康復及生活質(zhì)量的提升尤為重要[2,3]。本研究對肺癌患者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護理內(nèi)容充分體現(xiàn)個性化、規(guī)范化及系統(tǒng)化特點,且通過各項生存質(zhì)量指標、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滿意度對護理治療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取得滿意效果。
資料與方法
2014年5月-2018年1月收治肺癌化療患者86例,隨機分成兩組各43例。對照組女23例,男20例,年齡29 - 76歲,平均(59.42±9.26)歲。研究組女22例,男21例,年齡28 -76歲,平均(58.96±9.12)歲。納入標準:意識清晰;年齡≤76歲;無精神病史。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肺疾病及其他癌癥。本次研究患者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經(jīng)醫(yī)院倫理會支持。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護理方法:(1)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2)研究組行針對性護理干預:①和諧溫馨關系的建立:組建責任心、人文關懷能力強的護理團隊,由責任護士通過查閱交流了解患者家庭情況、身體狀況等一般資料,然后繪制屬于每位患者的家庭成員圖,真正融入患者生活當中,有利于針對性個性化護理的實施和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②針對性護理干預:通過家庭成員圖繪制過程中對患者身體狀況、心理狀況、家族史、家庭經(jīng)濟情況等系統(tǒng)的了解掌握,針對患者實時的護理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飲食習慣護理、認知護理、家庭社會支持護理、有氧運動護理??紤]每位患者家庭狀況和經(jīng)濟收入的不同,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安撫護理干預,適當增加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看護,談心交流,鼓勵患者,同時配合家庭成員的支持和關懷,鼓勵家屬時刻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照顧和鼓勵患者,從而有利于患者自覺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更有助于患者杜絕或者緩解焦慮、抑郁及恐懼等不良情緒。根據(jù)患者文化程度、接受事物能力、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以及對疾病認知程度的不同,醫(yī)護人員采取針對性的健康宣傳教育、認知護理干預和飲食指導,加強患者對疾病及治療方法的正確認識,為患者制定針對性合理的飲食方案,加強營養(yǎng),注重清淡飲食,多食易消化、高能量、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食物,少食多餐,戒煙酒,安心接受手術治療,同時有效預防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增強健康意識和自我護理意識;針對患者術后恢復情況以及自身身體狀況,責任護士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適當?shù)脑缙诖采匣顒雍脱驖u進的有氧活動,同時時刻監(jiān)測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有利于增強患者自身免疫力,認識到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zhì)量的提升。
觀察指標:患者生存質(zhì)量指標通過歐洲生存質(zhì)量表(EORTC QLQ-C30)進行評價[4],其中包括30條,主要評定患者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命活力、疼痛感覺、情感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軀體功能及總健康情況,各項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生活質(zhì)量越高。焦慮、抑郁狀況分別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5],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其中SAS和SDS均20項,每項1-4分,最高分80分,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焦慮越重。
統(tǒng)計學方法:用SPSS 18.0軟件對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經(jīng)x-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
兩組肺癌患者各項生存質(zhì)量指標比較分析:兩組肺癌患者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命活力等各項生存質(zhì)量指標評分比較,研究組均明顯地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肺癌患者護理治療前后SAS、SAS評分比較:兩組肺癌患者護理前后比較,SAS、SDS均明顯的好轉(zhuǎn)(P<0.05);護理后比較,研究組SAS、SDS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討論
肺癌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命安全[6]。目前,臨床治療肺癌的方法主要為手術治療和化學治療,而在治療過程中同時采取合理科學的護理措施,有利于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和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7]。
因此,本文針對肺癌化療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采用各項生存質(zhì)量指標、SAS評分、SDS評分對護理治療效果評價。結(jié)果顯示,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命活力等各項生存質(zhì)量指標,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的不良情緒。針對性護理干預更加體現(xiàn)個性化護理,而通過家庭成員圖的繪制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患者的基本家庭教育、家族史、家庭護理需求等情況,從而更加有助于護理過程中貫徹針對性個性化內(nèi)容,有利于護理人員融入患者生活,良好融洽護患關系的建立,使得系統(tǒng)化護理更加有序良好的有效實施。根據(jù)患者制定個性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飲食行為、認知狀況、家庭社會、有氧運動的護理,從而在家屬樂觀的配合支持下,在醫(yī)護人員的鼓勵安撫下,耐心的談心交流,使得患者自覺建立抵抗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消除焦慮抑郁恐慌的消極情緒;而飲食指導和認知教育,督促患者改正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保持制定合理的健康飲食方案,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健康意識,從而有效預防不良癥狀的發(fā)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針對性的早期有氧運動和合理的循序漸進的康復方法有助于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提升,同時有利于患者認識到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8]。
綜上所述,肺癌患者外科手術治療過程中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顯著改善焦慮和抑郁的不良情緒,有助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嚴明珠,馬智勇,趙艷秋,等.個案管理模式對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8,53(2):241-245.
[2]楊術蘭,何燕,王丹.肺癌術后化療患者的中醫(yī)飲食護理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8,29(2):386-387.
[3]譚杏,劉艷萍,曾莎,等.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與感知控制能力的相關性[J]廣東醫(yī)學,2017,38(12):1901-1904.
[4] 姜寶法,劉春曉,崔永春,等.EORTCQLQ-C30的信度、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1):31-33.
[5]馬秀榮,王海俠,王國春.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健康教育[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23 (S1):301-302.
[6]潘秀琴.老年晚期肺癌化療后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護理觀察[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23(S1):305-306.
[7]王美秀,楊玉英,楊永華.康艾注射液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分析及體會[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5,42(6):1258-1260.
[8]薛東霞,邱海葉,楊桐.肺癌化療患者護理干預對其睡眠質(zhì)量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23(S2):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