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惠瑜
大多數(shù)人對“Phonics”的理解是“自然拼讀法”,僅從字面上理解就過于強調“拼”和“讀”,而沒有強調更為關鍵更為基礎的“音”“聲”“聽”。結合本人多年來在一線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對小學英語Phonics教學做如下幾點思考:
一、教學未動,理念先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苯虒W工作也應該“教學未動,理念先行”,只有在正確的、合乎語言教學規(guī)律的、適合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教學理念指引下,才能使日常教學行為行之有效、科學持續(xù)。例如教師在教授深圳市最新牛津版英語一二年級教材時,如果沒有掌握、理解教材中關于“口語交際”“聽說領先”的教學理念,就會在一二年級的實際課堂教學中直接教孩子認讀、抄寫單詞句子,造成以后英語的教學難于進行,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難于持續(xù)。
二、交際未動,聲音先行
學習Phonics之前也是要兩個積累:Phonological Awareness(耳朵的辨音) 和 Phonemic Awareness (單詞和音的關系,理解單詞就是用不同的音像搭積木一樣搭出來的)。這兩種積累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無形的,是無意識的本能的積累。孩子越早接觸越早聽英語就越有英語Phoneme意識,為后來的口語交際和拆音拼讀訓練打下下良好、堅實基礎。只要有了良好的語言意識和音素積累,再配合適當?shù)那榫埃谡Z交際就自然產生了,就有了語言的聽說,聽說的過程就是“音義”結合。
所以,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趁著孩子還小,聽力敏感的大好時光,抓緊給孩子提供感興趣的足夠的英語語音資料,讓孩子盡快盡早積累一定的英語語音信號,如原版、常速、地道的英文兒歌、童謠、韻律詩、動畫片圖畫書的音頻等。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久而久之就有了“英語耳朵”。
三、拼讀一動,繪本伴行
在有了足夠的英語語言意識及語音音素的積累后,Phonics教學就進入了第二步:認識26個字母發(fā)音并進行簡單的拼讀。讓孩子盡快地熟悉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fā)音,也讓孩子知道英語的發(fā)音方式即拼音,打破思維禁錮。為了讓枯燥的拼讀變得有趣,此時簡單的英文繪本應該結伴同行,每教完拼讀后都會在相對應的繪本中有體現(xiàn)有應用,也可以在繪本的閱讀中完成拼讀的訓練。孩子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體驗來獲得想象力,圖畫故事提供了這種體驗的機會。英文繪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如典范英語系列、Oxford Reading Tree、攀登英語系列、外研社的Songbirds繪本系列、安妮花英語自然拼讀等。
四、繪本先行,章節(jié)后行
雖然Phonics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閱讀服務,但閱讀也是分順序和層次的。按照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發(fā)展,閱讀的次序是先有Picture reading后有Chapter reading。如果剛學會拼讀就給章節(jié)文本學生閱讀,學生會變得枯燥乏味,缺乏動力。越要立桿見影,卻越欲速不達。而英文繪本則符合孩子思維特點,能激發(fā)孩子閱讀興趣。因為繪本中有圖有像有情景、有情節(jié)、有邏輯、有趣味。
我們應該怎么教讀繪本,是先讀英語的字、詞、句?還是先中文講讀畫面情境呢?我覺得我們的母語是中文,應該先用中文讀圖導圖,呈現(xiàn)有趣的情境。為什么不是先讀英文呢?目的是為了給英文語音基礎較差的孩子一個緩沖和過渡。太急了孩子會害怕進而產生抗拒、逃避。每個孩子都需要有一個安全感,學英語也是一樣。我們必須理解孩子的這一點,并且尊重他,他才會配合你。例如我在新授英文繪本“Dig,dig,dig”時,就是先用中文把小狗和Tim之間的有趣故事講完,把圖讀懂講透,讓學生理解圖與圖、頁與頁之間內在邏輯關系,有了懸念有了興趣,后面循序漸進滲透英文慢慢地你想要教什么都簡單了。所以中文只是誘餌,讓他們上癮后,不知不覺、不經意間把英語學完,而且在這些圖片句子、場景對應中所學的單詞和句子不是死的都是活的,有利于孩子英語直接思維的培養(yǎng)。
五、閱讀先行,語法后行
背單詞、練句型、記語法,這是過去學英語的三大“法寶”。在Phonics的教學和相關閱讀推進的過程中也一定會碰到語法問題。目前英語學習中的很多問題,比如單純機械的背、練、記語法規(guī)則等等,都是語感缺失帶來的問題。學生本該從語感中自然生成的語法,卻用死記硬背來替代解決。如果前面論述的聽力辯音和海量閱讀都能做到做好,語法問題就已不再是問題,因為語感的培養(yǎng)需大量的朗讀和閱讀,而流利的朗讀閱讀剛需要掌握Phonics。
綜上所述,Phonics教學的真正使命是上接聽力,下連閱讀。它不僅僅是一種教法學法,更是一種系統(tǒng)的完備的學習體系,關系到孩子一生的閱讀。學生從小學會Learn to read,以后才能Read to learn。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