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良
(山東省陽谷縣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山東 聊城 252300)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臟病疾患,也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以突然出現(xiàn)的呼吸困難、雙下肢水腫為常見表現(xiàn)。水鈉潴留是患者基本病理特征。對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多需要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其中,降低心臟后負荷,提高泵功能是其治療基本原則。目前,對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療效尚待提高。如何提高患者心臟泵功能,降低心臟前后負荷,一直是臨床研究熱點[1]。新活素為重組人腦利鈉肽為一種人工合成的內(nèi)源性多肽,有研究[2]表明其可應(yīng)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研究目的試分析新活素對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心臟功能改善、并發(fā)癥防治情況,以期為臨床應(yīng)用提供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選擇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診斷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男89例,女91例;平均年齡(67.83±6.25)歲。急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符合2014年中華醫(yī)學會心臟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急性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2014年版)。入組標準:①臨床存在呼吸困難、喘憋、水鈉潴留等急性癥狀;②血漿腦鈉肽>400 ng/L;③臨床存在射血分數(shù)<47%或者左室舒張不全證據(jù)。排除標準:①肺源性心臟病、右心衰竭者;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③嚴重內(nèi)分泌疾患及結(jié)締組織疾病。本研究已獲本院醫(yī)學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治療方案獲得患者或者家屬的知情同意,并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入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以信封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質(zhì)量指數(shù)、基礎(chǔ)疾患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依據(jù)2014年中國急性心力衰竭診療指南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給加用新活素(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國藥準字S20050033),以1.5 μg/kg給予靜脈推注,后以0.0075 μg/(kg·min)連續(xù)靜脈泵入,治療時間為3 d。
1.3 檢測方法:分別與治療前及治療后第3天晨空腹抽取靜脈血,離心3000 r/min,15 min后,-20℃冰箱保存靜置。治療前、后,采用免疫化學發(fā)光法檢測患者血漿氨基末端腦鈉肽(NT-proBNP)、肌鈣蛋白I(cTnI),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胱抑素C(Cys-C),免疫放射比濁法檢測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
1.4 臨床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肺部感染、心腎綜合征、呼吸衰竭、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肺部感染診斷符合中國成人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與會級相關(guān)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年版)。心腎綜合征診斷以患者入院后出現(xiàn)急性腎損傷為診斷依據(jù),符合Ⅰ型心腎綜合征。呼吸衰竭診斷以血氣分析患者二氧化碳分壓>45 mm Hg或氧分壓<60 mm Hg,二者符合其中之一者。住院費用以千元為單位。住院時間指患者入院治療總天數(shù)。
表1 2組患者血漿NT-proBNP、cTnI水平比較(±s)
表1 2組患者血漿NT-proBNP、cTnI水平比較(±s)
注:NT-proBNP:血漿氨基末端腦鈉肽;cTnI:肌鈣蛋白I
images/BZ_26_177_320_2298_411.png觀察組 90 3768.90±351.09 231.48±34.50 3.871 <0.05 1.09±0.25 0.38±0.03 3.650 <0.05對照組 90 3981.58±342.18 876.90±67.45 2.602 <0.05 1.03±0.28 0.76±0.05 2.420 <0.05 t-0.895 2.803 - - 0.961 2.981 - -P->0.05 <0.05 - - >0.05 <0.05 - -
表2 2組患者血清Cys-C、PCT水平比較(±s)
表2 2組患者血清Cys-C、PCT水平比較(±s)
注:Cys-C:血清胱抑素C;PCT:血清降鈣素原
images/BZ_26_177_710_2298_800.png觀察組 90 2.89±0.35 1.20±0.21 3.431 <0.05 2.39±0.40 0.48±0.07 3.548 <0.05對照組 90 2.91±0.40 1.98±0.38 2.938 <0.05 2.41±0.37 0.92±0.09 2.604 <0.05 t-0.985 2.780 - - 0.975 2.439 - -P->0.05 <0.05 - - >0.05 <0.05 - -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重復測量資料方差分析,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血漿NT-proBNP、cTnI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NT-proBNP、cTnI水平顯著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治療后觀察組下降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血清Cys-C、PCT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ys-C、PCT水平顯著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治療后觀察組下降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臨床指標: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肺部感染、心腎綜合征、呼吸衰竭、住院時間、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急性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病疾患的嚴重階段,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也處于不斷探索中。既往對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機制主要從應(yīng)用西地蘭等強心甙類藥物加強心臟功能,降低心肌氧耗,給予利尿劑糾正體內(nèi)潴留的水鈉超負荷,給予卡托普利等為代表的ACEI類藥物拮抗血壓升高等危險因素,防治心室重構(gòu)。近年來,對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進入一個新階段,從既往強調(diào)血流動力學變化階段向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治療階段轉(zhuǎn)變。越來越多證據(jù)[3]表明以醛固酮為代表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治療可以顯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預后,提高患者遠期生存率。但該治療成效主要應(yīng)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對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尚待提高。
新活素為基因重組藥物,其治療機制為促進心室肌細胞產(chǎn)生內(nèi)源性多肽,通過與內(nèi)皮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內(nèi)的鳥苷酸環(huán)化酶受體耦聯(lián),促進心肌細胞內(nèi)的環(huán)磷酸鳥氨酸代謝,臨床起到舒張血管平滑肌,降低動脈壓,使心室后負荷減輕。降低肺小靜脈壓,減少心室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前負荷。同時,有研究[4]顯示新活素對于心衰患者神經(jīng)-內(nèi)分泌-醛固酮系統(tǒng)具有抑制作用,可以減輕體內(nèi)交感神經(jīng)興奮,減輕心肌纖維水腫,提高心臟泵功能。由于新活素臨床應(yīng)用較晚,對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療效尚缺乏大量研究支持。研究試從心臟功能以及并發(fā)癥改善等方面分析其臨床療效。
血漿NT-proBNP是由心室肌細胞分泌的多肽類激素,其水平與心室容量負荷與壓力負荷相關(guān)。既往研究[5-6]顯示其血漿水平與心臟功能存在相關(guān),心臟功能越差,血漿氨基末端腦鈉肽水平越高,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yīng)心臟功能衰竭程度。肌鈣蛋白是反映心肌壞死的敏感指標,當急性心力衰竭發(fā)生時,其心肌細胞多有不同程度的壞死表現(xiàn)。有研究[7]顯示血清肌鈣蛋白水平與心肌細胞壞死數(shù)量存在相關(guān)。心臟與腎臟為人體內(nèi)互動器官,急性心力衰竭發(fā)生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腎臟功能損傷,心衰綜合征發(fā)生率高。血清胱抑素C是衡量急性腎損傷的敏感指標,與腎臟功能損傷程度相關(guān)。降鈣素原是機體氧化應(yīng)激指標,也是細菌感染診斷的生物學標志物。研究試以以上四個指標分析其對于臨床療效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NT-proBNP、cTnI、Cys-C、PCT水平顯著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治療后觀察組下降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肺部感染、心腎綜合征、呼吸衰竭、住院時間、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jié)果表明新活素可以顯著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療效,減少其相關(guān)并發(fā)癥發(fā)生。研究不足之處在于研究樣本量較小,研究結(jié)論有待進一步深入。
綜上所述,新活素可以顯著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功能,改善臨床癥狀,減少相關(guān)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