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沒有沖突便不能形成好的戲劇作品。有適當戲劇沖突的戲劇才能有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更凸顯戲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發(fā)生沖突時更顯露一個人的本性,因此在戲劇創(chuàng)作中也要注意沖突對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關(guān)鍵詞:戲劇沖突;人物形象;作用
作者簡介:武靜(1989.12-),女,漢族,山東聊城人,安徽外國語學(xué)院西方語言學(xué)院西班牙語系教師,研究方向:西班牙語語言文學(xué)。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5--01
戲劇沖突是體現(xiàn)人與人之間矛盾關(guān)系和人的內(nèi)心矛盾的特殊藝術(shù)形式。戲劇性的根本因素是戲劇沖突。戲劇沖突是構(gòu)成戲劇情境的基礎(chǔ),是展現(xiàn)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題的重要手段。在《一起去南方》中,主要運用戲劇沖突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本文旨在通過分析這部戲劇作品中的戲劇沖突,闡明戲劇沖突對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一.發(fā)生沖突之前對人物形象的認識
首先,我們談一下對哈伊米多這一人物形象的初步認識。在第一幕第一場的獨白中,是這樣介紹哈伊米多:“他是個瘦小的年輕人,看不出確切年齡,正在那做牛皮涼鞋”,通過這一描述,我們對哈伊米多這一人物形象的直觀印象是其貌不揚,看不出年齡,給我們的印象非常模糊。在接下來的情節(jié)中,當秋莎第一次把艾萊娜帶回家時,哈伊米多的反應(yīng)是很冷淡的,講話生硬,不希望艾萊娜留下來。哈伊米多對艾萊娜的態(tài)度,讓我們覺得他非常粗魯、內(nèi)向、有侵略感。
第二,對秋莎人物形象的初步認識。對秋莎的描述是一個二十五歲、有點胖、大餅?zāi)?、戴眼鏡的女人,從她把初次見面的艾萊娜帶回家以及后來主動提出讓自己的男朋友阿爾貝爾達和艾萊娜發(fā)生關(guān)系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性格開朗、大方、神經(jīng)比較大的人。
第三,對艾萊娜人物形象的初步認識。艾萊娜是一個二十歲左右、衣著鮮亮的漂亮女孩;經(jīng)常離家出走,貌似喜歡冒險,有點叛逆;面對哈伊米多的不友好,她也報以微笑和禮貌;阿爾貝爾達的母親初次見她時,都為她的禮貌感到吃驚。由此看出艾萊娜是一個有知識、有涵養(yǎng)、年輕貌美的姑娘,顯然和秋莎不是一個類型的人物。
第四,對阿爾貝爾達人物形象的初步認識。劇中描述阿爾貝爾達是一個二十五歲左右、高大、強壯、英俊的小伙子。他是一個警察,由此我們能想象到他應(yīng)該是一個有正義感、勇敢的人。在三個人共同居住的房間里,唯有他那一塊空間是整齊的,不允許別人翻動,顯然他和秋莎、哈伊米多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
二.發(fā)生戲劇沖突之后對人物形象的重新認識
“日久見人心”,人們總是會在逐步的接觸和沖突中了解他人,當發(fā)生利益沖突或糾紛時才能最顯露一個人的本性。戲劇創(chuàng)作亦是如此,有了好的沖突才能更好地詮釋人物性格、刻畫人物形象。下面我們就以幾次沖突為切入點,對每個人物進行重新認識。
第一次沖突發(fā)生在秋莎得知艾萊娜是處女,要求阿爾貝爾達“幫忙”,讓他們發(fā)生關(guān)系時。在這個過程中,起初秋莎表現(xiàn)得很大方、無所謂的樣子,艾萊娜雖然有所猶豫,但能看得出她喜歡阿爾貝爾達,阿爾貝爾達則強烈反對,但從他和秋莎的對話中可以知道他很在意艾萊娜。而哈伊米多,一反剛開始對待艾萊娜的態(tài)度,很在乎艾萊娜和阿爾貝爾達的舉動,對艾萊娜示愛時表現(xiàn)出羞澀、靦腆的一面,很有紳士風度,可見其內(nèi)心是非常柔軟的,并不像剛開始呈現(xiàn)的那樣生硬冰冷。
第二次沖突使整個戲劇達到高潮。兩個吸毒者上門索要毒品,阿爾貝爾達開槍誤傷哈伊米多,秋莎去摩洛哥販賣毒品被捕。在這一系列的沖突中,每個人物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詮釋。當兩個吸毒者對他們進行恐嚇時,哈伊米多心生計策,勇敢站出來,拿起阿爾貝爾達的手槍,將兩個毒販嚇跑,而阿爾貝爾達什么也沒做,還在事后譴責哈伊米多,他首先考慮到的是會不會影響他作為警察的前途。兩個人所展現(xiàn)出的形象與開始大不相同:哈伊米多充滿正義感、有勇氣;阿爾貝爾達,看似高大、勇敢、有正義感,卻展露出自私、懦弱和無情,他嫉妒哈伊米多“搶”了他的風頭,比他勇敢。接下來的一次事件進一步證明了這兩個人物形象的鮮明特點。當?shù)弥锷谀β甯缲溬u毒品被捕時,哈伊米多想盡一切辦法去看秋莎,考慮如何將她救出,阿爾貝爾達首先想到的是他們住在一起會牽涉到自己,并最終決定和艾萊娜搬出去,避免是非。這時哈伊米多和阿爾貝爾達產(chǎn)生了沖突,哈伊米多希望阿爾貝爾達留下來,因為他是警察,或許能幫助秋莎,而阿爾貝爾達認為這是他們的事,與自己無關(guān)。由此更加印證了阿爾貝爾達的自私和冷漠。雖然同住一起,他根本沒把秋莎當女朋友,沒把哈伊米多當朋友。
第三次沖突發(fā)生在艾萊娜和秋莎之間。當艾萊娜來取沒有搬走的東西時,碰到了提前出獄的秋莎,秋莎去摩洛哥買毒品的錢是艾萊娜給的,如果秋莎賺了錢兩人分攤,而現(xiàn)在秋莎錢物兩空,艾萊娜卻想要回錢,正如她所說:“朋友是朋友,但錢是另一回事”,對于艾萊娜來說,她還是會選擇錢,朋友在她眼里僅僅是個代名詞。當外面的環(huán)境惡劣時她還是會回到自己母親的身邊,她的叛逆只是虛假的叛逆。剛開始的懂禮貌、有涵養(yǎng)在錢和利益面前也蕩然無存。同時,我們也看到了秋莎的冷靜、獨立、堅強和善良,尤其是得知自己有了阿爾貝爾達的孩子之后所表現(xiàn)出的寬容和堅強,她本是個邊緣女性,卻有著別樣的人格魅力。
通過對這部戲劇作品沖突前后的人物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戲劇沖突之于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沒有沖突便沒有好的戲劇作品,也不會有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形象。
參考文獻:
[1]賈萬平.《如何看待戲劇沖突》[J].
[2]José Luis Alonso de Santos. Bajarse al mo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