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雨
【摘 要】高中政治離不開生活,而生活中的經(jīng)濟、政治以及文化都與政治學科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課堂教學的生活化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夠用于生活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本文就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意義以及教學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政治;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110-01
高中政治一般帶給學生的印象是抽象理論過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復雜,實際解題運用有障礙,而形成這些印象的原因基本都與教學策略不當有關。作為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一門學科,如果教學不夠生活化,例子不夠時效性,教學手段不夠多元化,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高中政治教學必須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回歸生活化本真。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政治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是政治教學本質(zhì)的回歸,能夠提升學生解題能力和對政治的深層次感悟,充分體現(xiàn)了高中政治的學科
價值。
生活化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此外,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夠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性發(fā)展。
二、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策略
(一)課前搜集素材,課本內(nèi)容進行延伸
一般情況下,課前教師都會準備材料,但很多都是教師提供的現(xiàn)成素材,缺乏時效性。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搜集熱點問題進行有效選擇。
如現(xiàn)在學生比較喜歡看“快手”和“抖音”等小視頻App,選擇一些熱門視頻問題,結(jié)合政治學科的內(nèi)容,然后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僅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事物的本質(zhì),選擇觀看網(wǎng)上正能量的視頻,避免被網(wǎng)絡誤導。同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搜集一些相關材料進行分享,這樣既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集思廣益,全員參與,又能減少教師課前準備、搜集素材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1]。
(二)有效利用生活化教學場景, 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
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教師教學的重要部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音頻、視頻、圖片資源的利用可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生活化場景的塑造變得更加容易便捷。這種生活化情境能夠讓學生感受更深刻,思維更活躍[2]。
如中美貿(mào)易戰(zhàn)是一個時事熱點,教師可以展示一些具體實例,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從經(jīng)濟、生活、政治等多角度科學的去分析貿(mào)易戰(zhàn)對雙方的影響,特別是從自己生活的角度來思考中美貿(mào)易戰(zhàn)的后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眼光,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與生活,確保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學以致用,讓學生進行政治理論的生活實踐體驗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運用政治理論解決問題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可以根據(jù)當?shù)貤l件,讓學生進行社會調(diào)查、研究,做一些社會小課題研究,分析得出結(jié)論并提出解決方案。以民主管理章節(jié)的教學實踐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模擬生活實際,以村民的身份對本村的一些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并進行辯論。辯論后,有的學生提出要完善村委會制度,讓民主選舉更加高效、透明,實現(xiàn)全體村民的共同進步;有的學生提出要完善村規(guī)民約機制,實現(xiàn)村務的集體公開;有的學生提出要定期開展村民代表大會,確保公民基本權利的行使。這個過程中人人參與,熱情高漲,參與度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這種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更具學習的活力,實現(xiàn)學生的積極性思考,領悟更多的生活道理[3]。
總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能夠讓學生客觀的認識世界,了解生活,開拓思路并鍛煉能力。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也能夠體現(xiàn)政治的學科素養(yǎng),在教會學生更多政治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為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平.高中思想政治課接受有效性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10).
[2]劉淑華.讓高中政治走進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2(07).
[3]趙艷龍.論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路徑[J].成功(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