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虹
【摘 要】學前教育課程的好壞影響著教育質量的高低,本文從新加坡學前教育課程的目標、內容、組織與實施等方面入手,對新加坡學前教育課程進行解析,旨在通過了解新加坡學前教育課程,以期促進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的進步與完善。
【關鍵詞】新加坡;學前教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22-01
本文是基于筆者在新加坡P幼兒園的執(zhí)教經歷,結合新加坡教育政策解讀和與當?shù)亟逃ぷ髡叩慕涣飨峦瓿傻摹P录悠碌膶W前教育由新加坡教育部MOE和新加坡社會發(fā)展青年及體育部MCYS共同負責。教育部負責學前教師資格和學前教育課程的考核和培訓,MCYS擔負頒布運營許可證與監(jiān)督的責任。在新加坡,學前機構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是隸屬政府的幼兒園,包括人民行動黨(PAP)幼兒園、全國職工會幼兒園(NTUC)、建筑發(fā)展局(HDB)幼兒園等。第二種類型是隸屬教會的幼兒園。第三種類型是私有幼兒園。筆者所任職的P幼兒園(2014-2017年)是新加坡最大的幼兒教育運營商。
②課程作為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決定著教育的品質。本文從新加坡學前教育課程目標的制定、內容的選擇與設計、組織與實施等方面介紹新加坡學前教育課程。
一、新加坡學前教育課程目標的制定
目標是課程的起點和歸宿,在課程中起著主導作用。2003年,新加坡制定了《培養(yǎng)早期學習者:新加坡幼兒園課程框架》(以下簡稱《幼兒園課程框架》),并于2012年進一步修訂完善。③《幼兒園課程框架》指出,在學前教育階段應培養(yǎng)幼兒成為一個是非觀正確,適應性強,有恒心和毅力,自信,能積極學習,可以有效為團隊貢獻的新加坡公民。幼兒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要注重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重視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力求成為終身學習者。④完成學前教育階段后,孩子們可以:區(qū)分對與錯,樂于分享,具備與他人溝通的技能,有尋求知識的欲望和好奇心,能夠傾聽和表達自己,有自我意識,發(fā)展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常規(guī),喜歡參加各種藝術活動,愛家人,朋友,老師和學校。
《幼兒園課程框架》設定的學前教育的大目標包含了幼兒完成學前教育時所需掌握的六個學習領域,分為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意表達(Aesthetics &Creative Expression)、環(huán)境意識(Environmental Awareness)、語言與讀寫能力 (Language&Literacy)、動作與運動技能(Motor Skill Development)、數(shù)概念與計算能力(Numeracy)、自我意識與社會意識(Self&SocialAwareness)、心性:堅韌,擅思,欣賞自我與他人,專注,好奇心,創(chuàng)造性。在2012年的修訂版中還增加了各年齡階段的目標,例如在K2的“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意表達”中,應該能夠:(1)通過繪畫,手工、音樂與律動來描繪事物、表達想法與感受;(2)能對藝術與音樂做出反應,并利用想象力去創(chuàng)作美術與音樂作品;(3)喜歡參與美術、音樂活動。在每半年的家長會中(新加坡幼兒園分為四個學期,半年即為第二個學期末),老師會一對一向家長溝通幼兒在這半年六個領域的發(fā)展,并提供相應的文字和圖片材料以及幼兒學習評估表,以輔助說明幼兒達到的水平及應達到的目標,例如在“語言與讀寫能力中,將其分為聽說讀寫四部分,每部分的評估有“待進步”和“掌握”兩種水平。
二、新加坡學前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與設計
課程內容應圍繞課程目標為中心來設置,新加坡學前教育計劃以《幼兒園課程框架》中的六個研究領域為中心展開。(1)在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意表達領域,課程內容應能啟發(fā)幼兒利用舞蹈,音樂等藝術形式來表達自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看法和情感。(2)在環(huán)保意識領域,幼兒園應通過活動讓幼兒對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有所認識,掌握觀察能力以學會理解周圍環(huán)境,整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3)在語言與讀寫能力領域,幼兒應擁有濃厚的語言氛圍,可以利用閱讀,歌唱表演,角色扮演等形式培養(yǎng)幼兒語言能力。(4)在運動與運動技能領域,幼兒課程的設計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充足時間和寬裕空間促進幼兒的身體發(fā)展,幫助他們在身體協(xié)調能力,平衡感等方面的進步。(5)在數(shù)概念與計算能力領域,課程內容應貼近孩子的日?;顒樱ㄟ^動手操作,理解組與組之間的關系,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測量、平均分等。(6)在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領域,學齡前階段是幼兒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課程內容應幫助幼兒從自然人發(fā)展成社會人,了解社會規(guī)則,了解自身以及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發(fā)展社會交往能力,建立有意義的關系。
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幼兒園課程指導》(Kindergarten Curiculum Guide)將課程內容分為五大主題,進行七個步驟的設計。教師參考學前教育中心制定的學習主題,分別為:我是誰?我周圍有誰、有哪些地方?我和誰共享這個世界?我周圍的事物是怎么運作的?按照七個步驟實施主題。首先,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主題,設置內容,如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在交談中表現(xiàn)出對周圍生活環(huán)境的興趣,教師在充分的觀察和收集資料的前提上,按照本學段的主題“我周圍有誰,有哪些地方”,設定“我的鄰里”為次主題。第二,腦力激蕩,激發(fā)靈感。如在確定“我的鄰里”為主題后,師幼共同收集與鄰里有關的內容,例如圖書館、郵局、博物館、公園,垃圾桶,毛蟲等等幾十甚至上百個話題點子。第三,對主題思想進行分類總結。如圖書館的功能,它的建筑特征,新加坡有哪些圖書館,在圖書館里應該遵守什么規(guī)則等等。第四,確定活動目標。根據六大研究領域與主題內容,制定幼兒的發(fā)展目標。第五,了解幼兒的學習進度。了解當前的幼兒發(fā)展水平和知識,并為設計活動做好準備。第六,設計活動次序。教師按照兒童學習的察覺、探究、掌握和運用四個階段來安排活動順序。第七,設計教案。設計內容包括四個基本部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擴展。
三、新加坡學前課程的組織與實施
新加坡學前課程的組織與實施按照”四步走”的策略:一是規(guī)劃,二是協(xié)助,三是觀察與評估,四是反思與協(xié)作。規(guī)劃是指教師首先確定學習領域與發(fā)展目標,為幼兒豐富物質環(huán)境與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精神環(huán)境;協(xié)助是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多方面幫助,以協(xié)助幼兒的發(fā)展;觀察與評價是在對幼兒的外顯行為的觀察基礎上,對幼兒的心理進行分析,評估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反思與合作是幼兒教師在對自身教學能力的反思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并通過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新加坡教育者為幼兒組織課程的主要依據是《課程框架》中的iTeach教學與學習原則。《幼兒園課程框架》指出,它的每一項原則都是組織高質量幼兒園課程計劃時必須考慮的因素。其中,i指的是“綜合學習法”,即以綜合的方法設置學習活動和學習環(huán)境,使兒童提高各領域的認知,情感和技能水平。T是指教師作為學習的推動者,通過促進兒童的學習過程,促進兒童學習的進步和發(fā)展。e是鼓勵孩子有目的地玩游戲。這意味著教師有目的以游戲的形式來學習。A是指真正高質量的互動學習原則(通過高質量的互動進行非死記硬背式學習),是指提供有效的互動機會,使幼兒能夠把知識與實際知識聯(lián)系起來;C表示孩子是知識的建構者。是指幼兒能將已有經驗與新經驗進行連接;h即全面發(fā)展原則,是指追求幼兒各方面均衡協(xié)調發(fā)展。
新加坡學前教育課程實施的形式十分豐富。(1)從實施的語言上來看,新加坡是一個開放的國家,有華族,印度族,歐亞裔,馬來族多個種族,其中華族人口占到了70%以上。⑤李顯龍總理出席新加坡教育部的母語檢討委員會報告書中說到:“雙語政策對我國的發(fā)展有很大幫助。學習華語有利于我們擁有亞洲人的品質,保存亞洲傳統(tǒng)和核心價值觀,并在全球經濟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保留我們的語言傳統(tǒng),同時保持我們的優(yōu)勢。因此新加坡課程的組織與實施以英語和華語為主,同時輔以馬來語,泰米爾語等。(2)從實施時間上來看,新加坡政府鼓勵人民工作,例如政府對于雙職工家庭的學費補貼力度大,為配合父母的工作,為兒童提供不同時長的課程,例如全日課程,半日課程,休息日課程,臨時課程。(3)從實施對象上來看,年齡階段范圍更廣,包括了2個月到6歲的兒童,分別為嬰兒托管、豆豆班、托兒一年級、托兒二年級、幼兒園一年級以及幼兒園二年級。
注:
①筆者遵循科研道德規(guī)則,將這所教育機構的真實名稱用字母替代.
②張晉.新加坡幼兒園課程設置及其發(fā)展趨勢[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4(9):87-90.
③新加坡教育部.培養(yǎng)幼兒—新加坡幼兒園課程框架[M].新加坡:NeuPrintPteLtd,2012:16.
④新加坡教育部.培養(yǎng)幼兒—新加坡幼兒園課程框架[M].新加坡:NeuPrintPteLtd,2012:17.
⑤新加坡教育部.培養(yǎng)幼兒—新加坡幼兒園課程框架[M].新加坡:NeuPrintPteLtd,2012:14.
參考文獻
[1]楊麗.新加坡學前幼兒課程體系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1.
[2]曾明鳴.提升質量:近十年來新加坡幼兒園教育改革研究[D].云南:云南師范大學,2011.
[3]李生蘭.新加坡學前教育的課程及思考[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6:50.
[4]陳曉紅,李召存.課程建設與機構監(jiān)管:新加坡提高學前教育質量之舉措[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