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摘 ? ?要: 歷史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并且會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影響。以往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是“師講生聽,師問生答”,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發(fā)展,另外,以“考試分數(shù)”為唯一的評價標準也不利于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歷史教師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打造有趣、生動的教學課堂,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關鍵詞: 新課改 ? ?初三歷史 ? ?高效教學
課堂可以說是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基地”,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由此可見課堂的教學效率直接影響和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以往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弊端日益凸顯,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抑制初中歷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變革教學模式、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成為當前廣大初中歷史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分析
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一段時間,初中歷史教學已經取得一定的進步和發(fā)展,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jù)主導地位,掌控著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這就使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空間仍比較少,這與新課改理念不符;(2)歷史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枯燥,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單純依靠板書和口頭講授,難以呈現(xiàn)精彩絕倫的歷史事件,要求教師擁有超高的課堂把控能力與語言能力,顯然與現(xiàn)實是相沖突的;(3)歷史教學目標和歷史教學評價不合理,新課改要求在歷史教學中實施“三維目標”,但是目前初中歷史教學更側重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這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升學的壓力。在教學評價方式上,教師以分數(shù)為主,忽略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空談,在歷史教學中得不到有效的實現(xiàn)。這些問題的存在成為初中歷史教學發(fā)展的阻礙,只有將這些問題解決,才能使初中歷史教學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二、初三歷史的高效教學方法
1.多種方式的課堂導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利用多媒體進行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學習與進步最基本的動力,學生只有對一門學科或者一件事物充滿興趣,才會自主探索。在教學中,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第一步,好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將學生快速地帶入學習狀態(tài),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以往的“開門見山”導入方式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學生就會在一種很差的學習狀態(tài)中學習。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導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學《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筆者給學生展示了現(xiàn)代羅馬城的圖片,包括美麗的羅馬城市街景、宏偉氣魄的羅馬斗獸場、莊嚴神圣的西斯廷教堂。學生被這些美麗的圖片所吸引,聚精會神地觀看多媒體課件。這時筆者結合課文內容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關于羅馬的知識嗎?”這時學生表現(xiàn)出極高的興致,有的學生說:“老師,我聽說過有一句諺語‘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庇械膶W生說:“古羅馬是一個龐大的帝國,囊括了地中海,分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敝蠊P者引用美國詩人愛倫坡的一句詩“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作為本節(jié)課的主題,這樣進行課堂導入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運用探究式學習導入,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篇,是教師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教學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目光轉入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課堂導入中應用探究式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轉變學習理念,不再過于依賴教師,而是重視自己的作用,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高效的學習效果。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課堂導入的作用,認為短短幾分鐘的導入并不能影響最終教學效果,總是直接越過導入教學,使得學生的學習顯得匆匆忙忙,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歷史教師在應用探究式教學時要重視課堂導入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例如教學《文藝復興運動》時,筆者組織學生查閱關于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了解文藝復興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及在此期間誕生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學生通過圖書館翻閱資料與網上篩選信息等方式,對文藝復興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其是一場打破封建神學束縛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了解了人文主義者但丁、彼特拉克、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人及其文學作品的特點,要探索文藝復興背后更多的故事。這樣筆者通過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采用探究教學法,增加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2.創(chuàng)設角色情境,啟發(fā)學生思維。
角色情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課本中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體驗的教學情境。歷史學科豐富的人物形象和富含趣味性的歷史事件為學生進行角色體驗提供豐富的土壤,通過角色體驗,學生更好地認識歷史人物,了解歷史事件,從而把握歷史脈絡,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從教材內容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趣的角色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事件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更好地學習歷史。
例如教學《美國的獨立》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筆者先為學生奠定時代的基礎,讓學生明確人民追求自由的狀況。筆者利用圖片再現(xiàn)情境,錘煉語言描述情境,回到歷史現(xiàn)場,打開神入歷史之門,展現(xiàn)“五月花號”遠航、簽訂《五月花號公約》和哈佛大學創(chuàng)辦這三個典型歷史場景。然后筆者設計了討論:如果你是北美殖民者,初到新大陸,將如何建立自己的政府?通過搜集、整理資料,分別從各自的角度發(fā)表看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如此通過創(chuàng)設角色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通過角色體驗形式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的本質和內涵,同時提高情感體驗,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3.問題引導式課堂教學,建立學生探究框架。
課堂教學作為教師教學、學生接受知識的大本營,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應用探究式教學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完成知識的吸收與消化,提高學科能力。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參與存在偏見,認為學生即使親身體驗也無法取得有效的學習效果,強迫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歷史教師在應用探究教學時要立足學生本身,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習慣。
以《美國的獨立》教學為例,教學時筆者依據(jù)課本內容為學生設計了以下問題,期望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系統(tǒng)的探究、思考框架。問題有:戰(zhàn)爭發(fā)生的背景是什么?美利堅民族是如何形成的?英國政府面對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了什么政策呢?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結合課本和筆者的指導,對美國獨立這一歷史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較為細致的了解,明確美國獨立戰(zhàn)爭是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的爭議的戰(zhàn)爭。它不僅是民族的解放運動,還是資產階級的一場革命。這樣,筆者通過探究教學法,使學生開始運用自己的手、腦等感知歷史、觸碰歷史,有序解決歷史問題,形成良好的思考框架。
4.挖掘課本法制案例,進行法制教育滲透。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jù)。初中歷史教材中有許多涉及法制的內容,比如商鞅變法、羅馬法、土地政策改革等,這些都是生動、鮮活的法制案例,通過對歷史故事的講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歷史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案例給學生講解和分析,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強歷史教學的高效性,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
以《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教學為例,為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筆者援引《漢謨拉比法典》中的有關條文如:“奴隸可以被任意殺死,兇手只需要賠償奴隸主財產損失,無須償命?!笔箤W生認識到“法典具有的強烈階級屬性”,這是法律最本質的特點。
5.通過歷史與現(xiàn)實結合,提升歷史課堂高效性。
克羅齊曾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與現(xiàn)實有著不可分割的血肉聯(lián)系,通過歷史分析現(xiàn)實,才能更好地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F(xiàn)實生活是學生較為關心的事,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找到聯(lián)系和共同點,學生自然會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新課改背景下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歷史和現(xiàn)實作深入的思考,讓學生從宏觀的角度把握歷史,這樣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才會提高。
例如在《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一單元教學時,就可以聯(lián)系現(xiàn)實進行教學。經濟大危機指1929年從美國華爾街蔓延到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它給美國和整個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都帶來損失。筆者讓學生將歷史和現(xiàn)實之間做對比,如2008年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給各個國家都帶來損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各國面對金融危機時的應對策略,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另外,筆者讓學生尋找如今經濟危機處理措施與羅斯福新政的相似之處,從而提升歷史課堂的高效性。
總之,初中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的歷史學習能夠體現(xiàn)學生對世界和國家的認識。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安德魯·厄斯金.從小城邦崛起的羅馬帝國[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08-1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