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娟
【摘要】教育除了傳授知識以外,最根本的任務是“立德樹人”,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質。語文教學也是母語教學,其中包含大量的道德教育的內(nèi)容,所以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開始,小學語文教師就應當滲透德育教學。比如拼音、識字、古詩、閱讀教學等,這樣才能讓學生從小就懂得美德的重要意義,從而引導學生健康的成長。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重點探討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中滲透德育。
【關鍵詞】語文教學 ?德育 ?低年級 ?滲透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重點課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8]GHBZ086。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060-02
一、在拼音教學中滲透德育
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步就是學習漢語拼音,這是學習漢語的開始。但是從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于漢語拼音學習不太感興趣,這可能是因為拼音相對比較抽象,同時比較難理解。那么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切實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將抽象的、枯燥的拼音用一個有趣的故事串聯(lián)在一起,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拼音。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拼音“ü”時,可以為學生繪聲繪色地講述一個故事。終于到了周末,小ü在寫完作業(yè)以后,開心地出門找朋友玩,拼音媽媽告訴它想要找到朋友,必須要有禮貌,小ü認真地答應了。它在找朋友的路上看見了迎面走來的“j、q、x”,開心地摘下帽子向它們打招呼說:“你們好,我是小ü,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兒嗎?”?!癹、q、x”同時回答說:“好啊好啊,我們可以一起玩兒游戲!”。小ü脫下帽子,與j結成了“ju”、跟q結成了“qu”、和x結成了“xu”。但是在玩兒的過程中,小ü淘氣地戴上了帽子,“j、q、x”就不再愿意和它玩耍,各自走開了……教師為學生講解這個有趣的故事,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記住知識點:ü與“j、q、x”相拼及整體認讀音節(jié)時要去掉上面兩點;另一方面,還向學生強調了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與他們和睦地相處在一起,永遠受到他人的喜愛和歡迎。
小學語文教師將一個個枯燥的漢語拼音變成有趣故事的主人公,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和其中道理的記憶。值得注意的是,小學語文教師在編故事要有意識地在其中滲透德育知識,比如誠實守信、有禮貌、與人和睦相處等等,讓學生在無形當中受到德育的熏陶,達到一石二鳥的教學效果。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當向學生強調,這么有趣的拼音是漢語的獨特文化,是聰明的中國人的智慧結晶,我們應當為這個的文化而感到萬分自豪,從而更加認真地學習拼音。
二、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當中,識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nèi)容,方塊一樣的漢字不僅有優(yōu)美的形體,又包含獨特的含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結晶。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識字,還要讓學生認識到漢字的美麗,向學生介紹各個漢字形成的具體原因,從而愛上漢字,主動地學習識字。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生“家”這個字時,除了讓學生展示應當如何書寫這個相對比較復雜的漢字以外,還要介紹為什么“家”是這樣寫的,它有哪些意義。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進行適當?shù)恼n外延展,介紹我國的發(fā)展歷史,我們的祖先原本是游獵民族,最后逐漸轉成農(nóng)耕,可以安居樂業(yè),所以“家”字就是動物有了“宀”,有了可以休息的地方,所以“家”也是人們生活的依托。這樣的介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漢字的意義,同時還懂得了“家”的深刻含義。這個時候教師還可以進一步進行德育教育,告訴學生應當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家人,為他們投入滿滿的愛。
等到學生學習了足夠的漢字,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慢慢拆字,解讀這個漢字的含義。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從中獲得趣味性,充分地認識到漢字的深刻魅力。這個時候教師在因勢利導,教育學生應當更加熱愛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
三、古詩教學中滲透德育
古詩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另一個縮影,其運用精煉的、短小的文字卻寄托了偉大的情懷,或者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景象。古詩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當中,一顆熠熠生輝的璀璨明珠,是漢語言的精華。那么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古詩時,不僅要掌握古詩的基本含義和思想情感,同時還要感受到語言的優(yōu)美。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草》這首古詩時,可以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連串的問題:“你們認為大火可怕嗎?”、“小草害怕被大火燒嗎?”、“在古詩中,小草雖然被大火傷害,但是它們?nèi)匀豢朔死щy,你們覺得小草怎么樣?”、“從小草身上,我們學習到了什么?”。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可以將學生帶入到當時的情境當中,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古詩背后的深刻含義。這個時候,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讓學生懂得在面對任何困難,一定不能放棄,要向小草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通過古詩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可以在點點滴滴的教學當中可以慢慢塑造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四、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選擇的文章都是非常經(jīng)典的,富有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氣息,同時具有非常豐富的題材、體裁、風格。小學低年段語文閱讀,主要有兩個目標為:第一是讓學生愛上閱讀,逐漸感受到閱讀的樂趣;第二是能夠利用普通話正確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這兩個要求,就可以看出小學語文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是特別高,主要是讓學生愛上閱讀。因此,在實際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采用各種有效的措施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的情境去感受閱讀的魅力。當然,語文教師還應當深入地挖掘出各種德育因素,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
例如,教師在講解《美麗的小路》這篇文章以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示范閱讀,然后利用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的心理特征,比如追求競賽、追求新穎,那么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采用多種閱讀方式,比如競爭賽讀、分角色讀、小組讀、表演讀等方法,多種多樣的形式學生樂在讀中,讓學生通過多遍閱讀去深入理解文章的含義。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鴨先生門前的小路以前是什么樣的,后來變成怎樣的呢,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這些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好奇心,在學生回答問題以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告訴學生應當保護環(huán)境、保護我們的家園。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fā)現(xiàn)了垃圾,應當有意識地隨手撿起來,只要每一個同學都能做到保護環(huán)境,那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會變得更加美好。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促使學生健康地成長,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
四、結語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教育的關鍵階段,對于這個時期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知識,還應當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拼音教學、識字教學、古詩教學、閱讀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參考文獻:
[1]白金聲.語文德育滲透藝術[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0.
[2]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何文紅.巧設情境,學文滲德——低年級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探索[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0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