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紅
摘要: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是使用色彩和形狀的新型的教學模式。它可以把繁瑣的知識點聯系起來,以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對生物學科的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本文主要針對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新模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生物;教學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91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3-0179-01
1.思維導圖引領下初中生物教學模式的設計原則
1.1 主體性原則。
課堂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是確定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依據?,F代教育突出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所以導學案的設計要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學原則,做到把學生放在首位,嚴肅嚴格地進行基本訓練。
1.2 探究性原則。
探究性學習是相對于接受性學習而言,是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所以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要強調“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以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當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時,就會讓學習變得更加深刻和有效。
1.3 合作性原則。
導學案的使用是建立在合作學習的前提下,因此合作是思維導圖式導學案設計的重要條件。在高效課堂的學習中,通過獨學、幫扶和群學來體現合作學習的意義。在設計思維導圖式導學案的問題和環(huán)節(jié)時要體現出學生之間的合作,比如“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
1.4 創(chuàng)新性原則。
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共中央,1999)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币虼?,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在設計思維導圖式導學案的時候,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在問題設計上要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開發(fā),要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在內容的選擇上,也可以加入課外的知識,如時事新聞、故事、網絡詞語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激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設計第三節(jié)《真菌》這節(jié)課的導學案時,在選擇中心圖片的時候就選用了時下熱門的網絡詞“藍瘦香菇”中的圖片,學生看到就覺得很有趣,通過簡單的介紹也知道了現實中有種真菌叫做霍氏粉褶菌,這種蘑菇的菌蓋很大,但菌柄很細,是名副其實又藍又瘦。通過這樣的介紹就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了。
2.初中生物思維導圖的應用
2.1 初中生物思維導圖的應用目標。
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以及運用,使學生掌握知識儲存的方法,并且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制作初中生物學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一方面可以快速高效的掌握生物學知識,另外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總結生物學知識方面的專業(yè)技能;通過論證敘述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及教育教學的實證實踐研究,為進一步實踐研宄思維導圖的模式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一些啟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生物學的教育教學理論基礎,對提升初中生物學教育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2 初中生物思維導圖應用步驟。
第一步:了解思維導圖。老師首先對思維導圖進行細致的介紹,詳細地介紹思維導圖的一些特點以及制作的方法,使初中學生能夠迅速理解并且記住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以及制作的過程。結合本次實驗的實際教學目標和要求,根據大家的學習內容進行設計教學,使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問題,來設計符合實際情況的初中生物學思維導圖教育教學內容,充分調動起初中學生的學習初中生物學知識的興趣,并能讓學生以積極飽滿的熱情投身到生物學知識的學習之中。
第二步:制作思維導圖。教師要把核心知識點應用到教學之中,根據己知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提前做足準備和功課,使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拓寬自己學習的渠道和路徑,積極主動的去探討思維導圖的制作,尋找到恰當的初中生物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自己自主學習初中生物學知識和有關生物學的實驗方面的動手操作等技能。
第三步:使用思維導圖。教師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學生是知識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初中生物學知識的能力,不僅僅需要做到“授之以魚”,還需要做到“授之以漁”,讓學生通過對思維導圖更深入的學習,使學生能對今后學習的生物知識點能夠學會自主整理理清,讓學生自主制作初中生物思維導圖來方便以后對生物知識點的復習。
第四步: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學生之間要對思維導圖進行合作交流,取長補短,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當人數多的時候資料也更加的全面,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能夠養(yǎng)成相互合作的意識,培養(yǎng)團隊合作的精祌,積極主動的參加到小組的討論中,通過不同的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使思維導圖的制作更加趨于完善和完整。各小組之間要針對此次研宄的過程進行討論,把自己學習的過程和成果與大家分享,促進班級同學養(yǎng)成交流的習慣,達到共同提高和進步的目的。
第五步:總結反思,引導學生通過學習他人的思維導圖成果,來總結和反思自己在制作使用過程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同時養(yǎng)成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方式。
結語
將思維導圖引入初中生物教學就成為一個迫切的需求。思維導圖教學對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生物成績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同時教師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將重點放在知識內容上,并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科學的加以應用。
參考文獻:
[1] 曾科清.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構建[J].教育科學論壇,2017(34):21-23.
[2] 張智勇.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