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君
早上戶外運動時間,小宇朝花壇里專注地看著什么,不一會兒,小宇捏著一個小東西高高舉起,四五個孩子迅速圍住了小宇,我有些好奇,便走近了一些,哦,原來他們在看一只蝸牛!
沒過一會兒,傳來“喂、喂、喂”的連續(xù)叫喊聲,我的心一緊,一個箭步跑到他們跟前?!皠偛攀钦l叫的?”“是小宇?!鄙砼缘膸讉€孩子一起回答?!按蠼惺裁茨??”我生氣地問。此時的小宇似乎被嚇住了,黑黑亮亮的眼睛看著我不說話?!袄蠋煟∮钪皇窍虢行盐伵??!睅讉€孩子急切地向我解釋?!敖行盐伵??為什么要叫醒蝸牛?”我語氣緩和下來問小宇?!拔伵E赖媚敲绰枚噙\動呀。這蝸牛真能睡,太陽都升這么高了還不醒,我想叫醒它,讓它跟我們一起鍛煉身體?!毙∮钚÷暤卣f。
叫醒蝸牛一起來鍛煉身體,多么美妙的想法!孩子的世界真是充滿童趣。成人可能不會去關(guān)心一只一動不動的蝸牛,但是孩子卻十分在乎。我意識到剛才跟小宇說話的語氣有些粗魯,便蹲下來溫柔地對小宇說:“剛才老師錯怪你了,對不起。我們把蝸牛放回花叢里吧,或許它還想縮在殼里再睡一會呢?!毙∮瞠q豫著不肯將蝸牛放回花叢里。我頓時明白了小宇的心思:“要不我們把蝸牛帶回活動室,放到自然角做我們的朋友吧?!毙∮罡吲d地跳了起來,小心地將蝸牛放在我的手心里,轉(zhuǎn)身高興地去運動了。
回到活動室,這只蝸牛成了孩子們關(guān)注的焦點:“蝸牛怎么還沒醒呀?”“蝸牛是不是因為害怕不敢出來?”“蝸牛一動不動,是不是死了?”……
是呀,這只一動不動的蝸牛是否還活著?怎么才能把它叫醒?這不正是值得探究的問題嗎?中班幼兒喜歡探究自然,愛提各種問題,如果能及時給予回應(yīng),就能保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
“孩子們,今天是小宇發(fā)現(xiàn)了這只蝸牛,他想大聲地叫醒這只蝸牛,但目前還沒有成功。你們有辦法讓它醒來嗎?”
孩子們調(diào)動已有經(jīng)驗表達著自己的想法:“給它聽聽音樂,早晨起床時媽媽總是給我聽音樂?!薄盎位嗡?,我媽媽早上就是把我晃醒的?!薄坝敏[鐘把它鬧醒?!薄安?,蝸牛怕吵,安靜的時候才肯出來?!薄扒们盟臍??!薄叭f一敲碎了怎么辦?”……
我建議:“這些辦法到底行不行呢?你們試試就知道了?!边@一天,孩子們逐一嘗試了各種辦法,耐心等待蝸牛醒來,但蝸牛還是一動不動,他們認(rèn)為蝸牛肯定沒有耳朵。
第二天,我把上網(wǎng)搜索到的知識告訴了孩子們:“蝸牛如果覺得周圍環(huán)境不適合自己的生長發(fā)育,就會分泌黏液把殼口封住。這時如果晃它、敲它,它會害怕,就更不會出來了。只有讓它覺得周圍環(huán)境是舒適安全的,它才會出來活動。你們知道蝸牛喜歡什么樣的環(huán)境嗎?”孩子們認(rèn)真地思考起來?!跋掠陼r小區(qū)里的蝸牛特別多,它應(yīng)該喜歡水?!薄岸炜床灰娢伵#也滤矚g暖和的天氣?!薄翱梢晕顾贸缘臇|西,蝸牛聞到味道就會出來了?!薄?/p>
“我查了一些資料,說蝸牛喜歡有水的地方,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吧,看看蝸牛會不會醒來?!蔽野盐伵7旁谑⒅僭S水的碟子里,又順手在自然角摘了幾片菜葉放進去,然后跟孩子們一起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蝸牛。沒過幾分鐘,蝸牛動了,孩子們歡呼起來:“哇,蝸牛醒了,蝸牛醒了!”“快看,蝸牛伸出了身體和頭。”“蝸牛果真喜歡有水的地方?!薄?/p>
只見蝸牛的觸角探尋著,不緊不慢地爬向菜葉美美地吃了起來。孩子們好奇地看著蝸牛吃菜葉,萌生了很多問題:“蝸牛為什么爬得那么慢?”“蝸牛頭上有四根觸角,都是眼睛嗎?”“蝸牛有牙齒嗎?”“蝸牛從哪里拉便便?”“蝸牛的小寶寶是什么樣子的?也有殼嗎?”“如果沒有水,蝸牛能活多久呢?”“除了菜葉,它還喜歡吃別的嗎?”……真的要感謝這只蝸牛,它帶給孩子們那么多驚喜。蝸牛吃飽后,舉著觸角打探著四周,好像在跟孩子們打招呼,孩子們更喜歡這只蝸牛了。此后幾天,孩子們繼續(xù)興致勃勃地觀察蝸牛,進行深入的探究……
親近自然、喜歡探究是兒童的天性,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應(yīng)該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珍視幼兒的好奇心,傾聽幼兒的奇思妙想,了解他們?yōu)槭裁催@么想、這樣做,或許我們會因此收獲一份感動,看到別樣的美麗,因為幼兒可以看到成人視而不見的東西。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要尊重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真誠地支持與鼓勵他們的探索行為,給予適宜的回應(yīng),和他們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的師幼互動,不但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且能幫助幼兒積累知識經(jīng)驗、養(yǎng)成良好的學(xué)習(xí)品質(zhì)。
(作者單位:上海市教育科學(xué)研究院德育研究院,上海,2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