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華
【摘?要】 目的:分析并評價對于小兒肺炎患兒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配合優(yōu)質護理服務所取得的護理效果,以方便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有價值的依據(jù)。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組對照方法進行研究和調查,所有患兒均為本院所收治的小兒肺炎病例,本研究的調查時間為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調查期間所收治的100例小兒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兒按照隨機方法分為常規(guī)護理組和優(yōu)質護理組,每組均為50例。分別對兩組患兒實施常規(guī)護理和優(yōu)質護理,比較并分析不同護理對小兒哮喘病情的影響。結果:對于兩組患兒治療結束后的治療總有效率進行評價和比較,本研究常規(guī)護理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00%(41/50),優(yōu)質護理組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49/50),組間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臨床對于小兒肺炎患兒在進行護理的過程當中,應用優(yōu)質護理服務進行護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兒提高治療總有效率,維持患兒病情的穩(wěn)定性,促進患兒的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小兒肺炎;優(yōu)質護理;應用效果
文章編號:WHR2018072632
小兒肺炎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呼吸系統(tǒng)疾病,這種疾病主要多發(fā)在3周歲以下的患兒群體中。兒童在發(fā)病以后會出現(xiàn)頭痛和咳嗽癥狀,同時咽喉存在腫痛,這是主要的發(fā)病臨床表現(xiàn)。本研究分析對于小兒肺炎患兒在進行治療過程中實施優(yōu)質護理所取得的效果,并且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選取的研究對象均為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小兒哮喘患兒,為方便調查,選擇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且將所有患兒分為兩組,每組50例患兒。常規(guī)護理組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4例和26例,患兒的平均年齡為(4.2±1.5)歲;優(yōu)質護理組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5例和25例,患兒的平均年齡為(4.3±1.6)歲。本研究兩組患兒經(jīng)過臨床診斷確診為小兒肺炎,診斷符合小兒肺炎的診斷標準,所有患兒均排除藥物過敏史,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軟件對于兩組患兒的臨床一般資料進行檢驗,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可以進行比較研究。
1.2?方法
對本研究的常規(guī)護理組的患兒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實施常規(guī)護理方法對患兒進行護理,具體方法按照常規(guī)護理原則進行,因本研究篇幅的限制,不做詳細的贅述。對優(yōu)質護理組患兒在護理過程中采用優(yōu)質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
1)病情觀察:護理人員應該重視患兒的臨床癥狀,并且及時有效地將患兒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干凈,幫助患兒糾正缺氧狀態(tài),并且改善患兒的通氣功能。如果患兒存在有分泌物過于黏稠的情況或不易排出,那么醫(yī)護人員應該為患兒采用霧化吸入方式進行治療和干預,或者是輕輕叩擊患兒的后背,幫助患兒翻身,促進患兒排痰。
2)飲食干預:患兒的年齡偏小,特別是對于0~1周的患兒,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兒進行母乳喂養(yǎng),或者為患兒準備好奶粉。如果患兒年齡超過1周歲,應該為患兒提供富含維生素的飲食,但保證飲食易消化。在患兒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該分析患兒病情的恢復狀況,及時地對患兒的膳食方案進行調整,為患兒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1-2]。
3)防治護理:護理人員需對可能導致患兒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危險因素進行整理和評估,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病情的防治。如果出現(xiàn)患兒體溫升高的情況,醫(yī)護人員需要為患兒增加體液的輸入量,如果患兒體溫升高了1℃,那么需要為患兒增加10%的體液量。如果患兒存在有肺炎病變廣泛的情況,必須要在保持患兒有絕對臥床休息的情況之下,緩解患兒呼吸困難的癥狀。
4)用藥指導:患兒在用藥的過程當中,護理人員需要稍稍抬高患兒的頭部,為患兒選擇小勺進行喂藥。如果患兒口腔內有粘液,護理人員需要在為患兒喂藥之前喂水。如果患兒存在咳嗽癥狀或者是咳嗽較為嚴重,會影響到患兒的正常休息,護理人員應該遵醫(yī)囑采用止咳糖漿進行干預。
5)心理干預:由于患兒遭受到病痛的折磨,其會產(chǎn)生一些恐懼、害怕等不良情緒,進而出現(xiàn)一些應激反應,導致治療難度增加[3-5]。因此在對患兒進行護理時,應該根據(jù)患兒心理的特征采用溫和的言語安慰患兒,同時了解患兒的性格愛好,采用一些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改善患兒的心態(tài),要獲得患兒的信任和好感,并且指導患兒家長對其進行安撫工作。
1.3?效果評判
本研究所有患兒治療以后,如果胸片檢查顯示陰影區(qū)域恢復正常,表示患兒治療顯效;患兒治療以后,如果胸片顯示患兒陰影區(qū)域顯著縮小,表示患兒治療有效;如果患兒治療以后,胸片顯示患兒陰影區(qū)域沒有明顯的變化,表示患兒治療無效。
1.4?統(tǒng)計學分析
為了驗證本研究的客觀性,本研究選擇IBM SPSS 2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的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明顯,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對于兩組患兒治療結束后的治療總有效率進行評價和比較,本研究常規(guī)護理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00%(41/50),優(yōu)質護理組的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49/50),兩組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兒護理結束之后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情況詳見表1。
3?討論
綜上所述,臨床對于小兒肺炎患兒在進行護理的過程當中,應用優(yōu)質護理服務進行護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兒提高治療的總有效率,維持患兒病情的穩(wěn)定性,促進患兒的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蘭,張麗英,錢海燕,等.循證護理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臨床應用[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3,30(03):622-623.
[2] 楊劍.44例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3(07):144-146.
[3] 顏振蘭.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護理方法探討[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11):1232-1234.
[4] 趙麗娟.淺談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24(04):2119-2120.
[5] 宋莉輝.探討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干預[J].醫(yī)學信息(下旬刊),2013,26(15):526.